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人引賦注義山詩考論
——以朱鶴齡、程夢星、姚培謙、馮浩四家箋注為例
摘 要:清人朱鶴齡、程夢星、姚培謙、馮浩為注解義山詩,引用了116篇賦。他們用賦作注的原因是:一為標明語典;二為科場制藝重賦的習氣所浸染;三為自覺追求語言美感;四為緩解以史注詩的僵硬感。清儒限于時代桎梏,為避免文禍牽累,對部分義山諷喻詩的注解過于淺顯;又因大量引賦,難免使闡釋累贅啰嗦,影響對詩意的理解。(剩余15333字)
-
-
- 西華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 2023年01期
目錄
- 在現(xiàn)代化史脈絡中理解“中國式現(xiàn)...
- “自由人聯(lián)合體”的新時代方案及...
- 中共黨史研究必須把握的正確理論...
- 國家治理視域下新型政黨制度話語...
- 明清曲譜改易明人散曲問題分析...
- 論漁父詞系列詞調的發(fā)展與詞史意...
- 習近平法治思想中關于知識產權的...
- 日本印太戰(zhàn)略的歷史演進、實施路...
- 政務數(shù)據(jù)產權保護模式的方案提倡...
- 情感結構與時代癥候:重審192...
- 清人引賦注義山詩考論...
- “唐人始有意為小說”與魯迅的漢...
- 新文科背景下高校課程思政建設的...
- 中國共產黨愛國主義教育的歷程與...
- 科研的異化與復歸:基于時間本性...
- 家庭環(huán)境對3~5歲幼兒情緒智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