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目錄
-
-
中國畫寫意精神座談會
羅世平(中國畫學會副會長兼秘書長):最近社會上大家對寫意的問題都很關注。這一段時間北京連續(xù)舉辦了幾個寫意性的展覽,現在書畫頻道美術館正在舉辦劉漢先生的寫意畫展。有一些展覽是跟中國畫的寫意精神有關系。所以孫克先生特別提議咱們來談談中國畫的寫意...
中國畫學會
-
-
現代文人畫學問答(三)
鄧晃煌:看來不論是“畫中有詩”還是“畫上題詩”,詩是一個核心的要素,它是如何影響畫的呢?當下繼承詩的傳統(tǒng),有哪些積極的信號?對于文人畫的傳承和發(fā)展,是否有積極的意義? 洪惠鎮(zhèn):詩與畫的關系,最先出現在山水畫中,兩者關系密切。山水詩起源于秦漢...
-
-
草木本心與畫家審美認知
世間萬物皆可為畫家筆下材料,甚至世間虛無之物也可以由畫家的想象、聯想形于筆下。有與無并不是簡單的實與虛的關系,而是實中有虛,虛中有實,虛實增損,無一定之規(guī)。 草木為畫家筆下常見題材。草木之存在于天地之間,為固定不移之物,不至于轉瞬即逝。古代...
-
-
帖木兒王朝波斯細密畫中的中國繪畫影響
摘要:在15世紀的歐亞大陸上,帖木兒王朝以其輝煌的軍事成就和繁榮的文化藝術聞名于世,其中細密畫作為該時期藝術的瑰寶,不僅展現了高超的繪畫技藝,同時反映了東西方文化的交流與融合。本文旨在通過對比分析帖木兒王朝細密畫與中國繪畫在形象塑造、題材內...
-
-
從畫藝風格到創(chuàng)作觀念:天津博物館藏傳宋人《山寺群峰圖》再探
摘要:現藏于天津博物館的傳宋人《山寺群峰圖》,無作者款印,無鑒藏印鑒及文字,不見著錄之中,多為研究者所忽視。經本文考察,知本幅凡筆墨語言、技法語匯及程式符號的揀擇與演繹,受及北宋李成(919—967)、范寬(約950—約1032)、燕文貴(...
-
-
20世紀五六十年代主題性水墨人物畫對蘇聯美術的接受與表達
摘要:20世紀五六十年代是中國主題性美術創(chuàng)作的迅速發(fā)展階段,出現了一大批高質量、高水平的主題性美術作品,這一方面源于國家文藝發(fā)展策略的引導與支持,另一方面與相對成熟的創(chuàng)作群體有密不可分的關系。在新中國主題性水墨人物畫創(chuàng)作人才的培養(yǎng)過程中,蘇...
-
-
詩心藝境
唐朝為中國傳統(tǒng)詩歌的集大成階段,自唐朝以降,便有唐人詩意畫的產生,以至于今,唐人詩意畫差不多成為一個固定的國畫題材。在畫者的繪畫生涯中,唐人詩意曾無數次作為靈感閃現,在畫者的創(chuàng)作生涯中也不停地“回顧”。近代美術巨匠徐悲鴻曾說過:“中國畫必須...
學術研究
-
-
融合與創(chuàng)新
摘要:本文深入探討了現代花鳥畫的發(fā)展,特別是孫其峰與馬新林兩位藝術家的貢獻。孫其峰以其書畫藝術造詣全面和對花鳥畫的獨到見解聞名于世,他的作品既傳統(tǒng)又創(chuàng)新,融合東西方繪畫手法,體現了花鳥畫在現代的發(fā)展。馬新林則繼承并發(fā)揚了孫其峰的藝術風格,同...
-
-
弘揚武學精神 激發(fā)家國情懷
自古以來,武術作為重要的技擊門類,在國人生活中占據著重要地位,也是中國傳統(tǒng)國粹之一,被稱為“國術”“中國功夫”,是中華民族在漫長的歷史發(fā)展中形成的優(yōu)秀文化遺產。其中少林功夫、太極拳更是享譽海外,先后被列入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和世界非物質文化遺...
-
-
文質俱盛 形意暢神
摘要:徐建明生于吳地,自幼習畫,師承宋文治先生,秉于山水正道。其畫作筆墨雄健,意境浩蕩,在綜博古人之墨韻的基礎上,又有其個人的時代氣息。他提倡的審美價值觀念及其畫作中流露的個人氣質,都展現出師古而不泥古的畫家風范和胸襟瀟灑的儒者形象。 關鍵...
-
-
生命本真 自然天成
摘要:雪意山水在中國山水畫史中具有重要地位,為歷代藝術家所青睞。李天鎖的創(chuàng)作靜而不滯,自然天成,營造出空、寒、悠、遠的意境。李天鎖的畫面將北方地域特征與南方的煙波浩渺相融合,寂寥之中隱含勃勃生機。他的雪意山水通過富有張力的構圖以及山體線條與...
畫家介紹
-
-
更真實的表達
摘要:寫生是水墨人物畫發(fā)展進程中必不可缺的重要組成部分。但寫生的發(fā)展與變革卻在中國水墨畫的發(fā)展道路上跌宕起伏。甚至在20世紀80年代“抽象水墨”盛起的時期,水墨語境發(fā)生了史無前例的裂變式的變革,使得寫生的話語權在那一時期一度被摒棄,直到20...
畫家心語
-
-
元代水墨花鳥畫的“承”與“革”
摘要:元代是花鳥畫風格轉變的關鍵時期,在年代、地域、哲學思想、畫家個人經濟地位及個性人格的綜合影響下,水墨花鳥畫傳統(tǒng)樣式在繼承歷史傳統(tǒng)的基礎上被確立下來。陳琳的《溪鳧圖》是元代花鳥畫的重要代表作品之一,其在趙孟繪畫“復古”運動中產生,并推動...
-
畫因“幻”而美:八大山人寫意繪畫的美學維度
摘要:“幻”作為中國古典美學范疇,自宋元以來屢屢出現于藝術論中,并在八大山人的藝術實踐中發(fā)展為不同的形態(tài):審美“幻象”與“幻相”觀。兩者共同推動了八大山人寫意風格的生成。這主要表現為對繪畫形式和意境的構型:其一,幻化、變形的造型法則;其二,...
-
和而不同
摘要:新中國成立后,上海美術依然在這座城市中飽有著強勁的生命力。林風眠作為中國現代繪畫的先驅者,他的藝術在中西融合的理論與實踐中,走出了一條中國畫面向現代的道路。程十發(fā)以最鮮明的吸收民間藝術的特點,將傳統(tǒng)文人畫筆墨推進了當代社會,表現出新時...
-
中國古代書畫藝術的價值觀念與當代鑒賞價值探究
摘要:中國古代書畫藝術作為中華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承載著深厚的歷史和文化價值。隨著時代的發(fā)展,當代審美觀念和鑒賞標準發(fā)生了顯著變化,這要求我們重新審視古代書畫藝術的價值觀念,并探究其在當代的鑒賞價值。本文通過對古代書畫藝術價值觀念的梳理,分...
-
-
此在與彼在
摘要:中國古代畫論蘊含獨特的審美體驗,體現高度的哲學思辨性,深刻反映了華夏民族的文化心理與審美取向。敦煌藝術展現了外來文化與中原文化的交融,其風格自魏晉南北朝至元代歷經變遷,每一時期的壁畫都是當時社會文化、審美趣味的生動寫照。我們通常以如今...
-
宋元界畫中的建筑形制特征
摘要:中國界畫自古以來以其獨特的審美價值和文化內涵在世界藝術史上占據著重要地位,其中建筑作為界畫中的重要元素之一,承載了畫家對自然、對人文的情感表達,反映了時代的風貌和文化的內涵。宋元時期是中國界畫發(fā)展的重要時期,其不僅在繪畫技法上取得了長...
-
北宋山水皴法結構的密度對北宋山水畫意境的影響
摘要:中國山水畫發(fā)展至宋代趨于成熟,其標志性的特點即皴法的成熟。在這個時期,畫家們的審美精神轉向人文層面,重理性、重造化的審美觀念占據整個畫壇,其中山水畫家范寬和李唐是這一時期的代表人物。這一點可以從這一時期流傳下來的作品中得到印證,這些也...
-
-
傳統(tǒng)水墨畫對攝影藝術創(chuàng)作的影響
摘要:水墨畫和攝影都是藝術表現形式,在攝影藝術創(chuàng)作中,傳統(tǒng)水墨畫為攝影提供了藝術表現形式和靈感借鑒,從構圖到主題再到表現方式,水墨畫為攝影藝術創(chuàng)作提供了豐富的靈感和啟示。攝影藝術創(chuàng)作在吸收和借鑒傳統(tǒng)水墨畫的過程中,不斷發(fā)展和創(chuàng)新,這種跨界的...
-
-
《芥子園畫譜》在閩臺民間工藝中的表達
摘要:《芥子園畫譜》匯集歷代優(yōu)秀畫作和畫論的精髓,它孕育名家,施惠無涯,因其通俗易懂而流傳更廣、影響更深,其影響不僅局限于中國繪畫領域,對中國的民間工藝也產生深遠影響。本文以清中期至民國時期閩臺漆器藝術為研究對象,采用紋飾學、藝術文化學和類...
-
-
敦煌莫高窟北涼、北魏時期獅子圖像研究
摘要:敦煌莫高窟中的獅子形象,其歷史可追溯至北涼北魏時期,以塑像與圖像兩種形式展現,不僅技藝精湛且富含深厚的文化內涵。獅子形象主要通過外國進貢和佛教傳播兩條路徑進入中國,成為中外文化交流的見證。在北涼北魏時期,獅子被賦予“神靈”與坐騎的雙重...
-
論主題性美術創(chuàng)作的理論界定及特征
摘要:主題性美術創(chuàng)作承載著社會氛圍,伴隨著歷史進程,成為思想和情感表達的載體,不僅創(chuàng)造了審美體驗,更反映出時代進程與民族文化。文章以主題性美術創(chuàng)作的理論界定為出發(fā)點,使其在學術和實踐方面更具有針對性,深入研究主題性美術創(chuàng)作的核心特點,論述了...
-
-
論當代西北美術創(chuàng)作的人民性
摘要:在新時代背景下,藝術作品中體現的人民性概念被重新審視,這代表了對藝術服務人民理念的深化思考。關于當代西北美術創(chuàng)作中的人民性意識,盡管鮮有專門論述,但在其作品中,以視覺文化形式書寫“人民”的主題卻從未停止。西北美術家們所描繪的地域特色、...
院校文萃
相關雜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