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目錄
-
書房里有一棵樹
反復外出采風,是我以前沒有過的。我去故鄉(xiāng)商州,走了六個鎮(zhèn),去了陜南、陜北,走了十個縣,三十個村寨,還去了黃河、渭河、涇河、洛河、熊耳山、天竺山、大青山、庚嶺、蒼龍嶺,甚至去了甘肅、山西、河南、山東。能到之處,萬象繁華,天姿雄贍,一任放飛自在...
-
萬物自得
草 蟲 我樓頂上種有紅薯。七月,其葉蓁蓁。五月,蚱蜢彈腿的時候,紅薯葉子還少,所見蚱蜢亦細小。及紅薯葉茂,蚱蜢會在翻動薯葉時閃出,那東西就不是什么小可憐,而是一個大大的驚嘆號,而紅薯葉已讓它們啃出許多圓洞了。 樓頂七月之好,不在蚱蜢而在蟋...
-
蔡皋:問津桃花源
我本民間:“最好的作品給童年” 蔡皋通過創(chuàng)作不斷追問民間、傳統(tǒng),不斷追尋美。她希望自己的書像小船,劃啊劃,被小孩子們看到。引導他們慢慢探幽抉微,像追尋桃花源那樣,與圖畫書一起成長。 蔡皋一直記得當年在出版社工作時,幾任社長都鼓勵她要做“專家...
特別推薦
-
北宋頂流歐陽修
他4歲時,父親去世,隨母親投奔湖北隨州的叔父歐陽曄家。 小時候讀了不少書。但叔父家也不是什么大富人家,藏書有限,于是穿過大半個城,向李氏東園的好伙伴李堯輔借,讀完不過癮,便抄錄,往往一本書抄下來,也就會背誦了。 他自知顏值不濟,對不起大眾,...
-
白沙瓦的引路人
一 一頓看似純良的鷹嘴豆咖喱早餐,專挑人生難得的美好時刻發(fā)難。我剛登上世界遺產(chǎn)“塔克特依巴依”佛寺那壯美的山頂,胃里爆發(fā)了一場無聲的內(nèi)戰(zhàn)。防暑措施沒做到位,四十一攝氏度的毒日頭逮到破綻,也來趁火打劫。 趕往白沙瓦酒店的車程簡直是場奧德賽。我...
中篇散文
-
童書里的城市文明
一 幾年前,從一個折價書攤上買到幾本不錯的繪本童書。其中一本叫《讓路給小鴨子》(Make Way for Ducklings),橫向16開本,暗綠色的封面顯得格外沉穩(wěn)和內(nèi)斂,在童書中真不多見。內(nèi)文由銅版紙雙色印刷,白底灰字,書中繪畫的線條極...
-
為了《紅樓夢》豁出去的歲月
一 我知道《紅樓夢》的時候,它聲名狼藉。 在各種各樣的批判會上,人們提到它,總是會用“香艷、糜爛、腐朽”這樣的詞語,說它是一棵最大的毒草。就像說漂亮女人是“破鞋”一樣,說誰是流氓,最后一定要強調(diào):她看過《紅樓夢》。 孩子的特點就是越是未知越...
-
敦煌是一波漣漪
敦煌是一波漣漪 在水面投下一顆石子,就形成漣漪,漣漪的中心,波瀾重些,越遠就越淡,直至波平如鏡。許多事物也是這樣,如漣漪一般擴散,如漣漪一般消退。是所謂“漣漪效應(yīng)”。 我們就生活在許多漣漪里,距離漣漪的中心,或近或遠。1980年的漣漪,距離...
-
在斯古拉寺等候
沒有人愿意在這里多停留。好幾輛旅游大巴上的游客,幾乎同時下車,讓狹窄的溝口壩子熱鬧了幾分鐘,之后那些人就都不見了,被長坪溝一口吸了下去。然后,幾乎剩下了我一個人。我在山谷入口處轉(zhuǎn)了好幾圈,走到下行的棧道口往下看了看,又踅了回來。這個動作我做...
-
父親的樓房
父親有個執(zhí)念:回老家湯樓村建個兩層小洋樓。 他原話這樣說的:“等有錢了,回湯樓蓋個樓。”這句話說了很多年,從舉家搬到縣城開始,他就念念不忘回老家湯樓村蓋房子的事情。 還記得在縣城的小區(qū)里過的第一個春節(jié),全家人都表現(xiàn)得很生疏。大年三十的早上,...
-
老盧這個人
老盧來找我時,已是晚上八點鐘。他站在西安冬天的北風中,身上的衣服有些單薄。其實老盧不應(yīng)該叫老盧,他的實際年齡看上去和我同齡,我只知道,他是一個十六歲叛逆男孩的父親,從莊浪的某個村莊里來。老盧說話時戰(zhàn)戰(zhàn)兢兢地,手里提著個紅色的袋子。 莊浪屬黃...
-
聲音的琥珀
鷹啼:火塘烙刻的初啼 鷹隼的翅膀是裁開云層的剪刀,鳴叫是刺穿蒼穹的銀針。在雅沯,第一聲啼鳴不是來自人間,而是盤旋在云端的鷹。那些穿透力極強的音節(jié)像淬了寒光的箭矢,裹挾著山風掠過麥田,在近一百年歷史的老墻上擦出火星。老人們說,那是雪山神女發(fā)間...
-
阿嬤的鹽米茶
一 我最近有點焦慮。 “上次生病后,你老師現(xiàn)在腸胃很脆弱。吃什么都要很小心?!睅熌敢荒樜⑿Γp聲說著。 “那喝一點茶。我阿嬤今年97歲了,每天一起床就是先喝一大碗茶?!?“你看,這罐茶忘記是你們誰拿來的,偶爾會泡這個給他喝?!?我拿過來一看...
短篇散文
-
貴陽往事【城市三疊】
這些年,因為工作的原因,每隔一陣我都會去一次貴陽。2013年夏天,我第一次去貴陽出差。從機場出來,剛上快速路,就看到環(huán)島里豎起的城市宣傳語——“爽爽的貴陽”。一開始還很好奇貴陽是有多“爽”,之后頻繁去那里出差,才深刻體會到夏日貴陽的涼爽 :...
-
-
雷人畫語
以我現(xiàn)在的收入,那遠山呼喚我,我只能裝聽不見 你問我有哪些進步?我開始成為我自己的朋友 人到中年,一睜眼,發(fā)現(xiàn)周圍全是依靠你的人,卻沒有你可以依靠的人 其實人最好的狀態(tài)就是銷聲匿跡,半隱半藏,自我沉淀...
專欄
-
絕不能功虧一簣【重現(xiàn)的翅膀】
耀眼的名片 2003年,世界自然基金會同意吸收陜西朱鹮自然保護區(qū)成為他們的項目合作單位。不久,他們邀請陜西一批自然保護區(qū)的工作人員前往武夷山自然保護區(qū)考察。 朱鹮局去的是張躍明。 武夷山自然保護區(qū)最大的資源是竹林,當?shù)厝司透鶕?jù)竹子做出了長遠...
-
老太太【馬王堆考古手記】
從我有印象開始,侯良先生就叫辛追“老太太”。但辛追去世的時候也不過50歲出頭,放到今天根本稱不上“老太太”。只是在古代,50歲算是一個比較大的年紀了,畢竟古語有“五十知天命”。她也應(yīng)該做了祖母,成為家族的大家長。不過侯良先生的解說詞也會自相...
-
-
吳歷:擬古、脫古
標題 吳歷在五十歲時決定皈依天主教,并赴澳門接受洗禮成為一名傳教士,其后余生在蘇滬一帶傳教三十年,最后葬于上海耶穌會墓地。這在中國傳統(tǒng)書香世家出身的讀書人中算是另類。吳歷一生繪畫的核心是學古,是在“出宋入元”的傳統(tǒng)山水畫路徑中建立起自己的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