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目錄
-
-
玉魂帛魄 華夏基因
葉舒憲,一九五四年生于北京,著名比較文學、文學人類學家。...
尋根寄語
-
-
敦煌本《四分律比丘戒本》殘卷新綴
《四分律比丘戒本》,或稱《四分戒本》,一卷,后秦三藏佛陀耶舍譯,是涉及比丘衣食住行等各個方面的戒條,歷代《大藏經(jīng)》皆有收錄。據(jù)已刊布的敦煌文獻統(tǒng)計,現(xiàn)存《四分律比丘戒本》寫卷有247號,包括國圖藏110號、英藏60號、法藏6號、俄藏63號、...
-
-
琴論中的『象』
中國古人十分重視對“象”的表達,從史前神話傳說時代的圖騰崇拜,到夏商刻畫象形符號、青銅器上用綠松石鑲嵌繞圓而成的干支夏歷圖,再到周代的《易》書卦象,“觀物取象”是早期華夏文明從豐富的自然物象中萃取的生命智慧。先民敬畏自然,天、地、人,草、木...
冷門絕學
-
蚩尤歷史形象今論
蚩尤是中國上古史的一大謎題,正史與野史缺乏相應比較,其歷史真實與歷史形象之關系久未廓清。一方面,在古代漢文文獻中,蚩尤多被視為作亂者,屢遭貶損。受儒家正統(tǒng)觀影響,正史中其負面形象更為強化。而在苗族口傳中,蚩尤是作為英雄始祖的形象而呈現(xiàn)的。另...
-
明清時期“關公戰(zhàn)蚩尤”傳說在解地的流傳
關公戰(zhàn)蚩尤的傳說可能源自《大宋宣和遺事》,這條由張?zhí)鞄熅幵斓墓适?,卻在明清時期的晉地有一定的影響力。明清時期,“關公戰(zhàn)蚩尤”的傳說在山西解州一帶廣泛流傳。實際上在多重文化的背景下,解地流傳已久的關公信仰、蚩尤傳說便很自然地和解鹽開發(fā)的歷史簡...
-
-
南宋民事判例中的婚姻糾紛
婚姻問題是中國古代社會最普遍、最常見的社會家庭問題之一。宋代理學盛行,法律對于婚姻關系中女性的束縛加重,婚姻關系中的禮法傳統(tǒng)與道德人倫愈加被重視。在此背景下,南宋時期夫妻糾紛類案件類型豐富,這些糾紛案件被分門別類地記錄在了南宋時期的判例匯編...
百家縱橫
-
清末屠格涅夫與高爾基入華之新探
屠格涅夫與高爾基,蜚聲文壇,名揚世界,他們的經(jīng)典名作流傳甚廣,備受我國讀者青睞。高爾基《勞動的音樂》《母親的結婚》《我的教育》的譯者阿英(1900—1977)先生,著名文學翻譯家和學者戈寶權(1913—2000)先生,圍繞屠格涅夫、高爾基及...
-
-
『中國的油燈』
一 1926年,一個名叫艾麗斯·蒂斯代爾·霍巴特(Alice T.Hcbart)的美國女作家出版了一本自傳《在長沙市附近》。長沙是中國湖南省省會。一個美國作家,為什么會在自傳書名中,用這座中國城市名呢? 原來霍巴特在書中...
東西風
-
川東北地區(qū)“三匯彩亭會”民俗
一 三匯彩亭會是形成于明末清初川東北地區(qū)的一項民俗活動,2008年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chǎn)名錄。 三匯彩亭會于每年農(nóng)歷三月十六至三月十八舉行,主要是祭祀三圣娘娘。清代《渠縣志》記載:“三匯鎮(zhèn)有三圣祠者,中塑女神三:一司送子,一司天花,一司麻...
-
-
浦江字燈的家訓特色
浦江字燈,是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chǎn)浦江板凳龍的典型代表,系以單個文字燈及凳板串聯(lián)而成的游動的龍燈,其迎舞風俗流行于浦江東部黃宅至鄭家塢公路沿線部分村落,包括黃宅鎮(zhèn)前陳(含前一、前二行政村),巖頭鎮(zhèn)新屋,白馬鎮(zhèn)夏張,鄭宅鎮(zhèn)后路金,鄭家塢鎮(zhèn)吳店(...
民間文化
-
-
黔東北的謝土儀式
一 謝土,是房屋蓋成后的一種酬神儀式。民國時期《湘西苗族調查報告》中對于湘西苗族的謝土儀式過程有簡單的介紹。金露在《遺產(chǎn)·旅游·現(xiàn)代性——黔中布依族生態(tài)博物館的人類學研究》(浙江大學出版社,2016年)一書的第五章,對黔...
-
-
上林縣周莊的安龍儀式
祈福儀式是一種廣泛存在于民間的傳統(tǒng)信仰與文化相融合的習俗活動,在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中,“龍”具有崇高的地位,深受人們的敬仰。在廣西,有不少有關“龍”的節(jié)日,各具特色。部分農(nóng)村有著名為“安龍”的民俗活動。本文通過對上林縣周莊的安龍祈福儀式進行實地觀...
民間習俗
-
-
《古巴諺語印譜》的出版
《古巴諺語印譜》,1964年10月由朝華美術出版社出版。這是方去疾、吳樸堂、單孝天合作的第三部印譜。這是“三部曲”的最后一章。 印譜的編者,三位篆刻家的老友魏紹昌多年后回憶:他編《養(yǎng)豬印譜》,是為了配合“大躍進”時的養(yǎng)豬高潮;編《古巴諺語印...
印邊拾零
-
『綱紀』職位之溯源
“綱紀”一詞,自古以來多代表“政綱、法紀、法度秩序”之意,如《漢書·王莽傳》稱西漢后期面臨嚴重危機時,“朝政崩壞,綱紀廢弛,危亡之禍,不隧如發(fā)”。又如《三國志·魏書·王凌傳》中稱:“凌布政施教,賞善罰惡,甚有綱...
尋根掃描
-
-
金井玉欄桿圈兒·撲匾金環(huán)
金井玉欄桿圈兒 《金瓶梅詞話》第二回中寫潘金蓮初見西門慶時,對西門慶的外貌有這樣一番描述:“婦人便慌忙陪笑,把眼看那人,也有二十五六年紀,生的十分博浪,頭上戴著纓子帽兒,金玲瓏簪兒,金井玉欄桿圈兒,長腰身,穿綠羅褶兒。”褶兒是一種腰部有褶皺...
-
古詩文中的『贈物傳情』
鄉(xiāng)土中國是一個熟人社會,以血緣和婚姻關系為基點,人情關系逐漸向外擴展。熟人社會里的親密性可以通過互欠人情相互依存,人們交往非常注重“禮尚往來”。其中贈送對方禮物也是“禮尚往來”的一種重要的表現(xiàn)形式?!稘h書·才士傳》云“所謂托物寄情...
藝文雜談
-
-
李小緣與金陵大學中國文化研究所
一 20世紀20年代,中國發(fā)生了收回教育權運動,很多外國人在中國創(chuàng)辦的大學也開始加快“中國化”的進程,更加重視對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研究,其中最重要的標志就是1928年哈佛燕京學社的建立。 哈佛大學接受鋁業(yè)大王霍爾的一部分遺產(chǎn),用于教育事業(yè),其中...
-
-
守望傳統(tǒng),對接時代
“吟詠性情,斯文在茲。”吟誦是中國傳統(tǒng)的讀書法,作為一種與詩樂舞同源的藝術形式,在兩千余年的流傳中承載了豐厚的文化基因。 河南地處中原,溯古是吟誦的發(fā)源地,論今是吟誦的資源大省,各地腔調如陌上百花紛呈。為了搶救和保護這種漢語言文學感發(fā)、靈動...
尋根情結
-
-
江西贛州慈云寺塔出土的瘞藏文物
2004年,在江西贛州慈云寺塔塔身壁龕發(fā)現(xiàn)了一批珍貴文物,含書畫、經(jīng)卷、木雕、泥塑、青銅佛像和瓷像等。經(jīng)修復,共計出土文物60件,其中36件為書畫,以佛道宗教繪畫和信眾供養(yǎng)畫為主,少量佛經(jīng),部分文物屬首次發(fā)現(xiàn)。從考古現(xiàn)場信息判斷,其瘞埋時間...
-
-
北京房山天開寺雜考
今之房山,在漢為幽州涿郡之良鄉(xiāng)縣,直至北宋,雖上級區(qū)劃有不同名稱,但縣名俱為良鄉(xiāng)。至金因陵寢所在,改名大興府奉先縣,自元代始改稱房山。今北京市房山區(qū)全域列入西山永定河文化帶內,不為無因,乾隆《房山縣志》序中有稱“如房有西山,利藪也,亦民害也...
尋根發(fā)現(xiàn)
-
-
黔東南加宜苗寨田野調查紀略
2023年2月,筆者因主持《村寨志Ⅱ》之《加宜村志》項目,率隊赴黔東南榕江縣計劃鄉(xiāng)加宜村實地調查,擬就相關親歷的田野資料作一紀略。 村落與族群 (一)村落村情 加宜村位于榕江縣西南月亮山腹地、計劃鄉(xiāng)東北面孔明山下,距縣城55公里,距鄉(xiāng)政府1...
田野調查
-
區(qū)域歷史文化的學術存照
得知全有教授要做一項關于豫北地域史研究的專集是前幾年的事了,起初并未引起我太多的注意,直到他將主編的稿子發(fā)給我,這才有了對這項工作的肅然起敬及對其意義的體認。 實說來,《豫北歷史文化研究》收錄的18篇論文都不是我熟悉的領域,因此不能也不敢隨...
序與跋
-
家譜修撰中的層累建構
家譜是中國家族文化的產(chǎn)物,在提高家族凝聚力、傳承優(yōu)秀家族文化等方面發(fā)揮了重要作用。很多家譜都采取實事求是的態(tài)度,如實記載本家族的世系發(fā)展和傳承。但也不可否認,一些家譜真?zhèn)螀?,存在刻意偽造的內容,從而降低了其可信度。家譜修撰中存在的最嚴重問...
姓氏文化
-
-
婺源江岸程永清家族考
一 據(jù)道光《婺源縣志》記載,江岸屬婺源縣十九都,離城三十里,江岸程氏家族便聚居于此。 程氏是新安望族,五代時期,程湘遷婺源三溪里(又載遷婺源邑口),是為婺源程氏始祖。其后裔程成安于明永樂七年“遷居泗水江岸”,是為江岸程氏始遷祖。自程成安遷居...
家族史
-
-
布藝老鼠
倪寶誠 藏倪銘 攝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