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目錄
-
教育幸福:基于本心的向往與追求
上學時聽過一個故事:叢林中有兩個人正在穿行,突然,一只老虎向他們沖來。其中一人拿出一雙跑鞋迅速穿上。另一人驚奇地看著他說,穿上跑鞋就跑得過老虎了?對方答道:我不用跑過它,我只要跑得比你快就行了。 我很鄙視這個只想跑過同伴的家伙。剛走上工作崗...
卷首語
-
思政課大單元教學:困境與突破
作為義務教育課程方案(2022年版)所倡導的教學改革探索方向,大單元教學被視為落實核心素養(yǎng)培育,實現(xiàn)課程育人的基本教學單元和重要路徑。就此,中小學思政課教師展開了積極實踐,但在取得諸多成果的同時,由于缺乏對大單元教學內涵的準確理解所導致的教...
-
大單元教學:內在意蘊、價值追求與路徑選擇
摘 要 大單元教學是落實核心素養(yǎng)培育的重要途徑。高質量實施大單元教學,需從“大”和“單元”著手深入理解其內在意蘊,領會大單元教學實現(xiàn)知識結構化、有意義學習和素養(yǎng)發(fā)展的價值追求,進而采取以大概念統(tǒng)領、探究式教學和趨向目標的過程性評價的方法,推...
-
大單元理念下教學指向的價值、特點與實施路徑
摘 要 在大單元理念下提出教學指向是為了區(qū)別于一般的教學方法,落實學科本質觀下教學的“主攻”方向。大單元理念下教學指向的價值,宏觀上以學科內部視角凸顯育人目標指向,中觀上以學科內在邏輯提高教學研究站位,微觀上以學科專家思維實現(xiàn)素養(yǎng)導向的教學...
-
-
大單元教學的本質要求:以“微課程”設計增強課程意識
摘 要 大單元教學的本質在于課程設計,即將單元教學作為“微課程”進行整體設計,由教學意識走向課程意識,以更好地符合學生成長需求、彰顯育人價值、體現(xiàn)正確的教學質量觀。思政課開展大單元教學要在課程意識統(tǒng)領下,依據(jù)課標對單元教學進行整體規(guī)劃,站在...
-
-
道德與法治大單元教學:概念辨析、模型建構與路徑探索
摘 要“遴選重要觀念”“探索大單元教學”,是開展大觀念統(tǒng)攝下的大單元教學的核心依據(jù)。道德與法治大單元教學需要探析與傳統(tǒng)框題教學的差異,厘清大單元、大觀念、大情境、大任務的關系,通過模型建構構筑大循環(huán)、大融通的學習通路。依照全景式的構圖,可探...
-
高中思政課大單元教學設計的基本要求
摘 要 在新時代推進高中育人方式變革背景下,探索大單元教學設計的基本要求,從而正確理解大單元教學,是落實高中思政課核心素養(yǎng)的有效途徑。針對部分高中思政課存在的應試化教學目標、碎片化教學內容、簡單化情境創(chuàng)設及低階化任務設置等問題,落實大單元教...
-
-
指向知識結構化的道德與法治大單元教學路徑探究
摘 要 促進知識結構化教學是2022年版義務教育課程方案的明確要求。小學道德與法治教材按照教育主題以螺旋上升的方式組織與呈現(xiàn)課程內容,具有知識結構化教學的“天然基因”。提煉單元大概念并將其作為統(tǒng)攝中心,通過關聯(lián)目標體系、創(chuàng)設進階實踐、開展綜...
-
-
大概念視角下道德與法治大單元教學探索
摘 要 大單元教學具有“大概念”統(tǒng)領、“系統(tǒng)化”分析、“結構化”實施、“持續(xù)性”評價的內涵特質。通過提煉單元大概念,整體把握育人目標;以終為始,實施大單元表現(xiàn)性評價;創(chuàng)設大情境、大任務,形成單元學習任務群;復盤與反思,促進遷移運用和教學改進...
-
-
道德與法治單元整體教學范式構建
摘 要 針對小學道德與法治大單元教學研究面臨的諸多困境,以單元整體教學的視角,通過“靶向核心素養(yǎng)-勾連主題內容-剖析學生經(jīng)驗”精確梳理學習內容,漸進式定位單元整體教學目標,以此為統(tǒng)領建構“導讀預學-精講共學-實踐延學-展評促學”的進階式單元...
本期視點
-
想象在道德教育中何以可為
摘 要 想象作為建構內在意義世界的活動,成為道德教育中追求完整生命個體德性成長的重要方式。道德哲學史上已有學者探討想象在道德教育中發(fā)揮的作用,并逐漸衍生出“道德想象”概念,這一發(fā)現(xiàn)使道德教育目標轉向更關注理想與現(xiàn)實統(tǒng)一、道德教育過程轉向更關...
-
在監(jiān)督棄用與監(jiān)督濫用之間:家長監(jiān)督學校的倫理審思
摘 要 當前,家長對學校的監(jiān)督面臨著監(jiān)督棄用和監(jiān)督濫用的雙重困境:一方面,以家長委員會為代表的家校合作機制尚未真正貫通,家長仍未成為理性自主的監(jiān)督主體,對于學校的日常教學與管理難以起到必要的監(jiān)督作用;另一方面,過多、隨意甚至惡意的舉報頻發(fā),...
探討
-
匯聚“姊妹學?!鼻楦心芰?推進新時代大灣區(qū)愛國主義教育
摘 要 粵港澳“姊妹學?!表椖吭谕苿哟鬄硡^(qū)愛國主義教育融合發(fā)展方面發(fā)揮了關鍵作用?;诨觾x式鏈理論,從瞄準共同關注焦點、延展儀式互動情境、創(chuàng)新集體符號表達、完善實踐反饋機制等四個層面,對粵港澳“姊妹學?!痹谛聲r代培育大灣區(qū)青少年愛國主義情...
-
-
新時代教師“精神成長”的校本路徑探析
摘 要 教師隊伍建設是建設高質量教育體系的關鍵環(huán)節(jié),教師精神培育是教師隊伍建設的重點內容?;诮處熅癯砷L的“內隱性”特征,從組織引領、文化形塑、典范學習等校本化路徑,采用課程化、項目化等研修形式,重構學校發(fā)展文化系統(tǒng),更好地推動教育高質量...
-
-
食育課程的校本開發(fā)實踐
摘 要 不良的飲食習慣和觀念正在影響青少年兒童的生命成長。食育教育課程落實新課程方案精神,以核心素養(yǎng)培育為導向,整合已有的勞動教育和綜合實踐活動資源,開發(fā)課程主題,通過研學、勞作、崗位體驗、親子勞動等實踐學習方式,促進育人方式的變革。力求以...
道德領導力
-
-
讓教育在真實、靈活的情境中發(fā)生
摘 要 勞動教育在學校教育中發(fā)揮著基礎性、關鍵性作用。學校充分發(fā)揮勞動教育的育人價值,精心研磨富有特色的“靈巧勞動”課程,結合“日常生活勞動、生產(chǎn)勞動、服務性勞動”三大板塊優(yōu)化勞動實踐,將勞動教育的理念和實踐形式與其他“四育”有效融合,并形...
-
-
對中華傳統(tǒng)文化教育的美學思考
摘 要 中華傳統(tǒng)文化教育是語文教學的重要內容。高中語文教學天然地具有中華傳統(tǒng)文化認同的美學基礎,因此應將審美作為培育中華文化認同的鑰匙。在具身感知中感受中華傳統(tǒng)文化之美,在深度解析中品味中華傳統(tǒng)文化之美,在自我表達中創(chuàng)新中華傳統(tǒng)文化之美,最...
課程育德
-
-
正面管教干預自閉癥兒童家庭教養(yǎng)的個案研究
摘 要 對于自閉癥譜系障礙兒童的干預需從家庭入手。通過評估需求,采用團體輔導和個體輔導兩種方式,從正面管教認知和正面管教行為兩個維度介入,為家庭制定干預目標、干預內容、干預措施等,由研究者和家長共同實施干預計劃,最終使父母在研究者的指導下改...
案例
-
-
教育從愛出發(fā)
閑暇時,查建生喜歡讀王陽明著作,尤喜其“致良知,知行合一”思想。作為教師,他也秉承了心學“仁者以天地萬物為一體”的博愛精神。在他看來,教育的本質無非一個“愛”字——讓年輕的生命學會熱愛自己、熱愛他人,熱愛生命、熱愛世界,這大抵就是教育的核心...
人物
-
接納·反思·賦能:在“被評價”中向上生長
每次期中期末考試后,學校都會舉行教師滿意度調查,調查期間工作人員會要求本班老師回避,這是學校工作慣例。我的滿意度向來很高,完全不必放在心上。 果不其然,結果出來后,作為政治教師的我的教學滿意度達到了100%,作業(yè)批改滿意度也是100%,可以...
敘事
-
教育部:公布全國學校家庭社會協(xié)同育人實驗區(qū)名單
日前,教育部公布全國學校家庭社會協(xié)同育人實驗區(qū)名單,經(jīng)各地組織推薦、專家研究會商、網(wǎng)絡集中公示等環(huán)節(jié),認定97個縣(區(qū)、市)為全國學校家庭社會協(xié)同育人實驗區(qū),并就有關通知要求如下。一要加強組織領導。請各地切實加強對全國學校家庭社會協(xié)同育人實...
-
北京:為中小學幼兒園組建“校園安全智庫”
近日,北京市教委成立了首都基礎教育系統(tǒng)校園安全工作專家咨詢委員會(以下簡稱“安咨委”),設置交通安全、治安管理、消防安全、安全生產(chǎn)及安全教育等8個專委會,以加強對中小學校幼兒園安全工作的分類指導。安咨委將堅持首善標準,為推動首都基礎教育系統(tǒng)...
-
朱健:善用社會資源放大美育育人成效
首都師范大學美術學院講師朱健認為,做好學校美育工作,要秉持系統(tǒng)觀念,建立校內外資源聯(lián)動的機制,整合并善用社會資源,提高學校美育育人效果,達成高質量育人目標,為國家培養(yǎng)適應未來國際競爭的綜合性人才。首先,推進學校美育工作,需“知不足”而后精準...
-
中國青少年研究中心:近九成中國高中生更想做對社會有貢獻的工作
中國青少年研究中心“中美日韓四國高中生畢業(yè)去向及職業(yè)準備比較研究”課題組調查顯示,中國高中生對工作有多元想法。近九成受訪中國高中生(87.1%)“想做對社會有貢獻的工作”,在四國受訪高中生中比例最高,高于美(74.1%)、日(82.1%)、...
-
韓偉:道德教育本身是一種關系性教育
韓偉在《教育研究》2023年第11期《論關系性道德教育及其價值自覺》一文中指出,關系性道德教育的核心要義在于塑造“道德關系中的能動者”、關注受教育者在“教—學”關系中探索性能力的生成、在“語言—意義”關系中創(chuàng)造性互動的生成、在“他人—責任”...
-
劉雨:校園欺凌的情感治理可以彌補當前技術治理的不足
劉雨在《教育科學研究》2024年第1期《校園欺凌情感治理:何以可能?如何可行?》一文中指出,當前校園欺凌治理的討論集中于技術治理,而情感治理尚未被充分考慮。事實上,校園欺凌治理中蘊含著情感因素,加之校園欺凌技術治理遭遇的實踐困境,彰顯了情感...
-
美國社會情感學習運動:培養(yǎng)整全人是社會情感學習運動的目標導向
美國社會情感學習運動緣起于對培養(yǎng)整全人(Whole Child)的關注,強調社會、情感與認知的整全發(fā)展有助于促進學生健康成長和有效學習。社會情感學習運動的發(fā)展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美國基礎教育育人目標的重要轉變,即從過去注重知識教育向注重培養(yǎng)適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