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代及其前古琴藝術的歷史發(fā)展
古琴有史料可查的文獻出現(xiàn)在三千多年前的周代,傳說中的存在則會更早,有遠古時的“伏羲作琴”之說,考古發(fā)現(xiàn)中的古琴也在春秋時期即有,這些文獻足可見其歷史的悠久。而它在遠古時的祭禮活動中有所運用,又可見其社會文化地位的重要。而師延在武王伐紂后抱琴赴濮水自亡,這一樂器又被貼上了“可禍國”的標簽。此外,像孔子援琴而作的《幽蘭》,“高山流水覓知音”的浪漫故事,可見其獨特的魅力,音韻悠然是其一直傳承至今的原因。(剩余12359字)
試讀結束
目錄
- 人·樂·情...
- 后現(xiàn)代主義思潮與音樂人類學研究...
- 漢代及其前古琴藝術的歷史發(fā)展...
- 大運河上的“新國樂”...
- 由《沈陽菊史》中所記三位坤伶管...
- “他者”文化視域下的中國音樂...
- “藝術化的即興”...
- 中式韻律與情感觸探:東方朋克樂...
- 遂寧民間音樂的歷史演變與文化傳...
- 《長城隨想曲》曲式分析及演奏技...
- 歌劇《運河謠》對中國民族歌劇多...
- 竹笛協(xié)奏曲《鷹之戀》的音樂形態(tài)...
- 論古詩詞藝術歌曲《竹枝詞》的美...
- 智慧教育時代音樂教材數(shù)字化轉型...
- 專業(yè)音樂院校音樂教育專業(yè)“教學...
- 非遺民歌在高校聲樂教學中的傳承...
- 巴赫復調鋼琴作品對培養(yǎng)學生音樂...
- 音樂語境下的吉普賽文化...
- 在承教丁永光先生的日子里...
- 論阿德勒心理學“共同體感覺”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