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目錄
-
書,不是為了完成任務
讀書從來不是為了完成任務,而是源于一種內在的驅動一好奇心和需要。有些時候我們會為了讀不完的書而焦慮,實際上有很多書是很難讀下去的,這里面也有一些著名的經(jīng)典著作?!队壤魉埂贰蹲窇浰扑耆A》《百年孤獨》每個人心里,也許都有個死活讀不下去書單。...
卷首
-
-
曲徑通幽的徑與幽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人生樂趣,林林總總,不一而足,無可厚非。閱讀是我的人生樂趣之一,最重要的一。 對于一個天生不耐受集體活動的人,文學閱讀是一個極好的社交替換。它足以讓你認識很多人,也足以由你隨時離開人群,不用顧慮是否掃興了他人。更多的樂趣是:...
-
濕地花影里的歸途
清晨,下樓,和煦春風拂面而來,已無料峭寒氣,單衣外套也不必拉上鏈,讓暖意入懷。驅車沿濱河大道朝旭日升起的方向,向十多公里外的老家楊河村駛去。右邊是夏寨濕地公園,葫蘆河水已全面解凍,汨汨清流注入期間。湖水清澈,波光粼粼,微風掠過,細瀾微波。新...
-
-
壺口的風
壺口的風,像刀子一樣,裹挾著奔騰的黃河水,在你身上劃出一道道口子。你把身子挺直,頭縮進脖子里,為一條忘帶的圍巾自責不已。 我說風沙太大,早點回吧。你說“九曲黃河萬里沙”,黃河從遙遠天涯之邊流淌而來,帶著泥沙飛奔到此,這是它無法舍掉的特征。 ...
-
-
棲心文瀛畔
我情有獨鐘那片湖,也眷戀不已那座園。我時常漫步于那個湖邊,信步于那個園中。無論是在艷陽天,還是微雨天,無論是在歡喜時分,還是在低落時刻。 我會在清晨而至,騎一輛單車入園,只為邂逅那片碧波盈盈,也為追逐晨光里的滿目蔥。這令我對清晨非常期待,時...
視野
-
-
講一個關于“正義”的故事
這件事雖然已經(jīng)過去了二十多年,但還是會被我經(jīng)?;貞浧饋?,因為生活中類似的事情經(jīng)常發(fā)生。 那時我還在報社工作,與幾位同行到某山區(qū)采訪。當?shù)氐呐笥褞覀內ヒ惶幪貏e險峻的地方參觀。 那地方的山民大多黑瘦矮小,精神矍鑠。 他們都有一副好嗓子,唱起來...
-
-
十五歲那年
十五歲那年,我很迷戀打針,找到母親一位在醫(yī)院工作的朋友做老師,向她學會了注射術。 自從我學會了打針,便開始期盼眼前有病人,不論是家人或外人。我備齊針具,嚴格按照程序一次次操作著。一天,有位鄰居來找我,說她每天都要去醫(yī)院注射維生素 B12 ,...
-
-
喝得很慢的土豆湯
那天下午兩點多,我和妻子路過北大,因為還沒有吃午飯,忽然想起兒子曾經(jīng)特意帶我們去過的一家朝鮮風味小館,就在附近,離北大西門不遠,一拐彎兒就到,便進了這家小館。 大概由于早過了飯點兒,小館里沒有一個客人,空蕩蕩的,只有風扇寂寞地呼呼吹著。一個...
-
-
母親蒸的包子
我曾認為母親的包子是世界上最美味的東西。 小的時候,家里很少能吃上包子。偶爾吃一次,多是白菜或者蘿卜餡,每個包子里面,僅一兩粒肉丁。而每次,母親都會將她包子里面的肉丁挑出來,放進我和我哥碗里。記得有次鄰居來我家,見母親如此舉動,說,小孩子不...
百態(tài)
-
小巷
這是一條窄窄的小巷。 原住著一群瞎子。他們沒有汽車,也沒有自行車;這個城市越來越現(xiàn)代化,他們的交通工具依舊是一根竹棍。篤篤,篤篤,神奇般的竹棍,再不長葉,也不生根,卻是他們的神經(jīng)和眼睛,在兩邊工廠院墻高高相夾的幾百米深的甬道里,他們一步步往...
-
-
尋味大同
中國地大物博,大好河山之下城市諸多,這些城市即便是我們未曾親身抵達,卻也在他人的訴說與文字的描繪中,勾勒出它們獨特的輪廓。大同,這座歷史悠久的城市,于我而言,便是這樣一個充滿神秘與魅力的存在。 我對大同的認識,源于千禧年期間外曾祖父家一位表...
-
-
大城市里的死與生
在國外旅游,印象最深刻的是,在社區(qū)周圍常??梢钥吹交虼蠡蛐〉某扇耗沟?,其實也不甚肅穆,很多墓前雜草叢生,但感覺并不恐怖凄涼,反而很自然。我每路過一處墓地,總是進去轉一圈,是出于非常自私的自的:在死去的人當中,能非常確鑿地感受到自己在活著。 ...
-
-
炊煙里的世相
喜歡看炊煙扭腰的樣子。尤其喜歡站在一個從來沒有被炊煙糾纏和拖累過的局外人的角度,對炊煙品頭論足,或是給炊煙分類。一直覺得,我和炊煙之間的關系始終都不太明朗,究竟是遠親還是近鄰,至今也很難說清。這其中的原因,要么是在我成長的過程中,一直都有人...
城坊
-
-
不朽的失眠
他落榜了!1200年前。榜紙那么大那么長,然而,就是沒有他的名字,單單容不下他的名字“張繼”兩個字。 考中的人,姓名一筆一劃寫在榜單上,天下皆知。奇怪的是,在他的感覺里,考不上才是天下皆知。這件事,令他羞愧沮喪。 離開京城吧!議好了價,他踏...
-
我做了教授
一九二一年夏天,我在杭州第一師范畢了業(yè),第二年,除了在吳家做家庭教師,還兼任一家女中的教課;到了一九二三年秋,我便做了大學教授;那時,我只有二十一歲。從那一年起,我就一直擔任大學的教課,直到一九四八年,接到了教育部的教授證書,我已做了二十多...
-
-
要是沒有嫁給你(外一章)
總會有一個、幾個,甚至千百個男人,你認識或是不認識的,是同學、朋友或是朋友的另一半,你心里想:“要是嫁給他,我寧可孤獨終老。” 只有一個人,你心里想:“要是沒有嫁給他,我寧可孤獨終老。 可是,后來的后來呢?你沒有嫁給你打心底里瞧不起和無法愛...
-
跟著花卉學寫作
春日的晨曦,輕輕地拂過老屋的青瓦,金色的陽光透過窗,灑下一地斑駁的光影。仿佛是大自然最溫柔的筆觸,勾勒出一幅幅寧靜而和諧的畫面。然而,在這寧靜的春日,我的內心卻如狂風暴雨。因寫作這門看似簡單卻又無比復雜的技藝,我陷入了深深的苦惱與迷茫。 每...
感悟
-
-
這時候,你才算長大
人總是要生病的。躺在床上,不要說頭疼、渾身的骨頭疼痛,翻過來覆過去怎么躺都不舒服,連滿嘴的牙都跟著一起疼;舌苔白厚、不思茶飯、沒有胃口;高燒得天昏地暗、眼冒金星、滿嘴燎泡、渾身沒勁你甚至覺得這樣活簡直不如死去好。 這時你先想起的是母親。你想...
-
-
帶孩子四處旅行有意義嗎
知乎上有一個8000多人關注、300多萬次瀏覽的問題:明明經(jīng)常帶孩子旅游長見識,為什么發(fā)現(xiàn)孩子的格局還是打不開,像沒見過世面? 這個疑問,道出了許多人的心聲。 不少家長帶娃旅行歸來,總是發(fā)現(xiàn)孩子和出門前并無差別后,發(fā)出了如出一轍的靈魂拷問:...
-
-
什么是自由的人生
01 中國的禪宗,似乎可以說守著一個中立的態(tài)度,不向外,同時也不向內,屹然而中立??墒沁@種中立態(tài)度,是消極的,是無為的。 西方人的態(tài)度,是在無限向前,無限動進。佛家的態(tài)度,同樣是在無限向前,無限動進。你不妨說,佛家是無限向后,無限靜退。這只...
知道
-
-
讀書育心智
我們這一代人愛讀書。倒不是說我們多么上進,主要是因為我們那時候,讀書差不多是汲取知識的唯一途徑。那時候連電視都沒有,更別說微博、微信了。電影翻來覆去就《地道戰(zhàn)》《地雷戰(zhàn)》那幾個。我們那時有共同文本一有它可悲的一面,一個原因是那時候能夠找來讀...
-
我有的是時間
有個人去參觀了一處獨特的苔蘚花園,里面長滿了美麗的苔蘚。夏日悶熱的天氣里,一位園丁在專注地打理花園。他用竹鑷子把枯死的苔蘚夾起來放在空籃子里。那么大的花園,要把每天枯死的那些苔蘚都收拾到籃子里,是個大工程。當那人好奇地問起,這么多的活兒什么...
-
-
渡過塞壬出沒的水域
我是一個很喜歡表達的人,幾乎每年都會寫畢業(yè)寄語,所以當編輯老師邀請我在畢業(yè)季寫一篇寄語,我?guī)缀跏遣患偎妓骶痛饝恕?對我而言,畢業(yè)寄語并不難寫。我有固定的套路:第一是語重心長的諄諄教誨;第二是不痛不癢的社會批判;第三是略帶矜夸的自我嘲諷。事...
-
-
生命與名利
有些哲學家將“人”定義為“社會性的動物”。既然是“動物”,自然就離不開生活的必需品;既然屬于“社會性”的,自然就不可能無視他人對自身的正反評價。于是,“人為財死,鳥為食亡”,“有財富才有幸?!?,被許多人當作理所當然的鐵律,“人留名,樹留影”...
思維
-
我的眼睛只是個小小窗口
我喜歡傍晚。當夕陽貼到遠處山頭的時候,我經(jīng)常會站在一個高一點的土堆之上。這時候我喜歡背著太陽,背著它我會看到一個高大的影子,那不是別人的,是此時此地站在這兒的我的影子。 一般情況下,我的影子會覆蓋雜草,苫住白楊樹,遮蔽若干只黑白螞蟻組成的長...
-
-
讓靈魂在圓融的世界徜徉
讀書有什么好? 市場經(jīng)濟時代,市利以圖是主流,是主導,讀書就不好,而且壞處多多:既不能比做生意搞實體來錢、挖錢,又不像喝酒打麻將能融洽、疏通關系,還完全沒有什么“黃金屋”、“顏如玉”加持簡直是浪費時間,浪費精力,浪費金錢,一句話:不務正業(yè)!...
-
仙人坑里莫干茶
從德清西站出來,時鐘似乎也隨之慢了下來。我們方才乘坐的是綠皮火車,回首剛才下車處,這車站紅磚灰瓦,小巧精致,絕非大城市那種顯赫威嚴高不可攀的作派。對于德清這座陌生的縣城,瞬間便有了親近之感。 車站外接站的,不少是電動自行車。紅男綠女們跨上熟...
-
-
打馬黃河邊
仿佛看著表,掐著點,沒有早來也沒有遲到,春天就這樣從從容容,如約而至。 在這個擁有無限可能的季節(jié)里,草根和念頭,都會發(fā)芽,都會將稚嫩的觸手,伸向一個個充滿新奇和誘惑的,未知的世界。在我的腦海里,也潛伏著這樣一粒種子一它渴望被浪花擁抱,它幻想...
邊聲
-
風云得勝堡
一 評選大同長城八景時,我把“得勝風云”列為第一景,在我的心目中,大同長城景觀固然十分豐富,號稱“長城博物館”,但我還是把第一景留給了得勝長城。記得有一次和長城學者王杰瑜、張世滿等人一起聊天,說到大同長城,大家都認為得勝口一帶應該是戰(zhàn)事最多...
-
平城,公元五世紀的光榮與夢想
有一座城,承載著公元五世紀,亞歐大陸的光榮與夢想。 這座城,不是在日耳曼馬蹄下瑟瑟發(fā)抖的羅馬,不是雄偉而迷惘的君士坦丁堡,也不是長安,不是洛陽,不是建康。 這座城就是北魏都城 一平城。 因為從北魏平城的樣子里,最能看出當時世界的樣子。 平城...
-
-
唯有平城多忍冬
谷雨還寒。古平城消融了最后一場飛雪,終于迎來晴和。百花在東風中仰面爭榮。好友問我嘗聞以花喻城,何花可彰顯平城的氣質與精神?我答:唯有忍冬。 溯古追今,漢時張騫鑿空,絲綢之路貫通中西,文明由此交融升華。公元398年,北魏道武帝拓跋珪建都平城,...
-
大東街的那棵大槐樹
當我真正懷揣著一份虔誠去拜謁大槐樹的時候,我驚嘆了,淚水幾乎掉下來。大槐樹老了,蒼老的令人心痛。樹冠以及大部分的樹枝都已沒了一片葉子,干喳喳的枝極在酷熱中掙扎著想要抬起頭,仿佛渴望向蒼天訴說什么。兩處綠也極不協(xié)調地分布在樹干一側的中部和另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