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法律預期能力的立法預設
摘 要:作為人們交往行為預期機制的法律,其預期能力的大小與立法預設息息相關。立法過程有三個位階的立法方法,其中一階立法方法用來認識和解決事物關系的規(guī)定性,并把所認識到的規(guī)定性賦予法律預期;二階立法方法用來在多元對立的價值和事實中,通過交涉辯駁,借助或包容、或選擇/排除、或設定價值與事實的效力位階,安排法律的價值和事實預期;三階立法方法則針對既定法律預期的缺陷(模糊、沖突或空缺),在立法上設置救濟方案,進而在實踐中逐漸完善法律預期,提高法律預期能力。(剩余24180字)
-
-
- 四川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 2023年01期
目錄
- 重寫文明史...
- 重寫世界文明史/世界文學史:由...
- 英美“世界文明史”編撰述評...
- 道與學——孟子圣道傳承論及其現(xiàn)...
- 論自由與正義——孔子自由觀及其...
- “本體之寂”與“本然之寂”...
- 天主教修會傳教中心在西屬美洲殖...
- 地方自治中的統(tǒng)一訴求...
- 清閟閣雅集的品格與倪瓚的詩學觀...
- 金陵?秣陵?孝陵:地名入詩及其...
- 北宋石刻題名的常與變...
- 論法律預期能力的立法預設...
- 立法表達的司法面向及其反向要求...
- 立法方法論的理論反思與實踐性重...
- 互鑒與對話:中國政治學自主知識...
- 中國式現(xiàn)代化進程中生態(tài)文明與政...
- 憲法財政學:中國現(xiàn)代財稅制度基...
- 中國人才管理研究的熱點與趨勢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