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目錄
-
-
導讀
春秋戰(zhàn)國之際,周室衰微、王綱解紐的時代變局,催生出中國思想史上最璀璨的精神奇觀。當士階層以“不治而議論”的獨立姿態(tài)登上歷史舞臺,齊國稷下學宮成為諸子思想激蕩的展示平臺。 司馬光在《稷下賦》中描繪的“致千里之奇士,總百家之偉說”盛景,正是本期...
導讀
-
-
從百家爭鳴到百家兼容
一 1975年12月,在湖北的偏僻小縣城云夢,發(fā)生了一件對中國史學意義深遠之事——修建水利工程的農民在一塊叫作“睡虎地”的農田里,挖出了一座秦國小吏的墓。墓主人尸骨之下枕滿竹簡,竹簡上書滿秦法。這就是著名的“睡虎地秦簡”。 出人意料的是,考...
-
-
沒有稷下學宮,就沒有“百家爭鳴”
稷下學宮與稷門位置研究示意圖 出自白云翔《臨淄齊故城考古研究札記》 稷下學宮時期,嚴格意義的百家爭鳴才真正開始 戰(zhàn)國時期,齊桓公田午在位時開辦了稷下學宮,經歷六代君主,他們以非常優(yōu)厚的待遇招納列國的學者來此,展開了著名的百家爭鳴。以齊桓公即...
-
-
諸子百家的由來
司馬談和六家 后代史家試圖對“百家”進行分類。首先進行這種嘗試的是司馬談(卒于公元前110年),他是司馬遷(約公元前145年—前86年)的父親;父子二人著述了中國第一部通史性質的《史記》。在《史記》最后一章,司馬遷援引了他的父親司馬談的一...
-
-
莊子哲學中的時空觀
《論語·先進篇》篇有這樣一段記載:“季路問事鬼神。子曰:‘未能事人,焉能事鬼?’曰:‘敢問死?!唬骸粗?,焉知死?’” 在孔子的哲學中,顯然以活著的人(生)做主要的重心;對于現實生活以外的問題,諸如“死亡”“鬼神”“宇宙”,則...
-
-
被誤解的楊朱
什么是隱士?隱士是士的另類。春秋戰(zhàn)國時期的士,大體上都是自由職業(yè)者。他們的工作,主要是給別人幫忙。 比方說,大夫的采邑,就是士來打理的。這樣的士,叫“家臣”。另外,打仗,也要靠士。這樣的士,就是“戰(zhàn)士”,也叫武士、甲士。打仗要有人沖鋒陷陣,...
-
-
反對百家爭鳴的韓非子
這一年,秦國統(tǒng)一天下的行動正在轟轟烈烈地進行著。咸陽宮里,兩卷書簡被送到了秦王嬴政的案前。這是關東學者寫的文章,一篇叫《孤憤》,另一篇叫《五蠹》。里面著力論證了儒墨等諸子百家爭鳴不休的危害,同時介紹了富國強兵的策略。 秦王嬴政看后,茅塞頓開...
視點
-
-
學歷越高越幸福?
請先回答以下兩個問題,并記下答案,我們會在末尾再回顧。 請在A和B中選擇你更愿意過的生活: A:你受過良好的教育,但經常感到痛苦。B:你只受過最基礎的教育,但很少感到痛苦。 請在A和B中為你的朋友選擇一種生活: A:你的朋友受過良好的教育,...
-
-
我在北大學習愛情
如果你在周四晚上走進北京大學(以下簡稱北大)理科教學樓的階梯教室,一定會忍不住發(fā)問:什么課值得學生坐在臺階或暖氣片上也要聽?這是一門“水課”。2022年秋季學期,北大中文系預聘副教授叢治辰開設了這門名為“文學中的愛情”的通選課,此后在每學期...
-
-
人生荒廢一段時光會怎么樣?
我大學宿舍里,當年有個荒廢型學生。姑且叫荒廢一:不太愛上課。愛打游戲、看閑書。跟舍友的交流主要是聊電影、交換模擬器老游戲心得。大二下半學期,他基本搬出去住了,大三租定了房子,完全住外頭了:當然許多東西還是留在宿舍里,考試周回來住一下。除了上...
大學之大
-
-
馴化一只山羊一條狗或者一粒小麥
端午要在門廊上掛菖蒲和艾草,這在瘟疫橫行的今年格外重要。采集這些并不難。菖蒲就在門外小河的淺水里。艾草要沿著小河往南走一段。在一塊長滿了野草的河灘上,稀稀落落有一大片。江南已經進入梅雨季節(jié),氣候變得悶熱而潮濕,蚊蟲橫行,讓人心煩意亂。兩千三...
-
-
鳥窩
男孩子喜歡掏鳥窩,這是一件理所當然的事情。鳥蛋是上好的玩具,哪一個鄉(xiāng)下長大的男孩沒有玩過各式各樣的鳥蛋呢!有一種鳥叫花翎,很小,它的蛋殼是湖藍色的,只有小拇指的指甲蓋那么大。設想一下吧,當你把湖藍色的、只有指甲蓋那么大的鳥蛋放在掌心的時候,...
-
-
在哪里醒來
23時35分醒來,并非午夜,更不是凌晨,晚睡的人們此時還在等待著睡意,也就是說這是個可能不睡也不能夠醒的尷尬時間段,而我卻像從遙遠的地平線走來一般,忽然睜開了眼睛。 醒來,是與世界重新建立關聯的一個鮮明標志。按照機器人生存?zhèn)惱?,睡著,是機器...
-
-
唐赤金走龍
1970年秋日的西安南郊,工人的鐵鍬無意間叩開了時間的封印。當何家村地下的雙層陶甕與銀罐重見天日時,千余件盛唐珍寶中,一組拇指大小的金影悄然蘇醒——這便是震驚考古界的唐代赤金走龍。在隔絕氧氣的銀罐庇護下,一組金龍歷經千年仍金光燦然,連細若發(fā)...
-
-
馬家窯文化馬廠類型騎肩耳罐
馬廠類型掀開了彩陶造型史上新的一頁,在器型塑造上打破常規(guī),把標新立異視為時尚,刻意突出個性化色彩。對于總量中占比最大的罐器來說,主體造型經過歲月的打磨已很難有大的改變,更多的是在裝飾耳上做文章。裝飾耳不承擔使用功能,同時體積小不會對主體形態(tài)...
-
-
北宋·聽琴圖
聽琴圖 北宋 趙佶 絹本設色 147.2cm×51.3cm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這幅作品也是北宋皇帝趙佶所繪。在一株枝葉郁茂的古松樹下,有三人呈三角形方位端坐,上位者在彈奏古琴,據說是趙佶本人,專注的神情中流露著自信的神態(tài),著官帽官...
-
-
天鵝
一群天鵝排著隊從寒冷的北方飛向溫暖的南方。它們白天連著黑夜,黑夜連著白天地在汪洋大海上飛呀,飛呀,一刻也不停歇。天空掛著一輪明月,下面是一望無際的湛藍海水。它們都累得精疲力竭了,還是不肯休息仍然鼓動著翅膀,繼續(xù)飛著。那些身強力壯的老天鵝在前...
-
-
你的眼睛
我透過你的眼睛觀察時,看到了不同的景象;我用你的身體行走時,走出了不同的路。我想讓你看到干凈的東西,比起殘忍、難過、絕望、骯臟和痛苦,我只想讓你先看到干凈的東西。但總是事與愿違。我就像在漆黑的鏡子深處尋找形象般地凝視著你的眼睛。母親經常對成...
-
-
寫作的魔法
寫作的藝術,首先應將這個世界視為潛在的小說來觀察,不然這門藝術就成了無所作為的行當。 我們這個世界上的材料當然是很真實的(只要現實還存在),但卻根本不是一般所公認的整體,而是一攤雜亂無章的東西。作家對這攤雜亂無章的東西大喝一聲:“開始!”霎...
-
微小的事物
愈來愈忠愛微小的事物。微小占據了我的心靈,密密實實的,擠走了許多縹緲虛空。讀地上蠕動的和墻樹上攀爬的蟲卵,好似品讀散布著無數蟲豸般地名的世界地圖。觀葉子的爆芽,變綠變黃,又枯瘦地飄落,如同觀賞白云蒼狗在瞬間的流動幻化。留心一束陽光里的塵飛灰...
-
-
文學與自我
如果讓你來比喻,你會把自我的存在形容成什么東西,或者用哪些形容詞?加繆在第七本手記中,曾經寫下了最喜歡的十個詞,包括“世界、土地、沙漠、夏天、大海”等。通過這些詞,人們能夠描繪出加繆典型的“地中海思想”——中正、健康,富有力量與反抗精神。你...
-
我不曾投降這世界
我不曾投降這世界。我不受它的拘束。我是一只沒籠頭的野馬,我從來不曾站定過。我人是在這社會里活著,我卻不是這社會里的一個,像是有離魂病似的,我這軀殼的動靜是一件事,我那夢魂的去處又是一件事。我是一個傻子,我曾經妄想在這流動的生命里發(fā)現一些不變...
美育
-
-
我的白鴨騎士
一5歲,我還沒完全明白離世的意思,外婆就離開了我們,葬禮上,我第一次見到了媽媽的外婆,阿太。見我無比傷心,后來的一天,阿太帶著7只鴨子拜訪我家,說她女兒安身在了其中一只,來陪伴我。可不幸的是,在臺風中,6只鴨子也離開了我。剩下的鴨子,名叫小...
-
-
我在非洲修公路
鮮亮的鉛灰色延伸向遠方,消失在視線盡頭。周教站在剛修建完成的公路旁,欣賞自己與工友的勞動成果。當地人路過,對他喊道:“China, Great work!” 尼日利亞,非洲第一大經濟體,周教所在的公司在此承建了十余條公路。據國家發(fā)展改革委數...
生涯
-
-
馳騁畋獵
早在老子所著的《道德經》中,就有“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聾,五味令人口爽,馳騁畋獵令人心發(fā)狂”的告誡。不過也可以從這段論述中得知,打獵這種活動給古人帶來的巨大精神快感。秦朝的宰相李斯,被革職抄斬,將要赴刑場之前,對自己的兒子說:“吾欲與若...
-
-
小學生的大腦
如果從兒童的頭骨和大人的頭骨中取出大腦進行對比,大概看不出多大的差異。它們的組成部分都是一樣的,運作方式也基本相同。兒童和成人之間的區(qū)別更多在于使用的那些部位,不同部位之間的合作方式,以及真正做決定的部位。人類的大腦直到20多歲才完成發(fā)育,...
-
-
沒有壓力,我們的生活就會更好嗎?
我看過一個關于鯨頭鶴的視頻。這是一種喙有一只鞋子那么大,甚至可以捕殺小型鱷魚的鸛類動物。然而在視頻中,我看到的是鯨頭鸛從桶里叼起一條小魚試圖吞下去,但是在調整吃魚的動作時,魚一次又一次地掉到了地上。這種情況很大的原因在于它們太無聊了。它們在...
通識
-
-
數學與分數無關
無論從哪種角度觀察,這都是一節(jié)和我們印象中截然不同的數學課。光是教室就讓人驚訝了。推開門,老師的辦公桌與課桌、黑板在一起桌子上擺放著各種版本初音未來的手辦。墻上掛著蝴蝶標本、愛因斯坦寫給上帝的信,書架上擺著供學生借閱的書籍,如《自私的基因》...
-
-
從中國小學到劍橋大學
在30多歲的年紀回憶自己當年的小學教育,這份記憶恐怕已經不大值得信賴了吧。但是在20多年前小學里的一些場景、對話和心情,在我后來的生活中,仍然會自覺或不自覺地不斷涌現出來,與當時所處的情景融合起來。從一所學校到另一所學校,從一個國家到另一個...
-
-
在這所學校,他們擦掉“標簽”
不久前,北京海淀寄讀學校舉辦成人禮,儀式的一個環(huán)節(jié)是,由老校長將《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作為禮物贈予學生。18歲的徐碩接過這份禮物時,他的母親在臺下差點掉眼淚。 5年前,徐碩剛轉來時,靠老師打長長的電話勸慰,才能穩(wěn)定到校。如今,即將畢業(yè)的他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