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目錄
-
-
山東方言特字說略
摘 要:各地方言中都存在著一定數(shù)量的讀音不符合古今對應規(guī)律的“特字”,山東方言亦然。根據(jù)《山東省志·方言志》的調查材料,山東方言中分布地域較廣的特字,約占調查字數(shù)的6%。在明確特字判定標準的基礎上,對選定的特字進行了語音上的分類...
特稿
-
-
河南湯陰方言古知莊章組聲母的今讀及演變
摘 要:今天的湯陰方言中,古知莊章組聲母與精組洪音聲母合流,讀為[t? t?h ?]或[t? t?h ?]。結合周邊方言的共時考察,可以發(fā)現(xiàn),湯陰方言知莊章組與精組洪音合一,是在知莊章組開合口歸為一組并與精組對立的前提下演變而來的。通過梳...
-
-
江蘇四縣河南話入聲探析
摘 要:一百多年前,河南信陽地區(qū)有大量百姓遷徙到江蘇、浙江、安徽、江西等省,形成了眾多的河南話方言島。其中,江蘇省有四個縣的方言島今天存在入聲,這些入聲讀[?5]調,帶喉塞尾,有可能是受吳語和江淮官話的影響而新產生的。入聲借入時,當?shù)貜妱?..
-
-
旅順方言聲調實驗研究
摘 要:旅順口區(qū)位于大連市的近郊,旅順方言與大連方言同屬膠遼官話的登連片。利用實驗語音學方法,描寫旅順方言的單字調格局,研究顯示,陰平、陽平、上聲、去聲的調值依次為42、24、213、53。通過設計單字和雙字聽辨實驗,分析旅順方言陰平調變...
漢語方言研究專欄
-
-
戰(zhàn)國晉系金文異體字整理與成因探析
摘 要:在王寧漢字構形學理論的指導下,對戰(zhàn)國時期晉系金文的異體字形進行梳理,并探究其形成原因。據(jù)統(tǒng)計,晉系金文異體字頭共計201個,異寫字176組,異構字32組。其中,“造”“梁”“明”等7個異體字組,既有異寫字,又有異構字。異體字的形成...
-
-
《莊子?內篇》“VP1而VP2”“NP之VP”結構研究
摘 要:連詞“而”是一個高頻虛詞,當它連接兩個動詞性詞語VP1、VP2時,用法較為復雜。根據(jù)兩個VP之間的句法語義關系,《莊子·內篇》中的“VP1而VP2”結構可以分析為四種類型:連謂、偏正、聯(lián)合、緊縮?!癗P之VP”結構在《內...
-
《焦氏筆乘》訓詁研究
摘 要:焦竑是晚明杰出學者,著述頗豐,其讀書札記《焦氏筆乘》涉及訓詁的內容尤為豐富。從訓釋內容來看,有考訂文字、訓釋語音、解釋詞義、考證名物、分析句讀、考據(jù)文獻、糾正舊注之誤、評析前代訓詁著作等。從訓詁方法來看,焦氏通過溝通語音、比例互證...
-
-
粘合式與組合式偏正結構的句法語義研究
摘 要:學界以往通常將體詞性偏正結構劃分為粘合式與組合式,認為二者主要是組合方式不同。實際上,粘合式與組合式在本質上反映了定語與中心語不同的句法、語義關系。根據(jù)各自的語義角色,粘合式與組合式的定語成分進入DP短語的不同位置。粘合式定語生成...
-
“有+VP的NP”與“有+NP+VP”的變換限制
摘 要:“有+VP的NP”和“有+NP+VP”結構之間存在互相變換的可能性,不過,這種變換是有一定條件限制的。以“VP的NP”結構為切入點,通過分析自指和轉指的“有+VP的NP”向“有+NP+VP”變換的語義限制條件,得出以下結論:“有(...
漢語言文字研究
-
-
漢語常用詞演變研究應注意的幾個問題
摘 要:漢語常用詞演變研究是漢語詞匯史研究的熱點之一,研究成果頗多,但也存在一些不足之處有待改進。其中,有五個問題值得格外注意:一是語料的可靠性、有效性和全面性;二是全面收羅概念場成員;三是充分考慮書寫形式;四是樹立歷史發(fā)展觀;五是在更開...
語言應用研究
-
“話題—說明”理論在述補結構中的應用
摘 要:漢語中的述補結構,由于本身的復雜性和語義建構體系的不夠完善,歷來是語法學界關注的熱點,也是國際中文教學的重點和難點。通過對“話題—說明”理論的闡述,論證以“話題—說明”框架分析漢語句法結構的合理性。在此基礎上,對程度補語、時量補語...
-
漢碩留學生二語習得課教學設計與實施
摘 要:以漢語國際教育專業(yè)碩士留學生的培養(yǎng)為出發(fā)點,基于“翻轉課堂”教學理念,設計并實施第二語言習得課程教學。教學設計包括課前、課中和課后三個部分,其中,在課前階段,教師準備材料分享、學生自主學習;在課中階段,教師指導學生完成報告、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