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抒情詩:雙重話語下的嬗變、淵源與問題
政治抒情詩是一種詩歌樣式,也是一種詩歌現象,更是一種文藝景觀。作為一種詩歌樣式,它以大眾的名義對政治進行文藝評述和情感表達,既有輝煌成就,也有明顯弊端;作為一種詩歌現象,它是主流意識形態(tài)的藝術話語,反映了時代征候,且在當代文壇綿延近半個世紀,至今余韻猶在;作為一種文藝景觀,它介入當代中國政治文化,彰顯了文學與政治錯綜復雜的關系。(剩余15524字)
試讀結束
目錄
- 作家需要什么樣的人文視野...
- 為什么要提及新世紀文學的歷史化...
- 切近的文學研究和文學史意識...
- 文學史與新媒介文藝...
- 鄉(xiāng)土文明的崩潰與重生...
- 汪曾祺的“悔不當初”...
- 我的寫作...
- 葛浩文翻譯莫言小說方言時的讀者...
- 文化品格與獨立思想...
- 華文先聲與中華文化傳播陣地...
- 從何為本體到本體何為...
- 20世紀50年代散文中的世界革...
- 《講話》“有經有權”的文獻史料...
- 《空城紀》:西域悲歌動古今...
- 盛代元音,空城不空...
- 《空城紀》:想象西域與“宅茲中...
- 當情感遭遇算法:互聯網文藝評論...
- 新現場的對話:朝向數字空間的文...
- 保衛(wèi)自由人本主義或是走向“后人...
- 倒退著前進...
- 社會主義高潮中的身份書寫...
- 革命肅劇...
- “國之大事”:作為國家祭祀和人...
- 政治抒情詩:雙重話語下的嬗變、...
- 嶺南與江南的“互文”...
- 師道為人,學以為己...
- 重塑詞與物的關系...
- “才子佳人”敘事的升格、活化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