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目錄
-
-
順美博物縱橫
在“世界陶瓷之都”德化縣城東路30號順美陶瓷文化工業(yè)園區(qū)內,矗立著一座集收藏、研究、傳承、發(fā)展于一體的順美海絲陶瓷歷史博物館。它以德化窯的歷史發(fā)展脈絡為經、瓷器的不同類別為緯,盡顯德化窯古陶瓷的風姿。 一、緣起:“順美”底款青花瓷盤 順美海...
-
-
圖像學視域下抗戰(zhàn)木刻的宣傳策略
摘要:抗戰(zhàn)時期,木刻藝術因其材料易得、制作簡便、容易復制與傳播的特點,迅速成為廣大人民群眾易于接受的藝術形式。它生動記錄戰(zhàn)爭的殘酷與人民的苦難,更以強烈的情感傳達中國人抗戰(zhàn)必勝的信念和民族精神,成為激勵民眾投身抗日救亡運動的重要力量,各種題...
東方焦點
-
-
春秋蟠螭紋帶蓋青銅方鼎探究
摘要:商周時期人們創(chuàng)造了絢麗燦爛的青銅文化,堪稱中國青銅發(fā)展史的鼎盛時期。在這一時期鑄造的眾多青銅禮器中,方鼎是比較特殊的一種。文章以濟寧市博物館館藏春秋蟠螭紋帶蓋青銅方鼎為例,對該方鼎的鑄造工藝、造型特征、紋飾特點及其所體現(xiàn)的思想價值觀念...
-
-
清代外銷漆扇銀底彩繪技藝探析
摘要:文章以黑漆描金銀底彩繪外銷漆扇為主要研究對象,首先介紹外銷扇的興起和發(fā)展,然后結合博物館及文物商店收藏的實物分析銀底彩繪漆扇的工藝技法和風格趣味,探討此類外銷漆扇轉變及式微的原因,從中窺見中西文化的交流與融合。 關鍵詞:外銷扇;銀底...
雜項珍玩
-
古蜀文明三星堆祭祀物的視覺崇拜與元素分析
摘要:文章對古蜀文明三星堆祭祀物的視覺崇拜與元素進行分析。首先,介紹三星堆祭祀活動的文化背景,包括祭祀坑的發(fā)掘歷史和典型文物的出土情況;其次,從太陽崇拜、鳥類崇拜和眼睛崇拜三個方面對祭祀物進行元素分析,展示古蜀人對太陽、鳥類和眼睛的崇拜之情...
-
-
秦廿六年銅詔版考釋
摘要:文章通過歷史文獻法、二重證據法和歷史比較法,對秦廿六年銅詔版進行考釋,逐字逐句解讀銘文背后隱藏的歷史信息,將文物全方位呈現(xiàn)在世人面前。銅詔版銘文的“廿六年”指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盡滅諸侯國,完成大一統(tǒng),建立皇帝制度,派遣丞相隗狀和王...
-
-
青銅戈在古代社會中的角色與象征意義分析
摘要:青銅戈不僅是戰(zhàn)爭中的利器,更是權力、地位以及文化象征的體現(xiàn)。在古代社會中,持有青銅戈往往象征一種特定的身份與地位,同時也承載對權力的象征意義。文章通過對青銅戈在古代社會的角色與象征意義展開分析,旨在深入了解古代文化、社會結構以及權力關...
-
山西晉侯鳥尊分析
摘要:國之瑰寶,跨越古今,器物之中蘊含深意。每一件珍貴的文物都是古人精湛技藝和卓越智慧的結晶,銘刻著中華民族獨特的文化烙印。它們不僅是歷史的見證者,更是文化的傳承者。山西文物聞名遐邇,在出土器物中,商周時期青銅器頗負盛名。山西博物院共有50...
-
“楚公逆”相關問題研究綜述
摘要:宋時嘉魚縣曾出土“楚公逆”銘文鐘,經清代學者孫詒讓考證,“楚公逆”當為西周晚期楚君熊鄂,此后學界便廣泛沿用“楚公逆”為熊鄂的觀點。借助于梳理與“楚公逆”相關銘文釋讀、鐘的形制、晉楚關系等的研究,能夠促進對清代以來“楚公逆”研究史的理解...
-
桂林西山摩崖造像視覺文化價值的構建與呈現(xiàn)
基金資助:2024年廣西研究生教育創(chuàng)新計劃項目“視覺文化視閾下桂林西山摩崖造像的文化價值研究”(編號:YCSW2024172);廣西高校人文社科重點研究基地桂學研究院2022年度課題“桂林西山摩崖造像考釋研究”(編號:DC220000197...
-
傳統(tǒng)戲臺上的文脈承傳
摘要:山西作為戲曲之鄉(xiāng),戲臺建筑遍布城鄉(xiāng)。晉中介休市的后土廟存有規(guī)模建制且具有地方特色的明代戲臺,至今仍在搭臺唱戲,發(fā)揮著社會作用。建立在民間信仰基礎上的后土文化活動,已成為當地的文化特色。文旅的特色發(fā)展,要以地方建筑為場域、文化傳承為目的...
學術研究
-
結晶釉與粉彩結合技術研究
摘要:隨著陶瓷藝術的不斷發(fā)展,新的藝術表現(xiàn)形式和技術不斷涌現(xiàn)。結晶釉和粉彩作為陶瓷藝術中兩種重要的裝飾技法,具有各自獨特的藝術魅力。文章旨在探討結晶釉與粉彩結合技術,分析二者結合后的藝術效果和技術難點,以期為陶瓷藝術的創(chuàng)新與發(fā)展提供新的思路...
說陶論瓷
-
《張玄墓志》蘊含的中和之美
摘要:縱觀整個書法史,留存下來的優(yōu)秀碑帖不計其數?!稄埿怪尽酚霉P方圓結合、線條剛柔并濟、結體疏密相生,能夠從眾多優(yōu)秀的作品中脫穎而出,這與其獨特的藝術價值是分不開的。而作為中國古代藝術的重要審美原則——中和,在該志中體現(xiàn)得淋漓盡致。文章從...
-
對工筆人物畫“意象美”的探析
摘要:工筆畫是我國傳統(tǒng)繪畫門類之一,長期以來對工筆人物畫的探究從未停息過。通過對傳統(tǒng)工筆人物畫的研究,可以領略到它的“意象美”,并且透過畫面也能夠感受到中國傳統(tǒng)的美學思想。畫面或含蓄、或憂郁、或動人,好似畫家將自己的心事娓娓道來,在觀者與畫...
-
《五鹿山房圖》小考
摘要:美國弗利爾美術館館藏一冊晚明蘇州畫家李士達所繪的《五鹿山房圖》,其合作者為陸士仁,后有陳元素、王驥德二人的題跋。此冊屬于別號圖,但未見別號者的款署或鈐印。文章將結合文獻,在考證畫家與題跋者生平交游的基礎上,試確定此圖是為誰而作。 關...
-
從屏風與掛軸談對創(chuàng)作形式的接受與選擇
摘要:石濤晚年寓居揚州,并在這座商業(yè)城市以畫為生,此時的創(chuàng)作也成為其傳世作品的主要部分。從現(xiàn)存作品中,我們可以看到屏風、掛軸、扇面、冊頁等傳統(tǒng)的中國書畫裝飾形式,其中以掛軸為最主要的形式,而屏風創(chuàng)作在石濤的作品中也極為出彩。文章選取屏風與掛...
-
基于水彩畫角度分析任伯年花鳥作品的色彩運用
摘要:任伯年作為晚清海派繪畫的杰出代表,其花鳥作品融合中國傳統(tǒng)筆墨與西方繪畫技法,在色彩運用上展現(xiàn)獨特的藝術風格。文章從水彩畫的角度出發(fā),分析任伯年花鳥作品中的色彩運用,并探討其色彩的對比、過渡和層次性,以揭示任伯年在色彩運用上的創(chuàng)新之處,...
-
徐熙筆墨風格對于謝稚柳的影響
摘要:謝稚柳作為近現(xiàn)代書畫名家,在眾多領域中都有杰出成就。他不僅詩書畫兼具,而且在鑒定領域也獨樹一幟。其書畫創(chuàng)作具有自己獨特的闡發(fā),區(qū)別于宋元時期的繪畫風格,將水墨與色彩完美融為一體。文章研究的重點在于謝稚柳對于畫史的補充及其自身風格的轉變...
-
解讀林風眠靜物畫的藝術語言
摘要:林風眠作為20世紀中國美術史上具有重要意義和價值的人物,提出將東方傳統(tǒng)藝術與西方新風格融為一體的“中西調和”藝術主張。他筆下的繪畫表現(xiàn)形式具有很強的西化色彩,但畫面中又飽含東方意境和韻味。他在革新繪畫創(chuàng)作上是探索者和成功者,對推動近現(xiàn)...
-
周思聰作品中的女性關懷
摘要:被譽為“女性畫家先鋒”的周思聰,其作品格調高雅,具有豐富的內涵。她用女性的敏銳視角觀察生活,將其自身經歷融入作品,在主題創(chuàng)作中體現(xiàn)悲憫的人文情懷,使作品充滿深沉的人道關懷。這不僅僅是對女性題材的重視,更多的是深層次地關注和理解女性的內...
-
基于歷史真實與藝術真實統(tǒng)一視域下的主題性創(chuàng)作
摘要:王裕亮的歷史題材繪畫作品《陳寶琛》在藝術創(chuàng)作上有一突出特色,即歷史真實與藝術真實高度融合。首先,追求歷史的真實,置于歷史背景中表現(xiàn)人物、場景、事件,在歷史真實中展現(xiàn)藝術真實,實現(xiàn)藝術“成教化,助人倫”的認知、教育功能;其次,歷史真實服...
品書讀畫
-
-
劉夢媛作品欣賞
作者簡介: 劉夢媛(1998—),女,漢族,山西太原人。南京藝術學院美術學院在讀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油畫。...
-
-
研究生作品選登
《臨秋塘白鷺》 宣夢瑩作 山東工藝美術學院 《古韻》 王笑作 山東工藝美術學院 《竹君》 張廣霞作 青島黃海學院 《2024·夏》 張雨萌作 山東工藝美術學院 《印記》 丁玉旖作 山東工藝美術學院 《解構》 ...
藝術品鑒
-
-
GIS視角下夏家店下層文化石城聚落分布研究
摘要:夏家店下層文化是指主要分布于西遼河流域的早期青銅文化,年代大致與中原地區(qū)的二里頭文化或二里崗文化相當,地表遺址以石城或土城為主要特征,城內房址多為石砌墻。文章以許宏《先秦城邑考古》一書中所列夏家店下層文化石城址和城址群為基礎材料,收集...
-
-
軟錘技術實驗考古學發(fā)展綜述
摘要:實驗考古學是考古學家理解和解釋過去行為、制造技術和物質文化功能的一種重要方法,其范圍涉及石器的分類、形態(tài)、制作技術、功能、廢棄研究等,其中,根據研究對象的不同,包含多種不同的實驗研究。它涉及石器工業(yè)的多個方面,包括琢石和磨石制品的還原...
-
-
新媒體時代考古遺址互動體驗展示策略研究
摘要:考古遺址的互動體驗展示已成為文化傳播和文化教育的重要領域,但現(xiàn)有展示手段常常無法充分發(fā)揮互動技術潛力,導致遺址文化價值和教育功能未能得到充分利用。引入互動技術能夠改善遺址的展示效果,使文化傳播更加有效,同時這種新型的展示方式能夠為文化...
-
-
淺談北京出土漢晉時期扁壺
摘要:扁壺是北京漢晉時期墓葬中不常見的隨葬品,目前所見皆出土于同時期墓葬,為陶質,器身橫截面分為扁圓形和扁方形兩種,足有錐形足、長方形棱足、圈足、平底無足四種。文章對2023年之前公布的北京出土漢晉時期扁壺進行整理和分類,并就其形制、年代以...
-
-
山東地區(qū)窯爐遺跡考釋三題
摘要:宋金時期是山東地區(qū)瓷業(yè)發(fā)展的重要階段,其間窯爐的形制和燃料發(fā)生轉變。在窯址發(fā)掘報告中均有對窯爐結構的詳細描述,學者對此也多有探討。文章梳理淄博博山大街窯址、磁村窯址、棗莊中陳郝窯址遺跡中三處尚未明確的問題,通過比較法和文獻法進行探討分...
-
南京郭家山溫氏家族墓M9墓墓主身份探疑
摘要:南京下關地區(qū)郭家山溫氏家族墓中的編號M9墓,至今仍被學界大多認為是東晉溫嶠墓葬。但是,證之以歷史典籍,此墓葬所處位置與文獻記載的溫嶠葬地不符;細考發(fā)掘報告,此墓規(guī)制亦與禮制情實不合;此墓中的“磚質墓志”實為銘文墓磚,確證此點對墓主考定...
-
連州慧光塔建造年代探討
摘要: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慧光塔新發(fā)現(xiàn)“丁丑年四月八造”銘文磚。對現(xiàn)存方志中關于慧光塔始建年代“宋炎始四年”“宋泰始四年”(468)的記載提出疑問,基于形制年代研究、文獻解讀等方法,探討塔的建造年代,以及其與史載光孝寺之聯(lián)系。今存宋代形制慧...
-
武岡浪石古村石刻楹聯(lián)倫理教化價值研究
摘要:浪石古村石刻楹聯(lián)作為中國楹聯(lián)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既是中國傳統(tǒng)文化和湖湘文化碰撞融合的時代產物,也是浪石居民意識形態(tài)與文化傳承的物質載體。從個體的角度來看,楹聯(lián)文化能夠提高人的文化素養(yǎng)和道德品質;從社會的角度來看,楹聯(lián)文化能夠推動社會主...
考古發(fā)現(xiàn)
-
智慧博物館數字化設計的優(yōu)勢與風險分析
摘要:智慧博物館的發(fā)展應運用數字化設計方法,在發(fā)揮信息技術優(yōu)勢的同時,也應避免實體博物館的意義消解。數字化設計的合理規(guī)劃能夠豐富與擴展文物展陳的內容和方式,實現(xiàn)人與物的雙向交互。博物館智慧化趨勢下的數字化風險加深與實體博物館的沖突,技術的過...
-
因人施講 分眾寓教
摘要:國際博物館協(xié)會將2024年國際博物館日主題定為“博物館致力于教育與研究”,該主題表明博物館的社會教育職能日益凸顯,而博物館社會教育職能的實現(xiàn)在很大程度上依賴于講解服務。文章針對部分博物館講解服務單一匱乏和講解詞空洞乏味、千篇一律的現(xiàn)狀...
-
博物館文物活化策略與實踐案例研究
摘要:博物館作為提供公共文化服務的重要機構,不僅承擔傳承歷史、傳播文化的重任,還融合學術研究的前沿探索、文化教育的廣泛普及和文化傳播的深遠影響。為最大化博物館的功能效應,需精心策劃貼近公眾興趣與需求的精品展覽,通過創(chuàng)新性的敘述手法,將文物背...
-
如銀歲月 美意延年
摘要:山西傳統(tǒng)銀飾具有美好的寓意與象征,蘊含著悠久的歷史文化和豐富的民俗風情?!叭玢y歲月 美意延年——山西傳統(tǒng)銀飾展”策展團隊通過對館藏銀飾的整理與研究,圍繞“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這一主題,以物說史,映射出晉作工藝及其背后流傳的山西歷史文...
-
紀念館數字化建設策略研究
摘要:紀念館作為歷史文化的重要載體,是國家歷史文化保護體系中的重要一環(huán)。而一些紀念館的數字化建設面臨起步晚、推進難的困境,導致其在文物信息化管理、文化傳播與公眾教育方面的能力受到一定的制約?;诖耍恼乱耘碚嫔紧咧泄蔡Р颗f址紀念館為例...
博物之窗
-
臥室類古典家具在現(xiàn)代家居中的應用
臥室類古典家具在現(xiàn)代家居中的應用,是一個將傳統(tǒng)文化與現(xiàn)代生活需求相融合的過程。其涉及家具的設計和制作,還包括對家具文化內涵的傳承和發(fā)展,不僅提升家居環(huán)境的文化品位和藝術價值,也為人們帶來更加舒適和便捷的生活體驗。 由筆者設計制作的雙月洞梅花...
-
當代佛像雕塑生漆脫胎和貼金工藝的審美價值與工藝探索
傳統(tǒng)手工藝作為非物質文化遺產形態(tài)的重要類型,其研究一直受到學界的高度重視。尤其是中國傳統(tǒng)手工藝在佛像塑造上的應用,種類繁多,有木雕、玉石雕、泥塑、銅雕、脫胎漆器、貼金等。而其中的生漆脫胎和貼金工藝在大尊佛像上的融合應用,塑造出精美絕倫、流傳...
-
清玩雅物:尋自然之道,品文化氣韻
藝術的境界,即讓心靈凈化與深化,使人在超脫的胸襟中體會到宇宙的廣博。以山水、人物、花鳥等作為雕刻對象的壽山石雕,往往意境清遠又充滿人文氣息。廣闊的大自然賦予匠人們豐富的靈感,而他們也把自己對自然的理解通過石雕表達出來。 面對壽山石雕,筆者仿...
-
遙遙相望:品山石之韻,靜凡塵之心
宋代黃榦有詩《壽山》曰:“石為文多招斧鑿,寺因野燒轉熒煌?!眽凵绞鳛椤八拇髧敝?,質地瑩潤、色彩絢麗、易于雕琢,是中國傳統(tǒng)工藝美術領域不可多得的瑰寶。將壽山石雕刻成印章,是古代帝王權力和身份的象征,其中最為著名的當屬乾隆皇帝的壽山田黃...
-
紅旗如畫,迎風飄揚
木材為紙、刻刀作筆、榔頭化勁,刃尖均勻地破開表面,留下細密的木屑,輕輕吹開,便顯露出娟秀或飄逸的筆畫。古往今來,帝王碑刻、摩崖石刻、名家牌匾,各有其精妙之處。在諸多藝術作品中,刻字成為歷史長河中獨特的一種藝術形式,備受青睞。 “刀痕流淌前朝...
-
柴燒:侘寂美學,窯色如天
柴燒是一種古老的制作技藝,燒窯難度較高。一件優(yōu)秀的柴燒作品,取決于土、火、柴、窯之間的關系,環(huán)環(huán)相扣,以土為骨,以火為衣。 在窯火燃燒過程中,完全燃燒的灰燼會隨著氣流飄散,在達到1360 ℃以上時木灰開始熔融,變幻出不同色彩的釉,被稱為“自...
藝人心語
-
文旅融合背景下古代建筑類遺址博物館吸引青年游客路徑
摘要:隋唐洛陽城宮城區(qū)是洛陽最著名的“網紅打卡地”,宮城區(qū)內的遺址博物館承擔著遺址保護和文旅融合發(fā)展的雙重任務。遺址保護是文旅融合發(fā)展的基礎,而文旅融合發(fā)展是文化遺產得以闡釋和傳播的途徑。隋唐洛陽城宮城區(qū)通過展陳、文化表演項目、沉浸式場景和...
文博縱橫
-
法治視域下《喀什古城保護條例》的實施
摘要:2024年5月1日,《新疆維吾爾自治區(qū)喀什古城保護條例》正式實施。新疆首次以“城”為單位為歷史文化保護立法,這充分體現(xiàn)了黨和政府對少數民族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頂格”保護??κ补懦菫槭裁磿羞@樣的專屬?法規(guī)實施有著怎樣的意義?文章以法治視角...
-
文物保護單位保護規(guī)劃編制中的問題探討
摘要:我國文物保護單位保護規(guī)劃編制始于20世紀90年代,在經歷初始期(1990—1996)、探索期(1996—2004)之后,現(xiàn)正處于發(fā)展期。作為用以專門指導文物保護單位保護管理的技術文件,它仍顯年輕,具有較大的發(fā)展空間。在筆者接觸多年相關...
-
曲阜孔林圍墻保護研究
摘要:孔林,又稱至圣林,是我國目前保存時間最長、面積最大、歷史延續(xù)性最完整的氏族墓地??琢炙闹墉h(huán)繞的圍墻總長達7.25千米,墻高近4米,厚度約為0.8米,總面積達到3000畝??琢謬鷫φw保存現(xiàn)狀較好,但由于缺乏系統(tǒng)修繕,部分區(qū)域已出現(xiàn)墻帽...
-
木結構建筑保護與修繕研究
摘要:受自然條件及人為因素影響,現(xiàn)存木結構建筑往往存在不同程度的損壞,因此,有針對性地進行保護和修繕是留住建筑歷史信息的有益嘗試。研究以鄭州文廟尊經閣保護修繕工程為例,在現(xiàn)場勘察的基礎上對建筑殘損情況及原因進行闡述,分別從拆除工程、屋面工程...
-
淺析木質文物保護研究新進展
摘要:木質文物作為考古出土的重要有機質文物的一部分,由于其一直面臨出土量大、糟朽嚴重、后續(xù)保護不完善等問題,尤其是對飽水木質文物的保護,因而引起廣泛重視。文章從出土飽水木質文物的脫水加固研究方面入手,綜述目前國內外這一領域的研究進展,并展望...
-
孤山鎮(zhèn)近現(xiàn)代建筑淺析
摘要:孤山鎮(zhèn)現(xiàn)存近現(xiàn)代建筑類型多樣、風格多元,既有鄉(xiāng)土建筑的地域特點,也有受中外文化交流、交融影響的風格特征。文章對這些建筑的相關信息數據進行整理和分析,從保護、研究、利用的角度加以闡述。 關鍵詞:孤山;近現(xiàn)代建筑;保護與利用 引言 孤山鎮(zhèn)...
文物保護
-
在重慶市巴渝名匾文化藝術博物館看中國科舉制度
摘要:文章以重慶市巴渝名匾文化藝術博物館館藏科舉匾額為研究對象,從匾額的文化價值、中國科舉制度的歷史和文化內涵出發(fā),介紹重慶市巴渝名匾文化藝術博物館的基本情況和文化價值,以及館藏匾額中的科舉文化元素,包括出身、考試、官職等,探討如何傳承保護...
-
哈爾濱大劇院設計意匠探究
摘要:文章以哈爾濱大劇院的造型風格為參考,旨在探討哈爾濱大劇院的設計緣起和設計思想等問題,此外還討論了哈爾濱大劇院在地域文化表達上的獨特性。最后,文章總結哈爾濱大劇院在當代建筑領域的意義和影響,并探討它如何成為哈爾濱乃至中國建筑創(chuàng)新和文化自...
藝壇走筆
-
博物館文創(chuàng)包裝設計研究
摘要:連云港市博物館作為江蘇省連云港市的文化地標,坐落于市中心的核心地帶,是一座展現(xiàn)當地豐富歷史文化內涵的綜合性博物館。館內收藏眾多珍貴文物,其中,西漢簡牘書法藝術精品《神烏賦》尤為珍貴,它不僅代表古代書法藝術的高峰,更是研究古代文化的重要...
-
婺州磚雕文化基因提取與設計應用研究
基金項目:2022年度金華市社科聯(lián)一般立項課題“婺州磚雕文化基因提取與設計應用研究”(編號:YB2022130)研究成果;2024年度浙江省社科聯(lián)研究課題“浙江古民居磚雕藝術活態(tài)保護與文脈傳承研究”(編號:2024N089)階段性研究成果 ...
-
廣西民族博物館文創(chuàng)IP設計研究
摘要:文章基于廣西民族博物館文創(chuàng)設計現(xiàn)狀,以“壯族文化展”為例進行深入探討,旨在為廣西民族博物館文創(chuàng)IP的設計與發(fā)展提供新思路,從而推動壯族文化的傳承與創(chuàng)新。遵循“文化為核、藝術為睛、品牌為策”的設計原則,挖掘和分析壯族文化的顯性因子與隱性...
-
網紅經濟背景下地方文創(chuàng)產品的開發(fā)與推廣
摘要:地方文創(chuàng)產品作為承載豐富地域文化元素的特色商品,其推廣不僅關乎產品的市場認可度,更關系到地方文化的傳承與發(fā)展。在網紅經濟推動下,地方文創(chuàng)產品得以借助網紅的流量優(yōu)勢快速進入大眾視野,從而有效提升產品的知名度和美譽度。因此,深入剖析網紅經...
文創(chuàng)天地
-
對古獸印鈕雕刻文化元素與造型藝術的探索
摘要:文章主要探討古獸印鈕雕刻中文化元素的融入以及造型設計藝術。古獸印鈕雕刻需深入挖掘傳統(tǒng)文化,提煉古獸形象,并融入地域文化符號,同時運用傳統(tǒng)雕刻技藝展現(xiàn)藝術精髓。在造型設計上,要尊重傳統(tǒng)文化,注重整體與局部、形態(tài)與色彩、線條與質感的關系,...
-
山水人物雕刻:從自然景觀到人文情懷的轉化
摘要:文章對山水人物雕刻的藝術特點及其從自然景觀到人文情懷的轉化進行探討。首先,回顧山水人物雕刻的歷史背景;其次,分析自然景觀與人文情懷的關系,強調自然景觀作為情感載體的作用;接著,詳細闡述山水人物雕刻的藝術特點,包括構圖、造型、線條運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