
目錄
-
-
微項目:國家教材校本化的有效途徑
項目化學習的真情境、真問題、真任務、真設計、真實踐、真解決等特征與科學學科強調的探究實踐天然契合。微項目遵循項目化學習的基本理念,其主題多源于教材,學習時間一般為1課時。微項目有著類似項目化學習的教學流程,但不是每個流程都能充分展開,若在諸...
卷首
-
-
劉默耕科學教育改革訪談錄(一)
訪談錄前記 劉默耕(1922—200)是我國著名的科學教育家、編輯出版家,也是我國小學自然教學改革的前驅和導師?!度嗣袢請蟆贰侗本┤請蟆贰度嗣窠逃返葓罂?,都曾報道過他的事跡?!度嗣袢請蟆贩Q他“40年來為小學自然作出了突出貢獻”。 劉默耕從...
-
-
小學科學推理論證式教學實施策略
推理論證式教學是一種以培養(yǎng)學生科學思維和探究能力為核心的教學方式,對構建思維型課堂具有多維度的重要意義。實施推理論證式教學應結合具體教學內容,設計進階式問題鏈、結構化探究流程,倡導思辨性的表達與質疑,幫助學生形成證據與解釋的內在邏輯關系,以...
-
-
AI技術與科學實驗教學的融合實踐
當前,AI技術發(fā)展迅速,它與教育教學的深度融合已成為教育數(shù)字化改革創(chuàng)新的必然趨勢。在科學實驗課中合理地使用AI技術,可以解決實驗教學的痛點,幫助學生真正理解科學概念,發(fā)展科學思維。現(xiàn)以四年級實驗課《水沸騰了》為例(屬于《水受熱后》一課教學內...
-
-
科普繪本在小學科學中的可持續(xù)運用探索
閱讀,是靈魂成長的階梯,是提升全民素養(yǎng)的基石??茖W教育,不限于科學知識的教學或實驗室的實踐,它更需要閱讀的滋養(yǎng),幫助學生拓寬視野,深化理解??破臻喿x是科學教育不可或缺的一環(huán)。然而,當前的科普閱讀仍存在一些問題,如科普書的選擇沒有考慮學生的興...
-
-
自編科普繪本助力小學科學學習
科普繪本是一種將科學信息以生動有趣的圖文形式呈現(xiàn),兼具科學性和趣味性的書籍。小學科學教學實踐中,我們以自編科普繪本為媒介,通過圖畫和簡潔的文字助力學生對科學概念的理解,以及對核心概念的建構。 一、科學素養(yǎng)課堂存在的困境 素養(yǎng)導向下的科學課堂...
-
-
“蒲公英的奧秘”跨學科項目實踐
跨學科項目打破傳統(tǒng)學科之間的界限,將不同領域的知識、思維方式與研究方法有機整合,引導學生以綜合性視角分析并解決現(xiàn)實問題。這種學習模式不但能拓寬學生的視野,更能有效提升其創(chuàng)新思維、協(xié)作能力與綜合實踐素養(yǎng)。 依托周邊獨特的鹽堿地生態(tài)環(huán)境,構建了...
-
-
基于跨學科概念“穩(wěn)定與變化”教學“火山”
跨學科概念是科學課程標準新增加的內容,對學生系統(tǒng)、整體認識科學具有重要價值。課程標準要求,在學習學科核心概念的基礎上,理解跨學科概念,但課程標準并沒有給出對應跨學科概念的具體學習內容、內容要求及學業(yè)要求。因此,教師應深入理解跨學科概念的內涵...
-
-
基于項目化學習的大單元整體建構探索
隨著新教材的逐步推廣使用,如何依托教材加強項目化學習與大單元整體建構的融合,突出學科思想方法和探究方式的學習,加強知行合一、學思結合,倡導“做中學、用中學、創(chuàng)中學”的育人方式變革,成為擺在科學教師面前的重要課題?,F(xiàn)以一年級“水”單元為例,探...
-
-
指向核心素養(yǎng)的低年級科學深度學習研究
科學課程標準指出,低年級的科學教學要注重以活動化、游戲化、生活化的形式開展。深度學習注重知識的重構、真實情境中問題的解決、知識的應用遷移,能促進學生的沉浸式體驗、深度思考、主動學習,提升其解決問題能力和創(chuàng)新能力。從小學低年級開始引導學生開展...
-
基于模型思維教學《制作小水輪》
《制作小水輪》是二年級“水和空氣”單元的內容。教材首先通過古代水車的背景圖、小水輪示例圖片以及文字提出問題,引導學生認識小水輪的結構,為設計制作做準備。接著呈現(xiàn)制作小水輪的步驟圖,指導學生設計并制作出小水輪。然后呈現(xiàn)測試情境圖,提示學生在完...
專欄
-
-
深度學習理念下跨學科教學實踐
深度學習作為一種系統(tǒng)性教育范式,以真實問題為驅動,通過知識整合、高階認知參與及應用遷移,促進學生從淺層記憶向深度理解轉變。其核心在于使學生在知識構建中實現(xiàn)核心素養(yǎng)的共生發(fā)展。跨學科教學為深度學習的實現(xiàn)提供了天然場域,其核心在于通過學科工具互...
-
-
指向科學思維培養(yǎng)的跨學科概念教學策略
小學科學課程肩負著培育學生科學核心素養(yǎng)的重任,其中科學思維的培養(yǎng)尤為重要??茖W思維作為系統(tǒng)認知方式,強調通過觀察現(xiàn)象、解析本質關系構建科學認知體系,主要包括模型建構、推理論證、創(chuàng)新思維等。傳統(tǒng)單科教學存在思維拓展局限,跨學科概念教學通過整合...
-
-
單元教學中兒童科學學習經驗的具身性關注
兒童科學學習的經驗是小學科學教學中需要始終關注的重要話題,即科學學習的內容與方法需要與學生的認知水平、生活經驗相匹配,它是連接兒童認知與科學知識的紐帶。[觀察當前實際教學發(fā)現(xiàn),有些課堂僅僅注重學生通過手指或者身體上半部分參與的實驗,忽視他們...
-
-
指向深度學習的課堂研討支架設計
科學課程標準提出,應引導學生在真實問題情境中開展科學論證,通過有效研討提升科學推理能力。深度研討有助于學生對科學概念的深度理解、提升科學思維。在實際教學中,課堂研討環(huán)節(jié)卻存在研討動機不明確、研討問題不深入、論證邏輯不清晰等問題,這阻礙了學生...
-
-
在模型建構中發(fā)展學生的推理論證能力
科學課程標準將科學思維明確為科學核心素養(yǎng)之一,主要包括模型建構、推理論證、創(chuàng)新思維等。模型建構作為科學思維要素之一,是一種認識手段和思維方式,能根據主題的需要,不斷收集信息、分析信息、建構模型、形成證據,解釋觀點。推理論證除了運用分析與綜合...
-
-
從前概念到科學概念建構的教學實踐
科學課程標準倡導,科學學習要以探究為核心。教師設計有效的科學探究活動,對幫助學生建構科學概念有著關鍵作用,有效的科學課堂教學方式和科學學習活動方式對達成這一目標至關重要。學生的頭腦不是白紙一張,是帶著先前獲得的觀念(前概念)進入科學課堂學習...
-
著眼推理論證思維教學《聲音的強與弱》
推理論證是科學思維的重要組成部分,表現(xiàn)為基于證據與邏輯,運用分析與綜合、比較與分類、歸納與演繹等思維方法,建立證據與解釋之間的關系并提出合理的見解。它重在引導學生合理分析和綜合判斷各種信息、事實和證據,運用證據與推理對研究的問題進行描述、預...
-
從“做”到“思”再到做思共生
小學科學教學倡導兒童動腦、動手學科學,做思共生是根據具身認知理論和共生理論將兒童科學學習中外顯的"動手"與"動腦"從認知發(fā)生與思維發(fā)展的角度表征為“做”與“思”,是探究模式的升華,即“做”和“思&qu...
-
-
在《鳥類》教學中發(fā)展學生科學思維
科學思維的養(yǎng)成是小學科學課堂教學的核心,學生只有初步具備科學思維,才能更好地將科學觀念和探究實踐能力相結合。想要推動學生科學思維往深處發(fā)展,就要在科學思維發(fā)展的關鍵節(jié)點精心設計教學策略。現(xiàn)以《鳥類》一課教學為例,探討推動學生科學思維發(fā)展的實...
-
-
探索POE策略在概念教學中的運用
科學概念作為科學核心概念的基本要素之一,在科學教育中起著關鍵作用。在小學科學概念教學中,教師需結合學生的認知特點、興趣傾向和知識經驗,遵循科學學習規(guī)律和學科本質。POE教學策略是一種適合科學教育的實驗探究策略,通過預測暴露學生的前概念,通過...
-
-
STEM理念下航模主題課程的實施
STEM教育是一種以項目學習、問題解決為導向的課程組織方式,將多學科知識進行整合,將研究問題與實際生活情境相聯(lián)系,學生利用所學的知識解決生活中的真實問題,在學習過程中產生濃厚的興趣,對知識的理解也更加全面深人。在探究過程中,學生以研究小組的...
-
-
微項目化學習模型的設計與實踐
一個完整的項目化學習往往需要較長的學習周期,少則幾節(jié)課,多則幾周甚至幾個月,這也決定了小學科學項目化學習很難常態(tài)化,而微項目化學習能較好地解決這一難點。微項目化學習是以學生自主學習為核心的學習方式,其項目主體源于教材,學習方式依照學習的基本...
-
-
白睡蓮
編輯手記作品的色彩搭配和諧,對白睡蓮的細節(jié)繪制細膩,惟妙惟肖,展現(xiàn)出小作者很好的繪畫功底。作品對白睡蓮的各部分結構如根、莖、葉、花等進行了細致描述,補充了花的雌蕊和雄蕊特征、莖內通氣組織、葉的氣孔等,還特意闡述了其生態(tài)作用,如為水生動物提供...
-
-
金鈴子
編輯手記小作者對金鈴子的繪圖色彩鮮艷,形態(tài)逼真,能直觀展現(xiàn)其外觀特點,增強了作品的觀賞性。同時,對金鈴子的雄花、雌花、果實、種子等進行了詳細 花柄均細長,末端有圓形小葉片;等等,體現(xiàn)出小作者對金鈴 摘抄內容,建議刪除或使版面適當留白,或補充...
-
-
冬日里的一把火無刺構骨
編輯手記作品布局簡潔,色彩搭配和諧。畫面中間呈現(xiàn)了一裁完整的枝條,對葉、花、果實等器官進行了特寫觀察,發(fā)現(xiàn)花瓣呈長圓狀卵形,為淡黃色;果實呈倒卵形或橢圓形,初為綠色,成熟時為鮮紅色;等等。小作者還專門將枸骨的葉片與無刺構骨葉片進行對比,可惜...
-
-
含笑花
編輯手記小作者觀察非常細致,運用各種感官對含笑的花、葉、莖、茅的形態(tài)、顏色等加以描述,并用對比和放大的方法對花的局部進行展示。值得稱贊的是,小作者描述時有自己獨特的感悟 中散發(fā)著香甜的味道、像綠色的小火炬等。需要注意的是,整幅作品過于飽滿,...
實踐
-
-
潛水艇模型的改進與優(yōu)化
模型建構強調學生運用模型分析、解釋現(xiàn)象和數(shù)據,描述系統(tǒng)的結構、關系及變化過程。實物類科教模型作為科學教學中常用的一類模型,對于保障探究實踐活動順利開展、促進深度理解、發(fā)展科學思維具有重要意義??平棠P驮谑褂眠^程中難免會暴露出不足,這時就需要...
-
-
數(shù)字化斜面實驗裝置改進
在小學科學教學中,常規(guī)實驗與數(shù)字化實驗各有側重。常規(guī)實驗重視學生學習正確使用傳統(tǒng)器材進行觀察、測量和讀數(shù),數(shù)字化實驗可通過傳感器、計算機等實時顯示、監(jiān)控、記錄,并同步進行數(shù)據處理,用形象的圖形表達科學規(guī)律。在“斜面"實驗教學中,教...
-
-
日本小學科學教材的整體設計概況和特點
日本新版小學科學課程標準(日本稱“小學校學習指導要領<理科 > ")是2017年頒布、2020年開始全面實施的?,F(xiàn)以日本株式會社新興出版社啟林館教材(下文簡稱“日本教材”為例,對其整體設計概況和特點進行說明,以期為我國...
-
-
跨學科學習課程設計及反思系列(6):英文加密解密
該系列的最后一篇,介紹我為初中學生上的混年級跨學科探究活動“英文加密解密”。這個內容并不是科學課,與前幾篇文章的風格有些不同,主要是從跨學科學習角度設計的一節(jié)英語探究活動,但也有一些科學探究實踐的特點。希望通過活動讓學生和聽課的教師了解:如...
-
2024年,中國太空探索十大進展
2024年,中國人以堅定的步伐、創(chuàng)新的精神,在浩瀚宇宙中留下了一個個堅實的足跡,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就和突破。一起來看看這一年中國的太空探索有哪些令人興奮的大事件吧! 中國空間站:我們的太空家園越來越好了 被稱為天宮的中國空間站,作為太空中的...
-
-
2024年度“中國科學十大進展”
3月27日,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在2025中關村論壇年會開幕式上發(fā)布了2024年度“中國科學十大進展”。 1.嫦娥六號返回樣品揭示月背28億年前火山活動 中國科學院等發(fā)布的嫦娥六號月背樣品首批研究成果表明,月球背面42億年前就存在巖漿活動...
-
-
中國教育學會科學教育分會第三屆理事會成立
4月18日至21日,中國教育學會科學教育分會第三屆理事會成立大會暨2025年學術年會于在舉行。來自全國各地的中國教育學會科學教育分會第三屆理事會理事候選人,中小學科學教師、教研員、高等院??茖W教育專業(yè)教師、研究人員和管理人員,相關碩士、博士...
-
-
我國公民科學素質建設迎來歷史性突破
2025年2月,北京 2月28日國家統(tǒng)計局發(fā)布的《中華人民共和國2024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fā)展統(tǒng)計公報》顯示,2024年我國公民具備科學素質的比例達到15.37% ,提前一年完成此前《全民科學素質行動規(guī)劃綱要(2021—2035年)》提出的2...
-
-
湖北省科學教育實驗區(qū)實驗校成果展示活動
2025年4月,湖北天門 4月27日至28日,湖北省中小學科學教育專業(yè)委員會與科學課編輯部在天門市共同舉辦湖北省科學教育實驗區(qū)實驗校成果展示暨科教特色創(chuàng)建研討會。會議旨在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要在教育‘雙減’中做好科學教育加法,激發(fā)青少...
-
-
教育部召開全國中小學科學教育聯(lián)盟工作部署推進會
近日,全國中小學科學教育聯(lián)盟工作部署推進會在京召開,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教育的重要論述、關于科學教育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圍繞落實《教育強國建設規(guī)劃綱要(2024-2035年)》及“三年行動計劃”,系統(tǒng)部署2025年中小學科學教育重點...
-
-
“一起探究”點亮科學教育實踐之光
三月春風暖,探索正當時。在這個充滿生機的季節(jié)里,重慶市南岸區(qū)學院附小“一起探究”家庭科學教育實踐活動熱度持續(xù)攀升。全校家庭攜手走進科學的世界,累計1057人次積極參與到這個充滿樂趣與知識的活動中。 書香浸潤科學夢:在閱讀中,家長與孩子一起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