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商人與中國形象的轉(zhuǎn)變
十九世紀的歐洲將中國看作一個“僵化、停滯、壓迫和野蠻”的帝國,這一認知在黑格爾、馬克思的經(jīng)典著作中被固化,影響延續(xù)至今。事實上,直到十八世紀末,歐洲一直將中國視為一個“富庶、文明、有教養(yǎng)和治理良好的國度”。一七八五年,沃倫·黑斯廷斯(War ren Has t ings)辭去擔任了十二年之久的孟加拉總督一職,因為一位名叫史密斯的英國散商向英國政府提出警告,允許一個總督掌權(quán)太久會有潛在危險,建議學習中國皇帝“每三年把他的總督從一個省調(diào)到另一個省”,且禁止總督在本籍省份任職。(剩余6786字)
試讀結(jié)束
目錄
- AI 時代,文科通識教育如何可...
- 孔子的“十字之戒”...
- “國家的視角”及其反面...
- 秦崩的教訓,在漢興的經(jīng)驗中...
- “批評的資格”與“選擇的空間”...
- 奧登的搖擺和彷徨...
- 英國商人與中國形象的轉(zhuǎn)變...
- “虛構(gòu)”架空“真實”:以“宗主...
- 風、俗與生機:芝大和燕京的社會...
- 從“情欲合一”到“性愛分離”:...
- 醫(yī)院里的“探戈舞”...
- 脆弱的普遍性:當生物精神醫(yī)學遭...
- 海霧迷茫中的破圈引領(lǐng)之作...
- 從并流到異流:“大分流”之前的...
- 笑可笑,非常笑...
- 漫畫...
- 待兔軒札記...
- DeepSeek、洗衣機與駱賓...
- 打通文史哲 文學研究再出發(fā)...
- “暑中北返”:一九四九年清華對...
- 近代中國與海外華人政治關(guān)系中的...
- 生命之樹,年輪如記...
- 老來談錢...
- “誰謂西伯圣者”...
- 晉武帝的兩位楊后...
- 王爾德的格言...
- 《金薯傳習錄》作者生卒和底本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