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婉怡:學校教育作為學生思想教育的重要承擔者要承擔抵抗同情失落的責任
蔡婉怡在《教育研究與實驗》2024年第5期《現(xiàn)代社會個體同情失落的道德教育之思》一文中指出,同情是基于人性的重要道德范疇,是現(xiàn)代社會基礎性的道德情感,也是社會轉型時期道德教育的主體條件。然而,在現(xiàn)代社會,同情之心似乎呈現(xiàn)越來越復雜的姿態(tài)且無處安放,具體表現(xiàn)為同情的殘缺、同情的失真以及同情的消隱,而這也正是人性沖突、信任缺失、道德冷漠的危機所在。(剩余291字)
目錄
- 德育的格局...
- 重識和重建:班主任角色的新時代...
- “你”的樣子:學生視角下的高中...
- 實然、應然、或然:班主任角色審...
- 生成式人工智能背景下的班主任角...
- 中小學性教育的反思及改進對策...
- 道德想象力:一把破解道德實踐困...
- 讓旁觀者“不旁觀”:校園欺凌事...
- 經(jīng)典潤德:基于《道德經(jīng)》的學校...
- 以教育家精神為引領 構建師德師...
- 福建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教育課程化的行...
- 一體化貫通:區(qū)域協(xié)同育人的困境...
- 基于人格發(fā)展理論的大中小思政課...
- 基于“問題”的道德與法治單元整...
- 在高中歷史課堂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家...
- 班主任校本研訓實踐探新...
- 小學道德與法治教師專業(yè)能力提升...
- 海浪教育:讓每一個學子都如浪花...
- 七部門部署進一步加強教師待遇保...
- 廣東:舉辦中小學家校社協(xié)同育人...
- 趙伶俐:學科美育的落腳點是審美...
- 未成年人網(wǎng)絡普及率達97.3%...
- 糜海波:師德評價標準合理性包括...
- 蔡婉怡:學校教育作為學生思想教...
- 新西蘭:將學校作為價值觀教育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