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目錄
-
-
微醺輕酒飲
毋庸置疑,中國的酒文化源遠流長,以白酒、黃酒為主的酒歷史可追溯至上古時期。但近十年來,隨著新生代年輕人成為主流社交人群,他們對酒飲的態(tài)度悄然發(fā)生著變化——追尋輕松、簡單、悅己和輕食社交。由此,強調(diào)“健康”“微醺”的低度“輕”酒飲走進了新一代...
歲時之悅
-
精準孝順
孝順這事兒,當老人的,不要讓兒女猜,也不用被動等,作父母的應該把自己的需求主動告訴他們,讓他們?nèi)マk。 王大媽家在某單位的老舊宿舍樓一樓,房子不到50平方米,有40年房齡,帶個迷你小院子,離我家很近。 王大媽雖然剛搬來這里不久,但她是妥妥的“...
-
借風景
讓菜園成為可食地景,自家人看著養(yǎng)眼養(yǎng)心,還能為他人鏡頭里再添一抹浪漫。 沈老太家裝修得古香古色,天井里搭建了花架,擺滿了盆花,小院既有傳統(tǒng)風韻,又有現(xiàn)代生活氣息。 沈老太老伴去世后,她不愿跟兒子住樓房,依舊獨居老宅。她身體還算硬朗,能自己做...
-
我們家的“顏三好”
總有一些人,溫暖著身邊的每一個人。 “咚咚咚,咚咚咚”,敲門聲響起,一位老人滿臉笑容地將一袋韭菜塞到我手中,說道:“老顏不在家嗎?這韭菜給你們嘗嘗?!边@情景在我們家屢見不鮮,隔三岔五就有不同的阿姨送來各種禮物。下班回家時,一樓的阿姨聽到我的...
世間印象
-
成都最早的動物園
成都最早的動物園距今已有百年。 成都最早的動物園距今已有百年。說是動物園,其實就是20世紀20年代在“少城公園”內(nèi),有幾間房舍養(yǎng)了幾只動物,后來疏于管理就“垮桿”(四川話,倒閉的意思)了。少城公園也就是現(xiàn)在的人民公園,20世紀50年代初公園...
-
“過場”的故事
“相隔一里路,修什么場?簡直是過場多!” 如果你從都江堰出發(fā),驅車去“花蕊夫人故里”石羊鎮(zhèn),路上會遇到兩個很有意思的地方,它們相距不到一公里,一處叫“上大興”,一處叫“下大興”?!跋麓笈d”每到二五八“逢場”的時候,商販云集,吸引周邊很多鄉(xiāng)民...
-
“拐爺”傳奇
突然間,拐杖的空隙里掉下一個紙卷,十元一張的紙幣密密麻麻地纏繞成一束。 從我記事的時候開始,拐爺一直住在河邊的小茅屋里,一個人守著光禿禿的小墳丘過著“淡泊名利”的日子。每當農(nóng)忙季節(jié)來臨,無暇分身的父親便習慣把我寄養(yǎng)在拐爺那兒。寂寞的拐爺非常...
往事深深
-
大散關
“晨上散關山,此道當何難?!?南倚秦嶺、渭河中流的陜西關中地區(qū),從戰(zhàn)國時代起便有“四塞之國”之說。 “四塞”所指,是東晉人徐廣為《史記》“關中阻山河四塞”作的注釋:“東函谷,南峣武,西散關,北蕭關?!边@也是后人所稱的“關中四大關”。 如果把...
-
冰山上的帕米爾
三步一個迪麗熱巴,五步一個古力娜扎。 “一縣鄰三國”的塔什庫爾干塔吉克自治縣又稱“塔縣”,被《中國國家地理》評為“國內(nèi)最牛的縣城”。電影《冰山上的來客》就是在這里拍攝的,上年紀的人還能聯(lián)想到那首動聽的電影插曲《花兒為什么這樣紅》。生活在這里...
走街串巷
-
春茶一盞鮮
春風十里,不如手中春茶一杯的你。 明媚的春天來了,早上洗漱后不久,我便端上一杯春茶,躺在陽臺的靠背椅上,一邊曬著早晨的太陽,一邊品嘗著那清香濃郁的春茶。這時手機微信響了,是女兒發(fā)來的信息:“爸,我婆婆前幾天快遞的春茶收到了嗎?”我忙回復:“...
-
石舂聲聲麻糍香
故鄉(xiāng)流傳著一句俗語,叫作“廿二搗糕做麻糍”。 故鄉(xiāng)流傳著一句俗語,叫作“廿二搗糕做麻糍”,意謂每年的臘月二十二前后,是村里人約上叔伯兄弟或鄰里搗年糕、做麻糍的時節(jié)。麻糍,有些地區(qū)也叫糍粑,是一種糯米食品,也是故鄉(xiāng)的人們過年必吃、相互饋贈的傳...
推杯換盞
-
春日三帖
家鄉(xiāng)的春天就在這里。 柳笛鬧春 一直以為,明媚的春天是在喧鬧的柳笛聲中,拉開季節(jié)的大幕的。 兒時,每當柳葉綻出鮮綠,成串成行的柳條在春風中輕輕搖擺的時候,我們這幫頑皮的孩童,都會折下一截柳枝,做成長長短短的柳笛,在春陽中熱熱鬧鬧地吹奏。彼時...
-
迷途不知返
你難道就忘記了二十多年前那只公雞的事了? 妻子是個勤快人,除了耕種好那一畝三分責任田外,每年還要飼養(yǎng)一些家禽牲畜。盡管我曾多次說過叫她少勞累多休息,但她就是不聽,說養(yǎng)點雞既不耽擱生產(chǎn),也不耽誤休息,養(yǎng)出來的雞不僅可以適當補貼家用,還可以改善...
人與自然
-
我和種子
開學種下的小種子, 每天努力地汲取水分。 看,它生根發(fā)芽, 挺拔的身子上面長出小苗啦! 我其實也是一顆種子, 每天認真地用功學習, 瞧,我舉起小手, 我的思考也長出小苗啦!...
-
聽聽大自然的聲音
聽聽, 大自然的聲音, 鳥兒拍拍翅膀, “啪啪” 是給大樹告別的話音。 聽聽, 大自然的聲音, 河流扭扭身體, “咕?!?, 是給大地叮嚀的歌韻。 一只只兔子越過田野, 留下了自己回家的痕跡。 一滴滴春雨灑到地面, 是寄給大地一封成長的信。 ...
-
我是那匹戰(zhàn)馬
花小姐原來輕飄飄的, 現(xiàn)在重得像塊石頭。 她對我很溫柔, 不像她爸爸愛打我的屁股, 我愿意隨她到天涯海角。...
小星星樂園
-
堅守傳承花燈四十余載
現(xiàn)在的我,很感謝二十歲的我守住了對父親的承諾,因為也守住了我的熱愛。 謝建剛是瀘州市古藺縣的一位地道村民,一家三代精通花燈技藝。祖父一輩子傳唱花燈,在離世前囑托謝建剛的父親要把花燈傳唱下去,把老祖宗的技藝傳承下去。四十余年里,謝建剛和父親堅...
-
用腳步丈量田間地頭
用中國種子保障中國糧食安全。 2015年,懷揣著建設美麗鄉(xiāng)村的夢想和對美好生活的憧憬,四川農(nóng)業(yè)大學作物遺傳育種專業(yè)的顏學海告別了研究生生活,考入了樂山市農(nóng)業(yè)農(nóng)村局種子管理站,成了一名普通的農(nóng)業(yè)人。 一 剛到單位十余天,組織就決定派他到小涼山...
-
最暖余阿姨
這是一位自帶暖陽的人。 她是同事眼中的知心大姐姐、好阿姨;她是助人為樂的“好心人”“引路人”;她扎根基層,鑄就美好。她像一盞路燈,并不高大、華麗,卻一直默默地驅散黑夜的陰影。她多年如一日,帶來冬日的暖陽。 一 她是余正瓊,一位自帶暖陽的人。...
-
十九歲的英勇一躍
你縱身一躍的最后身影,蕩起了東坡湖最美的漣漪。 2024年3月17日凌晨,十九歲小伙李政路過眉山市東坡湖水閘時,聽見有人呼救,不顧自身安危,毅然跳入河中施救,后因體力不支沉入水中,不幸溺水身亡,獻出了年輕的生命。 當日凌晨五時許,在東坡湖水...
-
用愛鑄成丈夫的“雙腿”
她細心的陪伴和鼓勵,成為愛人生命中的那束光,幫助愛人走出生命的陰霾。 有一個女孩不離不棄,與在2008年“5·12”汶川特大地震中失去雙腿的男朋友攜手十一年最終步入婚姻殿堂。她細心的陪伴和鼓勵,成了愛人生命中的那束光,幫助愛人走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