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目錄
-
貢獻、問題與對策
摘要《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年版)》“課程性質(zhì)”部分的相關內(nèi)容,對推進語文課程改革產(chǎn)生了重要影響,但也存在著文不對題、語義雜糅、表述不清等問題。為更精準、科學的表達,可以在標題、段落劃分、順序以及語義表述上進一步完善。 關鍵詞 《義...
-
語文思維的邏輯規(guī)律
摘要 語文思維要遵循一般思維的基本規(guī)律,包括邏輯規(guī)律和辯證規(guī)律。邏輯規(guī)律包括同一律、矛盾律、排中律、充足理由律。語文思維活動遵循了普通邏輯的這四大規(guī)律,就可以在聽說讀寫活動中思維首尾一貫,保持統(tǒng)一和確定。做到概念明確,判斷恰當,推理有邏輯性...
理論
-
-
知人論世:還原詩人立體的生活世界
編者按 當前,語文課改不斷推進,先課標修訂,次教材統(tǒng)編,最后自然落腳于教學。其中,語文學習任務群既是最大亮點,也是最大難點。“任務群”不僅是語文課程內(nèi)容的組織方式,是語文教材的編排方式,而且也是語文教學主要的課堂形態(tài)?!罢Z文學習任務群”以任...
-
《短歌行》(曹操)精讀課教學現(xiàn)場
【重點突破.《短歌行》(曹操)精讀課教學現(xiàn)場】 教學目標 1.通過誦讀涵泳,發(fā)揮聯(lián)想和想象,感受詩歌獨特的藝術魅力。 2.借助知人論世、以意逆志等方法把握詩歌內(nèi)涵,體察詩人對社會與人生的思考,理解詩人的精神世界,體察其生命的詩意。 教學過程...
名師頻道
-
名著“整本書閱讀”教學存在的問題與對策研究
摘要 本文針對目前名著“整本書閱讀”教學存在學生缺乏閱讀興趣、缺少閱讀時間、缺位生命主體性等問題,逐一提出了激趣、時空保證等相應的對策探究。只有如此才能落實語文新課標對于經(jīng)典名著“整本書閱讀”的課程目標與教學目標。才能讓提倡學生少做題、多讀...
-
非文學類文本的教學價值與教學路徑
摘 要語文教學內(nèi)涵的外在表現(xiàn)體現(xiàn)在對閱讀文本的閱讀教學,閱讀文本的呈現(xiàn)形式表現(xiàn)為文學文本和非文學類文本。教學過程中語文教師會更多的關注文質(zhì)優(yōu)美的文學文本,而邊緣化非文學類文本。中學語文教學應該是完整的教學場,非文學類文本不僅要走進語文教師的...
-
方塘明鑒 云影天光
摘要 本文主要探討將群文教學積極應用于高中小說閱讀教學的策略,以擺脫架空文本閱讀體驗“講小說”“分析小說”的模式。在這個過程中筆者注重審美教育和情感教育,尊重學生閱讀主體、學習主體的地位來建構內(nèi)容,對話文本,解決問題,以期達到教會學生如何讀...
-
-
基于項目式學習的文言文教學實踐
摘 要 任務導向的語文項目式學習是由學習內(nèi)容、學習情境、學習方法、學習資源構成的統(tǒng)整性言語實踐活動。基于項目式學習的“文言文句子翻譯”課例,設置命題情境,整合六篇高考文言文材料作為群文閱讀的學習資源,通過開展尋找規(guī)律、擬定量表、自主命題、集...
-
論“細節(jié)描寫”的本質(zhì)
摘要 “細節(jié)描寫”的本質(zhì)是運用具有較小時間結構、物理結構特征的語言單位表現(xiàn)客觀世界中的細小環(huán)節(jié)與情節(jié);是由詞匯層開始自下而上地構建細節(jié),讓細節(jié)落實在語言層面而不是線性語序中。就時間結構而言,寫作者需要從內(nèi)部時間結構關注描寫對象的運動狀態(tài),以...
-
閱讀寫作教學文質(zhì)并舉:“三有”教學法
摘 要 與西風東漸時期形成的現(xiàn)代白話文不同,古漢語經(jīng)典文學的樣本更加純粹地保留了漢民族古老而深邃的思維密碼,這源自于語言與思維以及思維方式不可分割的天然關系。在封閉的指令性課程范式中,高中文言文教學的實際達成目標早已淪落為對文句字義的“求實...
-
-
U形曲線:結構性單元寫作的密碼
摘 要埃里克·阿約的U性曲線寫作原則借助五個不同級別的語句來組織文章的單元結構。U形曲線寫作原則能夠指導高中論說文寫作,為學生寫作議論文主要段落提供思路。讀者意識是U形曲線寫作原則的實質(zhì),也應當是高中論說文寫作的基本意識。 關鍵詞...
-
追問·校準·生成
摘要 針對當下學生審題立意跑題偏題、立意淺表等現(xiàn)狀,教師可運用過程寫作的方法展開教學實踐,在追問中發(fā)現(xiàn)邏輯關系,讓認知由準確走向深刻;在校準中審視自我觀點,讓視界由模糊走向明晰;在生成中優(yōu)化語言形式,讓思維由整理走向表現(xiàn)。 關鍵詞 過程寫作...
-
評事論理讀懂時代
摘要 提升高中生時事評論素養(yǎng),寫好時評文的關鍵在于訓練學生評論時事所需要的思維方式。具體而言就是學生能夠?qū)W會運用橫向思維、縱向思維、逆向思維和因果思維評論時事,掌握評論時事的多樣化角度,縱深分析時事的思維深度,獨創(chuàng)性分析時事的新穎度。 關鍵...
-
-
引入“虛擬論敵” 讓論證更深入
摘 要 當下高中議論文寫作中盛行“觀點+例證”的扁平模式,外在表現(xiàn)為形式結構的單一,內(nèi)在表現(xiàn)為思維結構的浮淺,論證有效性不足。本課例是高中語文選擇性必修上“邏輯的力量”單元教學設計之一例。借用圖爾敏論證模型,通過情景創(chuàng)設,讓學生在論證中引入...
-
大概念:橇動新課改教學設計的支點
摘要 統(tǒng)編教材使用以來,不少一線教師不會用教材教,不會設計教學,不會整合資源,針對這些問題本文以必修上冊第三單元為例談如何以大概念作為橇動新課改教學設計的支點,根據(jù)大概念的特點與作用,建構起合乎學理、適合自己的的課程教學設計,促使統(tǒng)編教材能...
教學
-
《漁父》:儒道兩種文化的隱性對決
摘 要 本文從《漁父》的文本內(nèi)核入手,抓住兩個人物的精煉對話,解讀對話背后的深層意蘊,以此折射出人物的性格特征,然后結合儒道兩家文化的內(nèi)涵精髓,分析出兩種文化隱性對決的精神實質(zhì),從而挖掘出主客體問答文本的核心價值。 關鍵詞 文化內(nèi)涵 人生操...
-
摭談“也藏著許多凄涼的神情”
摘 要 對于魯迅先生的《故鄉(xiāng)》,歷來有紛繁不一的解讀。在相對明朗的主題與鮮明特點的人物之外,還有一個細微的表述視角,那就是,借一個普通的農(nóng)村老太太的凄涼神情,展現(xiàn)了社會不同層面的人物遭遇或悲苦命運,并給那個特殊社會時期一個不易察覺的注腳,這...
-
論明喻中本體和喻體的對應性特點
摘要 明喻作為初中階段的最先掌握的修辭手法,其本體和喻體的判斷成為了學生必須掌握的技能。但是在判斷本體和喻體的過程中,學生們往往只關注表層句法結構的對應,而忽視了深層認知結構的對應。因此在面對一些內(nèi)容豐富含義深刻的明喻句時,學生們就不能準確...
教材
-
同課如何異“構”
摘 要 同課“異”構更應重視同課“同”構。而這“同”指的是教學目標的相同。所有教師教學統(tǒng)編教材中的同一篇課文其教學目標應該是相同的(可以根據(jù)學情有所變化,但主要目標應該相同)。要教符合統(tǒng)編初中語文教材“雙線組元”特點的語文課,要采用“用教材...
-
任務驅(qū)動下的語文教學路徑
摘 要 要破解革新困局,走出革新誤區(qū),讓課程改革真正落實到一線教學中,必須要尋找到讓學習真正發(fā)生的抓手。通過對任務的精準理解,以及任務驅(qū)動下教學的兩條路徑來落實,第一條路徑是基于單元整體學習任務,重新定位單篇的教學價值,第二條路徑是基于單元...
-
-
試論整本書的讀“活”與應試
摘要“整本書閱讀與研討”是新的統(tǒng)編教材設置的一個學習任務,對于這個新的教學任務,老師們一直存在著考與不考,如何考等疑惑。在此前提下,筆者另辟踩徑,探討了在具體的實踐教學中,如何落實該教學任務,在將整本書讀“活”的同時,兼顧學生閱讀應試能力的...
課改
-
-
古詩詞閱讀能力評價研究:歷史、進展與啟示
摘要隨著我國核心素養(yǎng)導向教育改革的深入和《中小學傳統(tǒng)文化教育指導標準》《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進中小學課程教材指南》的發(fā)布,古詩詞作為權威性和典范性的傳統(tǒng)文化經(jīng)典,逐漸走入語文學習評價視野。通過厘清古詩詞閱讀能力課程要求流變及其評價研究發(fā)展,大致...
-
-
PISA閱讀素養(yǎng)測試新趨勢及其對我國中學階段閱讀素養(yǎng)評價的啟示
摘 要 作為具有重要影響力的國際學生評估項目,PISA2018以閱讀素養(yǎng)為主要測試領域,基于考察國際閱讀教育評價新趨勢的目的,文章對PISA測試設計方案采用了文本分析的方法,兼與江蘇省高考閱讀評價標準作對比,發(fā)現(xiàn)新方案存在閱讀文本增補、評價...
-
新高考語文試卷中的結構不良試題析解
摘 要 中國高考評價體系視野下的新高考語文試卷,設置了較多的結構不良試題,意在更好更全面地考查語文關鍵能力與語文學科素養(yǎng)。本文就此展開分析,以新高考語文試卷為樣本,析解其中的結構不良試題,以期對高考語文命題、高考語文復習以及高中語文教學改革...
評價
-
咬定關鍵詞 打通語意“隔閡”
摘要 在考場上,究竟怎樣才算讀懂了一首詩歌呢?一是明白表層意思:能翻譯出大意;二是領會深層意思,即能看出描述了什么意境,表達了什么情感,反映了什么思想等。古詩語言一般含蓄、凝練,自由、靈活,比較難把握,因而讀詩的最大障礙就是語意的“隔閡”。...
-
探尋現(xiàn)代詩歌的整體鑒賞
摘 要在高中語文現(xiàn)代詩教學中,教師要促使學生展開整體鑒賞,引導他們探究作品的意義。在整體鑒賞的過程中,教師要引導學生了解作品的創(chuàng)作背景,拓展其審美賞析的途徑,引導其在作品整體的基礎上賞析象征手法、理解抽象形象,運用知人論世的方式分析作品對自...
拾貝
-
釣勝于魚
這片水域?qū)拸V清靜,挺立著田田荷葉,倒影著依依楊柳,承載著彎彎漁船,波光如鏡,草美魚肥,風景獨好。 我獨愛這一方水域。 我是一個快樂的釣者。端坐在午后水庫岸邊,遠離喧囂,遠離紛爭,心情平靜如水。拂面的清風徐徐吹來,撫摸著我的發(fā)梢,夾雜著泥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