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外國建筑史教學改革探析
- “外國建筑史”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模式研究[J].新絲路(中旬),2021(4):115-116.
李雯 姚安海 侯笑云 -
- 《紅磚樓》:羅偉章的“建筑史”
- 只是,這樣的建筑史源起于建筑,又終結(jié)于建筑,歸根到底,依然還是物質(zhì)的歷史、生存的歷史。我們不禁會暗自思忖:精神嬗變自身還有無力量?未來歷史的演進是否還需要估價精神本身的價值?
李怡 -
- 課程思政融入環(huán)境設(shè)計專業(yè)創(chuàng)新創(chuàng)業(yè)教育的問題和策略
- 如建筑史課程要傳達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就必須捋清建筑史教學內(nèi)容,熟知自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來的建筑發(fā)展歷程,找到合適的切入點,體現(xiàn)價值觀,從而達到建筑史課程思政的教學目標(如表1所示)。
魏鵬酈 張睿智 -
- 論中國建筑史類專著的出版源流與嬗變特征
- 進入20世紀90年代以后,建筑文化熱催生了對中國建筑史普及讀物的需求,高校擴招催生了對中國建筑史教材方面的需求,隨著受眾需求的變化,中國建筑史的編撰出版由專業(yè)路線逐漸向普及化擴散。
李俊 -
- 數(shù)字賦能外國建筑史課程教學改革探索
- 由于外國建筑史課程涵蓋不同歷史時期、地域和文化背景下的建筑發(fā)展脈絡(luò),內(nèi)容復雜且廣泛。
楊婉婧 -
- OBE理念下中國建筑史課程教學方法改革摭談
- “學生中心、文化自信”在中國建筑史教學中的研究與實踐[J].大學,2022(14):173-176.
王慧 吳偉東 -
- 中國建筑史課程思政教學改革研究
- “啟、知、行”:淺談應(yīng)用型大學中國建筑史教學中的多觸點教學[J].居舍,2019(18):189-190.
趙靜 -
- 信息技術(shù)支持下的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模式探討
- 從學生角度來說,由于課時量不足以及課程內(nèi)容較多,建筑史課程往往無法得到充分展開和深入探究,課后學生學習精力有限,難以自主深入研究該門課程的深層次知識,這種狀況限制了學生對建筑史各個方面的全面理解和學習
徐虹 鄢玥琳 伍昌友 -
- 試析蘆山峁遺址建筑遺存的建筑史意義
- 中國古代建筑史(第二版)[M]. 北京:中國建筑工業(yè)出版社,1984:39.[28] 中國科學院自然科學史研究所. 中國古代建筑技術(shù)史[M]. 北京:科學出版社,1985:260.
何樂君 -
- 梁思成:建筑史中的一代宗師
- 在極其艱苦的條件下,《中國建筑史》和英文版《圖像中國建筑史》兩部巨著問世。每次發(fā)現(xiàn)一處不為人知的古建筑,他的欣喜都是無與倫比的,他曾在日記里寫:“那山山水水,小堡壘,村落,反映著夕陽的一角廟,一座塔!
潛墨 -
- 探析現(xiàn)代建筑史中賴特設(shè)計風格演變
- 有機建筑;設(shè)計風格[中圖分類號]J59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2095-7556(2024)3-0045-03本文文獻著錄格式:劉姿汝,劉科汝.探析現(xiàn)代建筑史中賴特設(shè)計風格演變
劉姿汝 劉科汝 -
- 建筑設(shè)計與中國建筑史課程教學融合的探索
- 二、中國建筑史與建筑設(shè)計的教學融合(一)已有教學實踐概述中國建筑史與建筑設(shè)計的教學融合已逐漸成為全國建筑學教學探討的熱點。
卜曄婷 王珍珍 嚴敏嘉 譚思蓉 -
- 《外國建筑史》課程思政改革的思考與探析
- 2 結(jié)語總之,《外國建筑史》教學中的課程思政改革任重而道遠,我們要在教學實踐過程中,探尋更多的模式,將思政元素于無聲中浸潤到外國建筑史課堂教學中的每個角落,真正做到“
賈艷艷 -
- 華南理工大學《建筑史綱》課程教學設(shè)置與構(gòu)想
- 《建筑史綱》在教學參考書的選擇上除以往常用的“中國建筑史”和“外國建筑史”兩套基本教材外,還為學生引入了外教Mrs Robertson的英文講義,以及“解讀的平方”這份高年級學生研究成果
劉虹 -
- “中國建筑史”課程思政教學改革探索
- “中國建筑史”課程教學通過設(shè)置專門的教學資料庫,同時結(jié)合信息系統(tǒng)全面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理念,有效植入課堂教學,發(fā)揮其輻射作用。
李有芳,史艷琨,聶蕊,趙曉峰 -
- 梁思成:尋找中國建筑的“語法”
- 在流亡四川的艱難歲月中,他更是憑借堅定的信念和不懈的努力,編寫出《圖像中國建筑史》,向世界展示了中國建筑的獨特魅力。
郭琴 -
- 基于BOPPPS教學模式+“雨課堂”應(yīng)用的混合式教學研究
- 表3和表4為筆者借鑒BOPPPS教學模型和步驟,結(jié)合“雨課堂”應(yīng)用,以東南大學潘谷西教授主編的《中國建筑史》的教學單元為例進行的課堂教學設(shè)計。
李潔 張艷玲 陳全榮 -
- “古建宗師”梁思成
- 就是在這樣艱難的環(huán)境下,梁思成開始了《中國建筑史》的編寫工作,林徽因帶病承擔了該書全部書稿的校閱與補充工作。1944年,他們先后完成了《中國建筑史》和英文版《中國建筑史圖錄》。
董強 -
- 傳承民族精神的“中國建筑史”課程思想政治探索
- [6]周卓琳.基于文化自信的中國建筑史課程思想政治教學探索[J].科技風,2020(25):22-23.
王玉 董凌 -
- 峨眉飛來殿,中國建筑史的下半闕
- 一座飛來殿,半部建筑史。
夏璐娜
相關(guān)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