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目錄
-
-
中國共產黨的組織類型與治理結構
〔摘要〕 中國共產黨現有500多萬個黨組織,整體上中國共產黨處于國家與社會之上的領導地位,但具體的黨組織又內嵌于國家和社會之中。因嵌入領域不同,黨組織按屬性可分為國家性質黨組織和社會性質黨組織。黨借助國家性質黨組織領導國家體系、借助社會性質...
中國之治:歷史經驗與當代創(chuàng)新
-
-
數智時代協(xié)作生產力的運行機理與優(yōu)化路徑
〔摘要〕 人類社會自誕生之日起就已出現協(xié)作,協(xié)作創(chuàng)造的協(xié)作生產力是一種強勁的社會生產力,社會生產力的發(fā)展也正是協(xié)作和分工互促推動的結果。數智時代的協(xié)作生產力是新質生產力的重要表現形式,其運行機理已經發(fā)生系統(tǒng)性重構。數據、算法和算力構成數智時...
-
-
脈絡與展望:中國住宅社會學百年歷程
〔摘要〕 作為對住宅研究與社會學研究互動、交叉融合之下誕生的新興學科,住宅社會學的研究范疇注重從社會基礎和社會關系角度,研究人、住宅和社會這三者之間的關系問題。中國住宅社會學發(fā)軔于1920年代國內社會學者圍繞中國住宅問題進行的科學研究,整體...
-
餐具與刀叉、筷子
〔摘要〕 近年來,強調中西哲學本體論相異的觀點漸漸浮現,而且聲勢愈來愈大。實際上,僅僅基于如下四種視域進行分析,便可發(fā)現這種觀點在學理上站不住腳:“形而上學”視域告訴我們中西哲學均有其本體論;“存在與存在者”視域告訴我們,本體論是關于“存在...
-
黨的十八大以來社會思潮傳播邏輯的革新及其影響
〔摘要〕 黨的十八大以來,4G技術的成熟與5G技術的推廣催生了移動互聯網的迅猛發(fā)展與智能革命的興起,深刻改變了社會思潮傳播的時代場域與衍生規(guī)則。技術手段的突破徹底革新了前互聯網時代社會思潮的傳播邏輯,重塑了新時代社會思潮衍生與傳播的基本規(guī)則...
-
-
信息地緣政治中的權力運行與風險預警
〔摘要〕 信息技術發(fā)展改變了主權國家的地理邊界,創(chuàng)造了“信息空間”這一新的地緣政治空間,由此產生遵循“技術-權力-空間”邏輯的信息地緣政治。在信息空間中對于信息權力的爭奪,是信息地緣政治博弈的關鍵。信息權力是物質性權力與關系性權力的結合。一...
-
-
共同富裕下養(yǎng)老財富積累機制研究
〔摘要〕 實現共同富裕,需要正視人口老齡化對三支柱養(yǎng)老保障體系的沖擊,也要正視其對規(guī)范養(yǎng)老財富積累機制提出的新挑戰(zhàn)。中國正面臨三支柱發(fā)展不平衡、養(yǎng)老金融市場發(fā)育不足、養(yǎng)老思維固化等問題,不僅引發(fā)養(yǎng)老財富缺位,也導致養(yǎng)老財富的不平等分配。為此...
-
-
股權性質與結構對農村商業(yè)銀行支農行為的影響
〔摘要〕 近年來農村商業(yè)銀行中地方政府持股逐漸減少,而民營資本持股逐漸增多,形成以民營資本為主導和以地方政府為主導的兩類農村商業(yè)銀行,這種股權性質與結構的變化對農村商業(yè)銀行支農行為帶來較大影響?;谌珖?95家農村商業(yè)銀行面板數據,分析地方...
-
網絡強國建設的文化解讀及實踐維度
〔摘要〕 網絡強國建設是我國推動現代化進程的重要戰(zhàn)略,其文化維度的探討對促進國家文化發(fā)展、提升網絡空間治理能力及增強國際文化競爭力具有深遠意義。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當代社會文化與網絡文化共同構筑了網絡強國建設的堅實文化基礎。網絡強國建設以社會...
-
網絡時代的“好病人”:醫(yī)生眼中的“百度病患”與網絡醫(yī)學信息
〔摘要〕 “百度病患”是先根據互聯網引擎、在線醫(yī)療平臺或醫(yī)療人工智能等方式搜尋網絡信息進行自我診斷而后再前往醫(yī)療機構求診的患者。通過對20位臨床醫(yī)生的深度訪談,研究發(fā)現醫(yī)生能普遍認識到百度病患的網絡自診現象;醫(yī)生更偏好高依從且易溝通的“網絡...
-
-
我國養(yǎng)老模式的類型及實施策略分析
〔摘要〕 我國老齡化問題日益突出,如何建立科學的養(yǎng)老模式成為我國急需解決的問題。本文針對以上國情,在總結國內學者提出的各種各樣養(yǎng)老模式的基礎上,通過對老年人在哪里養(yǎng)老、誰照顧老年人、照顧老年人的資金從何而來三個要素的分類匯總表的分析,得出我...
-
論遺產債務的類型構造
〔摘要〕 “遺產債務”的概念由來已久,但對其內部機理與實質原則卻鮮有研究。經由遺產債務法史脈絡的回溯與功能構造的辨析,還原遺產作為“責任財產”與“死后扶養(yǎng)”的雙重面向,進而將遺產債務分野為“繼承法外的遺產債務”與“繼承法內的遺產債務”。前者...
-
《民法典》視野下家庭暴力類婚內侵權的認定與救濟
〔摘要〕 在婚姻關系存續(xù)期間,配偶一方若遭遇家庭暴力,即使在不解除婚姻關系的情況下,亦應有權獲得救濟。當前司法實踐中存在的問題,在于錯誤地以離婚損害賠償條款為由對婚內侵權之訴不予立案或駁回訴請,忽略了受害者獲得民事賠償的需求?;閮惹謾鄳ㄟ^...
-
我國公司法授權資本制規(guī)則適用的解釋論
〔摘要〕 2023年《公司法》修訂,首次將授權資本制引入我國,彌補了長期以來我國資本市場基礎性制度供給側的不足。然而,檢視既有法律規(guī)范,授權資本制的體系構建尚未完成,制度風險主要表現在股東風險行為與董事風險行為。授權資本制的本質特征在于兼具...
-
社會空間與空間科學意識形態(tài)
〔摘要〕 列斐伏爾認為,今天的哲學家在面對空間概念的時候,都缺失了一個極為重要的維度,即空間的社會現實生活維度,具體說,即空間與現實社會實踐的關系問題,并且,由于不能正確處理空間實踐產生的空間關系場境與空間表象和表征性空間體驗的復雜交織關系...
-
斷裂的“我思”及其幻象
〔摘要〕 近代哲學的主體既是一個斷裂的主體,也是一個被幻象所縫合的“同一性”主體。主體的分裂首先體現于笛卡爾的“我思”主體。笛卡爾“我思故我在”的主體首次對主體作出了精神實體與廣延性實體的二元劃分,實體間的分裂使自我無法實現內在的統(tǒng)一,這迫...
-
鐘天緯的西學訓練及其編刊的西語讀本
〔摘要〕 鐘天緯早年在上海廣方言館接受西學訓練并研習英語,之后在隨使游歷歐洲期間又對西方有了直觀的認識,漸漸意識到西方之強盛與其先進的教學體系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從事教育和外交活動的實踐,使鐘天緯不僅認識了屬于器物層面的“西器”,以及符號層...
-
制造“正義”
〔摘要〕 在《非戰(zhàn)公約》談判過程中,英國提出了與一般國際法認同的自衛(wèi)權理論不同的主張,獲得了可以跨越本國領土,在其所謂的“特殊地域”實施自衛(wèi)的權利。窺伺“滿蒙”已久的日本田中義一政權希望借此機會,通過簽訂公約,為日后在“滿蒙”進行軍事活動創(chuàng)...
-
-
文學研究的跨文化要義
〔摘要〕 文學文本中詞語的雜糅性以及理論話語的多重性從根本上決定了文學研究的跨文化屬性,這一特征對于理解不同的文化傳統(tǒng)并在互為語境的方式中呈現自身文化特質均具有重要價值。以詞語轉換和批評話語為著眼點分析文學研究的跨文化本質,同時強調文學研究...
-
21世紀氣候變化批評的理論向度及學術實踐
〔摘要〕 作為一種研究文學與人為氣候變暖之關系的新型理論范式,21世紀氣候變化批評誕生于困境與機遇并生的人類世語境之下。一方面,它對時間性、空間性和主體性概念的生態(tài)重審推進自然史和人類歷史深度交織的認識論轉型,重構氣候區(qū)域主義與生態(tài)世界主義...
-
論象征主義契合論在中國的跨文化旅行
〔摘要〕 契合論是西方象征主義詩學體系的核心范疇之一,也是審美現代性的重要尺度,曾經對現代派文學進程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在契合論跨文化的傳播過程中,中國也是重要的文化場域。以李金發(fā)、穆木天、王獨清、梁宗岱、朱光潛、戴望舒等為代表的批評家,雖然...
-
英文摘要
The Operating Mechanism and Optimization Paths of Collaborative Productivity in the Digital Intelligence Era Jiang Yongm...
-
構建中國式現代化“三農”學理敘事的有益嘗試
《農民共同富裕的中國敘事:改革—產業(yè)—增收》是李萍教授主持的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基于農村集體資產股權量化改革的農民收入增長機制研究”的最終成果呈現,也是其傾注心力、深入研究農民共享共富與實現全體人民共同富裕的中國式現代化發(fā)展時代命題的最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