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目錄
-
文化戰(zhàn)略與歷史思維
編前語:“中國歷代繪畫大系”項目是習近平總書記2005年親自批準,由浙江大學、浙江省文物局編纂出版的一項國家級重大文化工程。18年來,“大系”先后出版了《先秦漢唐畫全集》《宋畫全集》《元畫全集》《明畫全集》《清畫全集》共60卷、226冊,收...
-
時代的集大成
一時代有一時代之文藝,一時代有一時代之美術圖書。歷代美術圖書的匯編纂輯,前人已有不少成果,如清代的《佩文齋書畫譜》、20世紀初的《神州國光集》等。新中國成立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的成果漸多,出版了《中國美術全集》《中國書法全集》《中國古代書畫目...
-
中國畫的發(fā)展文脈與體系建構
中國畫是中國文化的一小部分,從中華文明的文化脈絡著眼,從繪畫語言的綿延入手,考察中國畫,是一個可靠的路徑。 中國文化由其特定的地理環(huán)境所決定。相對封閉的山川,阻隔了外族的侵擾,使中國文化得以萬年地綿延、沉淀、靜謐、內省和早熟。同時,也保持著...
-
-
從“中國歷代繪畫大系”成果展
現代山水畫大師黃賓虹曾言:“中國畫舍臨摹無由入門,舍筆墨無由言他。”指出了中國繪畫畫學要旨,指明了傳統(tǒng)經典學習的重要性。西方繪畫與中國繪畫是世界上兩大繪畫體系,其背后蘊藏著東西方各民族生產、生活、地域等等的差異性因由,是東西方各民族觀察世界...
-
從“中國歷代繪畫大系”談中國古代繪畫的出版
“中國歷代繪畫大系”是一部劃時代的巨著,在中國美術出版史上具有里程碑的意義。 受限于技術因素,出版業(yè)對于中國古代書畫圖像的傳播相當晚,只是由于20世紀初珂羅版技術的出現和傳入中國,才使之成為可能。在此之前,中國人也曾經嘗試再現古代書畫,如《...
-
-
當代中國畫學語境下修典治史的時代價值
作為一項規(guī)模浩大、縱貫歷史的國家級重大文化工程,“中國歷代繪畫大系”(以下簡稱“大系”)的出版,及國家博物館“盛世修典——‘中國歷代繪畫大系’成果展”的舉辦,對于中國畫史文脈的體系建構與系統(tǒng)梳理,起到了重要的推動作用。無論是在中國繪畫史的通...
中國畫學會
-
-
悼念孫其峰先生
編者按:著名中國畫家、書法家、美術教育家孫其峰先生于2023年3月20日在天津逝世,享年104歲。 孫其峰先生立足傳統(tǒng)、融匯百家,為培養(yǎng)藝術人才、發(fā)展中國當代美術事業(yè)、弘揚中華民族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做出了突出貢獻,他是中國當代美術教育的重要奠基人...
特別報道
-
-
信彼南山
編前語:“信彼南山——石峰中國山水畫作品展”由中國美術家協(xié)會、湖南省文學藝術界聯(lián)合會聯(lián)合主辦,于湖南省畫院美術館開展。本次展覽共展出石峰近幾年精心創(chuàng)作的山水畫近50幅,充分展現了其在新時期對中國山水畫創(chuàng)作的探索及思考。 2022年11月13...
專題研討
-
-
回歸與超越:中國畫“尚古”傳統(tǒng)的當代意義
基金項目:本文為中央高?;究蒲袠I(yè)務費專項資金資助項目“當代中國畫詩意性表達研究”研究成果,項目編號:63222029。 摘要:自20世紀初起,在“西學東漸”的時代背景下,“中學為體,西學為用”的文化發(fā)展理念打破了傳統(tǒng)中國畫以謝赫“六法”為...
-
-
從“以形寫神”到“精于形,易求神”
摘要:在當代多元化藝術思潮的影響下,水墨人物畫以其特殊的文化內涵、藝術質量形成了前所未有豐富與漸趨成熟的面貌。本文以“以形寫神”的美學觀點為引導,闡述了筆者對于水墨人物畫造型問題的思考,即人物畫創(chuàng)作者如能“精于形象”,自不難“求得神韻”。 ...
藝術批評
-
-
筆墨 神韻 意境
閔學林先生是當代著名的中國畫家,擅長大寫意花鳥畫,兼能山水,同時在書法方面造詣深厚。先生從事美術教育和藝術創(chuàng)作四十余年,成就卓著,聞名遐邇。機緣巧合下我成為他的學生,有機會親聆先生講學,目睹先生揮毫。竊以為先生作畫特別注重筆墨、神韻和意境,...
-
-
清新婉約的淳真世界
阮克敏畢業(yè)于天津工藝美術職業(yè)學院,后來留校任教,他是一位深受學生愛戴的老師,也是享譽津門的花鳥畫家,早年他所學的設計藝術專業(yè)對他影響頗深,因為曾在設計教育體系中扎實研習,他獲得了對西方設計藝術構成規(guī)律的深刻理解,這些心得在他轉向中國傳統(tǒng)繪畫...
畫家介紹
-
-
鄉(xiāng)土情思
最近三年,生活慢了下來,不再馬不停蹄、急不可待,無處安放的心可以稍作舒緩,于是,我的腦子開始在靜下來的時間里搜尋過往,記憶中的一些細節(jié)開始蔓延…… 對于我這種宅慣了的人來說,每天去畫室第一件事是照顧我的花草、金魚,為一株株植物提水、澆灌、翻...
-
-
從“形像”到“形象”
“形象”一詞,在繪畫領域,尤其在人物畫方面是大家最熟悉不過的術語,即便如此,真正能夠將其解釋透徹的人也并不多?!靶蜗蟆弊鳛閭鹘y(tǒng)繪畫的組成因素,不論在人物、山水還是花鳥畫中都充當著一個重要的“標尺”,用來衡量與支配畫面的精神與風采。一個人物、...
畫家心語
-
-
古穆回響
20世紀70年代后期開始,東山魁夷、平山郁夫、加山又造的個人畫展相繼在北京舉辦,在當時美術界引起的轟動是現今的人們難以想象的。于是就有了“三座大山”的說法,仿佛東山、平山、加山即當代日本畫的代表。 80年代初期,先外公王頌余隨文化部書法代表...
域外視野
-
-
“別出新機”的“抒情詩人”
任伯年(1840—1895),初名潤,字次遠,號小樓,后改名頤,字伯年,別號山陰道上行者、壽道士等,浙江山陰航塢山(今屬杭州市蕭山區(qū)瓜瀝鎮(zhèn))人。自幼隨父習畫,后從師于任熊、任薰,作為“海上畫派”的第一位領軍人物,他是一位人物、花鳥、山水兼擅...
古代美術
-
-
“觀碑”“讀碑”畫題初探
摘要:清乾嘉年間,“訪碑”興起,“訪碑”畫題也成為一時之重。而在清之前,尚可見“觀碑”“讀碑”之作,與“訪碑”大不相類。本文即以此為切入點,考察“訪碑”之前,傳統(tǒng)繪畫中的“觀碑”“讀碑”畫題及其圖式。 關鍵詞:“觀碑”;“讀碑”;訪碑活動 ...
-
-
“丑”趣味的宋型賞石審美與繪畫藝術論略
摘要:賞石是宋代自然審美的重要組成部分,以“丑”為美的賞石觀念自覺于宋代,是宋型之形式審美趣味的集中體現。在繪畫藝術領域表現為丑石題材在寫意畫與工筆畫中的風行,構成獨特的“丑石”世界,具有豐富的內涵。通過丑石入畫這樣的方式,以蘇軾和趙佶為代...
-
論禪意畫與文人畫之異同
基金項目:1.2022年教育部產學合作協(xié)同育人項目《基于互動教學軟件的藝術設計教學信息化改革實踐環(huán)境建設》,項目號22CXJS19;2.2022年度福建省社科基金特別委托省中華文化外譯傳播專項課題,項目號FJ2022TWWY003;3.20...
-
淺論筆墨痕跡中的“延異”與“撒播”
摘要:傳統(tǒng)“筆墨”理論研究的歷史底蘊豐富厚重,是中國畫重要的文化特征。筆墨當隨時代,在當代藝術跨學科和媒介研究盛行的語境中,以新的視角對“筆墨”再認知具有一定的價值和意義。本文從筆墨痕跡的物理屬性到精神屬性展開研究,去探索“筆墨”痕跡中的“...
-
-
《韓熙載夜宴圖》中坐具與坐姿的美學價值研究
基金項目:國家社會科學基金藝術學重大項目(21ZD01) 摘要:坐具作為人類生活起居不可或缺的家具種類,經歷了漫長的發(fā)展過程,至今已發(fā)展至成熟階段。由于生活方式的變化,坐姿從最初的席地而坐發(fā)展至今天的垂足而坐,坐具的高度也呈現出由低到高的演...
-
-
交流與融合:古代新疆女子發(fā)髻考
基金項目:2022年甘肅省人文社會科學項目專項課題“元代河西走廊中西文化交流史研究”(項目編號:22ZC69),2022年度甘肅省高等學校青年博士基金項目“4—14世紀敦煌首飾與妝飾研究”(2022QB-043),2021年西北師范大學青年...
-
-
淺析當代天津書畫市場經營活動
項目基金:本文系北京市社科基金重點項目“改革開放四十年(1978—2018)中國美術產業(yè)發(fā)展狀況研究”(項目號20YTA005)階段性成果。 摘要:改革開放以來,天津書畫市場取得種種成就,對中國美術市場發(fā)展具有推動作用。文章基于田野調查,通...
-
-
心像應焉
摘要:本文針對廣勝寺元代《藥師經變圖》壁畫作品本體,著眼該鋪壁畫的形式特點與藝術特色,對其中的藝術語言與表現技法做初步整理、歸納與總結。從《藥師經變圖》用線、造型與賦色三方面分析。該鋪壁畫以線條為主要架構,畫師適切把握與運用不同線性,同時準...
-
中國古代藝術中的“歷史物質性”探析
摘要:“歷史物質性”是巫鴻老師提出的關于藝術品研究的重要概念,他在《美術史十議》第四章中曾進行過專門論述。本文從巫鴻老師的觀點出發(fā),試以石窟藝術為例,運用原境、原作與復制品等概念,并結合其在博物館中的展出方式,對當下美術史研究中石窟藝術中的...
-
當代書法家文化素質透視
對當代書法家文化素質的考量,已經成為當代書法研究和書法批評工作的重要任務。今年1月10日,中國書法家協(xié)會所舉辦的“主題性創(chuàng)作:定位·方法·路徑”學術工坊,其中提到的“書寫規(guī)范與筆墨的表現”所涉及的便是書法家的文化素質問題...
-
活態(tài)視閾下傳統(tǒng)手工藝的傳承思考
基金項目:天津市藝術科學規(guī)劃項目《現代“生活革命”視閾下的傳統(tǒng)手工藝活態(tài)發(fā)展路徑研究》,項目編號C16092。 摘要:時代的發(fā)展使人類對古代文明的探究從“歷史文化”階段探索研究轉入“文化歷史”階段的活態(tài)傳承;將傳統(tǒng)手工藝傳承研究放于當代生產...
-
-
現代陶瓷語境下敦煌絲路佛像瓷畫的民族性書寫
基金項目:本文為2022年西北師范大學美術學院學科研究團隊建設項目“新時代陶瓷語境下敦煌絲路故事的內涵新述與藝術踐行”的研究成果。 摘要:敦煌絲路故事源遠流長。在新的歷史條件下,具有典型民族特性的敦煌絲路故事如何講述與傳播,成為廣大藝術創(chuàng)作...
-
-
淺析《千里江山圖》的空間營造
摘要:以北宋畫家王希孟的《千里江山圖》為探究對象,在對中國傳統(tǒng)空間觀念作概述的基礎上,通過對《千里江山圖》的手卷畫形式、筆墨空間、設色空間的淺要分析,探究王希孟在畫面中所營造的山水空間。 關鍵詞:空間營造;《千里江山圖》;手卷畫;筆墨;青綠...
院校文萃
相關雜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