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目錄
-
現(xiàn)實基底、革命想象與影像本體意識
20世紀30年代,黨的“電影小組”和“影評人小組”在多位左翼電影人努力推動下成立。作為“影評人小組”的骨干成員,唐納見解獨到、筆鋒犀利,發(fā)表了大量左翼電影文論,不僅滿腔熱情為創(chuàng)作鼓與呼,還抨擊“軟性電影論”者,為電影創(chuàng)作界樹立新風。除此以外...
-
-
早期中國現(xiàn)代性情境下袁牧之生平創(chuàng)作再審視
袁牧之被稱為“舞臺千面人”[1],提到他藝術上的貢獻,會提及多個“第一”:他自編自演中國第一部真正意義上的有聲片《桃李劫》(應云衛(wèi),1934),編導中國第一部音樂喜劇片《都市風光》(袁牧之,1935);創(chuàng)辦中國第一個黨的電影放映機構“延安電...
-
“劇”“影”互構視域下的鄭正秋創(chuàng)作評述
20世紀初,中國在時代主題的強力驅動下,文學、藝術以人本主義哲學為綱領進行了深刻變革,尤其是它們的發(fā)展沒有只停留在美學層面,而是被賦予了更重要的政治任務。文明新劇應運被引進,它是中國戲劇現(xiàn)代化階段的新產物,在發(fā)展中承擔了“易人性情,有裨風化...
專題·中國早期電影史研究
-
-
《繁花》:食、色、音交響的當代“清明上河圖”
《繁花》綻放,儼然一闕致敬當代中國改革開放橋頭堡上海的年代絕唱;《繁花》謝幕,不啻一場色香味俱全的“海派食味”文化盛筵。 直觀而言,《繁花》的導演王家衛(wèi)以高度作者性、風格化、電影化的語言,以及詩意化表現(xiàn)性場景,非情節(jié)劇化的敘事結構,講述了2...
-
游走在現(xiàn)實與影像之間:電影《銀河寫手》的迷影敘事
迷影(Cinephilia)是“人們的電影迷戀,這個詞特指電影所激發(fā)的某種愛……如果電影迷戀死亡了,電影也就不復存在”[1]。美國學者蘇珊·桑塔格(Susan Sontag)的這番話語是為了突顯人們在影院觀看電影時體驗到的那種迷戀...
新片銳評
-
-
哲學差異化視角下的電影散點敘事:事件強度與絕對狀態(tài)
散點敘事在電影中是一種打破常規(guī)傳統(tǒng)線性敘事模式,以多個分散的、非線性的敘事點來構建故事的敘事方式。這種敘事方式將電影呈現(xiàn)為具有無數(shù)種開放可能的文本,強調觀眾的主動性和參與性,揭示了一種不同于傳統(tǒng)的、固定的、封閉的思維模式,讓觀眾在觀看過程中...
-
速度美學視域下的網絡電影倍速播放研究
“電影,這一20世紀的文化形式,在計算機用戶的工具箱里找到了新的生命……電影的美學策略己經成為計算機軟件的基本組織原則。進入電影敘事的虛構世界的窗口已經成為進入數(shù)據(jù)場景(datascape)的窗口。簡而言之,曾經作為電影的東西如今成為了人與...
電影理論
-
-
馬來西亞華語電影中的身份追認、文化想象與敘事策略
馬來西亞聯(lián)邦,簡稱馬來西亞或大馬,國家形態(tài)的民族建構中主要以本地原居民馬來族以及華人、印族為主。2022年,馬來西亞總人口超3000萬,其中馬來族人約占69%,華人約占23%,印度人為6.7%,其他種族0.7%。[1]實際上,華人以及華人文...
-
-
元宇宙時代交互式電影的敘事策略與情節(jié)設置模式分析
一、影游融合:元宇宙時代交互式電影的身份界定 (一)游戲基因 “互動電影(Interactive Cinema)也被稱為電影游戲,通常是使用動畫或真人錄制的視頻,內設在游戲程序之中,通過游戲玩家的一系列游戲動作激活?!盵1]元宇宙時代,隨著...
類型與題材
-
-
數(shù)碼轉型與歷史電影的影像結構:從IMAX膠片電影《奧本海默》說起
暌違銀幕三年之后,全球范圍內廣受關注的導演之一克里斯托弗·諾蘭在2023年帶著備受矚目的第12部導演作品《奧本海默》(克里斯托弗·諾蘭,2023)重新回到全球電影舞臺的聚光燈下。該片將攝影機鏡頭對準20世紀最重要的理論物...
-
-
《萬里歸途》:新主流電影英雄符號的美學重構
藝術是社會語境里具備傳播功能的綜合藝術體,是基于人類本身對事物產生的感知、處理、表征階段。“電影藝術不是單純的物質存在物,它們的存在語境決定了其物質本質最終必然服務于它的社會本質。而其社會存在方式的多樣性又決定了影視藝術的多重本質屬性:電影...
電影評論
-
-
差異與耦合:電影表演與戲劇表演的融合發(fā)展
電影理論家喬托·卡努杜將電影視為“第七藝術”,即靜態(tài)藝術和動態(tài)藝術、時間藝術和空間藝術、造型藝術和節(jié)奏藝術的結合體。而這一宣言也將最初的電影引入了藝術殿堂。電影作為其他藝術的綜合形式,首先在展現(xiàn)自身的過程中大量地借鑒了戲劇表演程式...
-
-
中國早期電影中表演美學的本土特征探析:以“第二代”導演的實踐為例
中國早期電影表演與西方以及其他國家的電影表演并不在同一個表現(xiàn)維度上,它們的判別標準也不同。中國早期電影表演形成了明顯的中國式本土表演范式,凸顯了鮮明的中國早期電影表演美學的本土特征,它集中反映在中國第二代電影導演的實踐過程中,作品創(chuàng)作時間主...
電影表演
-
-
中國動畫創(chuàng)作與推廣的新路徑:以快手短視頻平臺為例
當今中國動畫產業(yè)發(fā)展艱難的一大原因在于動漫產業(yè)鏈整體偏短,原創(chuàng)動力較弱,以動畫作品本身為主要核心產品的變現(xiàn)路徑較為困難。與具有發(fā)達動漫產業(yè)的歐美國家、日本的商業(yè)動畫相比,國內動畫產業(yè)的品牌運營與IP打造鏈路仍不夠成熟。盡管中國近年來動畫電視...
-
-
本土性的建構與延續(xù):動畫電影《茶啊二中》IP的現(xiàn)實主義創(chuàng)作理念及文化反思
動畫電影《茶啊二中》(夏銘澤/閻凱,2023)以現(xiàn)實主義創(chuàng)作理念為基礎,對2014年推出的同名動畫作品進行合理改編,通過回歸現(xiàn)實題材,選擇合理的宣發(fā)模式,利用夸張、變形的動畫手法,將動畫電影的媒介特性與現(xiàn)實主義相融合,取得了票房與口碑的雙豐...
動畫視域
-
-
從“靜觀”“體驗”到“游玩”:論綜藝節(jié)目審美觀的變遷
在影視研究領域,對藝術接受、受眾審美接受與受眾審美觀的研究一直處于較為缺席的狀態(tài)——“就藝術的四個要素或維度(即世界、藝術家、藝術作品、接受者)而言,對藝術接受這一維度的研究是相對最為薄弱的。無論是強調世界對于藝術的本體意義的模仿論,抑或是...
-
-
新主流電視劇集體記憶的建構
一部新主流電視劇往往是一個時代的印記。2020年貴州在脫貧攻堅戰(zhàn)中取得根本性勝利,徹底消除了絕對貧困現(xiàn)象,如今又馬不停蹄地邁向鄉(xiāng)村振興道路?;赝^去,以示將來,貴州也期望通過多部新主流影視作品展現(xiàn)鄉(xiāng)村振興道路中的諸多振奮人心的事跡。多部新主...
熒屏廣角
-
-
電視劇《要久久愛》北京大學研討會暨北京大學“批評家周末”文藝沙龍第68期綜述
青春懷舊影像的視野正在向“90后”轉移。21世紀初,國產青春劇深受中國港臺地區(qū)、日韓偶像劇的影響,在類型的本土化移植中側重愛情至上的個人主義童話表達。近年來,青春劇扎根于國產影視的現(xiàn)實語境,在題材選擇、敘事手法、藝術風格、歷史切口、價值表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