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目錄
-
激發(fā)全社會內生動力和創(chuàng)新活力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綱領性文獻
[摘 要]《中共中央關于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 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決定》為進一步推進中國式現代化作出了一系列目標明確、科學精準、系統(tǒng)完整、務實管用的重大戰(zhàn)略部署,是在新的歷史起點上激發(fā)全社會內生動力和創(chuàng)新活力,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馬克思主義綱領性...
-
中國式現代化視域中全過程人民民主探析
[摘 要]全過程人民民主是中國式現代化在政治現代化方面取得的重大成果,它開辟了中國式民主發(fā)展的新道路,創(chuàng)造了人類政治文明的新形態(tài),體現了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建設與中國式現代化的良性互動。民主是現代化建設的重要前提,而現代化則是民主發(fā)展的重要動力...
-
新質生產力的話語出場與我國的改革邏輯
[摘 要]實踐中生產力的發(fā)展及學理上生產力話語的豐富,均無法脫離改革的語境。在改革的全景下梳理中國共產黨成立以來生產力話語的生成,發(fā)現生產力話語的豐富與改革的推進之間存在耦合關系,生產力發(fā)展的現實為中國持續(xù)推進改革提出新的要求,改革的不斷深...
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精神
-
論社會歷史認識論的發(fā)生學基礎
[摘 要]與康德將知識理論的發(fā)生學起源追溯于認識主體的先天綜合能力不同,馬克思的社會歷史認識論堅持社會存在決定社會意識的唯物史觀。索恩-雷特爾站在歷史唯物主義的立場上,一方面證明了源起于主體之行為的現實抽象的存在,同時論證了現實抽象向思維抽...
哲學
-
多民族互嵌社區(qū)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教育的邏輯、困境及突破
[摘 要]多民族互嵌社區(qū)作為各族群眾互動的典型場域和治理體系的基本單位,是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重要載體和基本單位。社會交換理論對于多民族互嵌社區(qū)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教育具有較強的闡釋力和指導意義,其中,優(yōu)化社會規(guī)則是指導社區(qū)教育活動的...
-
大學生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和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一體構建的價值與邏輯進路
[摘 要]“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和“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重大原創(chuàng)性理論,承載著中國共產黨人的家國情懷和人類關懷,不僅具有重要的思想價值、理論價值和實踐價值,同時具有重要的教育價值。用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和人...
-
民族地區(qū)紅色文化教育與國家認同路徑研究
[摘 要]民族地區(qū)是紅色文化資源的富集區(qū),承載了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各民族心連心、同呼吸、共命運的共同歷史記憶。通過教育手段,可以達到形塑紅色記憶、喚醒情感共鳴、發(fā)揚紅色精神的目的。在理論層面,探討紅色文化教育推進國家認同的內在邏輯。民族地...
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研究
-
網絡輿情的符號化風險及其治理路徑
[摘 要]網絡輿情實際上是一種符號化實踐,其符號邏輯反映著深層社會脈絡。它在互聯網技術的支撐下導致了公眾內涵的變化、公私領域的混淆、后現代話語的彌漫、輿論的可見性等全新的輿論格局。它會導致論辯基礎喪失、意識形態(tài)風險加劇、民意基礎被抽空、輿論...
-
-
“媒介機器學習”沖擊下理解/重構媒介的技術發(fā)展思考
[摘 要]流媒體內容平臺奈飛于2022年底開始轉型部署“奈飛機器學習平臺”(MLP),以匹配剪輯算法為代表,基于機器學習和計算機視覺(人工智能技術)實現多模態(tài)內容理解?!澳物w機器學習平臺”將應用于原創(chuàng)劇集內容制作和發(fā)行全流程,賦能面向訂閱會...
新聞與傳播研究
-
-
清初“三月十九日”詩的藝術特質
[摘 要]在清初遺民詩界,以“三月十九日”這個敏感的明亡忌日為題的詩歌創(chuàng)作逐漸形成了慣例,這是明清之際詩歌史上一個重要的文學現象。這些作品是遺民們不同年度的同題之作,體式上以律詩、組詩見長,呈現出幽怨沉郁的格調。同時,這些詩作內容豐富,表達...
-
被遺忘的律譜群落:論民國詞譜的發(fā)展特征及其詞學意義
[摘 要]民國詞譜是從明清詞譜到當代詞譜這一學術鏈條中的重要一環(huán),但從目前的研究情況來看,又是較為薄弱的一環(huán)。民國詞譜的文本形態(tài)多樣,按照各種衡量前代詞譜的標準進行分類,都能找到相對應的著作,并且出現了斷代型詞譜、女性詞譜、韻列型詞譜等多種...
文學
-
-
中國近代教科書研究的可視化計量分析與展望
[摘 要]運用經驗總結法,借助CiteSpace軟件,對近30年收錄在CNKI中文核心期刊和CSSCI來源期刊的中國近代教科書研究文獻分析發(fā)現:研究時序上,可分為萌芽、高速發(fā)展、深入研究三個階段;研究空間上,核心研究者以個別代表性學者為主,...
-
基于公共正義的數字教材倫理:意蘊、困境及出路
[摘 要]數字教材是結合數字技術和電子出版技術的多模態(tài)教育性敘述文本,是技術與教材緊密聯系的統(tǒng)一體。在公共正義的視域下,在這個涉及教育、出版、技術等多領域的統(tǒng)一體中,既應表現出技術正義特性,又要表現教材的教學正義特性,還需表現出促進二者交融...
教育學
-
百年雙語與認知關系研究:從一般智力到執(zhí)行功能
[摘 要]圍繞雙語與智力、雙語與執(zhí)行功能兩個關系,雙語與認知研究已歷百年,先后形成“優(yōu)勢說”“缺陷說”和“中性說”三種觀點。文章對不同時期的學術背景、重要發(fā)現、理論觀點、存在問題進行了深入剖析,提出未來研究應該跳出雙語優(yōu)勢窠臼,探究雙語在哪...
-
-
幼兒教師和學前教育師范生對幼教情懷的認知:基于詞語聯想測驗的分析
[摘 要]教育情懷是教師的核心素養(yǎng),了解幼兒教師和學前教育師范生對幼教情懷的認知,有助于教育者對幼教情懷的共同理解以及在幼教師資培養(yǎng)培訓中科學地培育幼教情懷。借鑒心理詞匯研究范式,對521名幼兒教師和529名學前教育師范生進行“與幼教情懷相...
心理學
-
莫高窟北涼三窟建筑空間設計與功能探析
[摘 要]莫高窟北涼三窟是敦煌最早的一組石窟,其建筑空間設計與功能對于莫高窟千年的營造具有重要的樣本意義。在內部空間設計上,無論是建筑結構還是象征性空間營造,北涼三窟都體現出對漢晉墓葬建筑及宇宙空間營造理念的吸收和挪用,不僅描繪出佛國世界的...
敦煌學
相關雜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