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目錄
-
先鋒與傳統(tǒng)的平衡
石器時代,人們通過打磨石頭制成工具;青銅時代,澆鑄技術誕生了金屬工藝……百工巧匠對原始材料、傳統(tǒng)技法、刻繪尺度等的嘗試,早已道明了高超的造物方式。在科學日益精進的現(xiàn)代,經(jīng)光學、化學、力學、幾何學等內(nèi)容的“加持”,傳統(tǒng)手工藝的邊界被不斷拓寬。...
卷首語
-
-
資訊
會發(fā)光的“蘑菇” ¥372元 原創(chuàng)設計品牌“木墨”最新研制的蘑菇燈,貫穿著通透而自然的森林元素。整個蘑菇燈由手工紙燈罩、實木底座與燈源組成,體積小巧,適合在書房、客廳、臥室等地方使用。蘑菇燈的亮點為燈罩由天然桑樹皮紙張手工制作而成,紋理自然...
-
-
王篤芳:游走的靈魂刀客
提到樂清黃楊木雕,王氏一家是個繞不過的家族——上世紀50年代,樂清王氏一家返鄉(xiāng)樂清翁垟,開辦“黃楊木雕廠”,不僅將黃楊木雕培育為當?shù)氐囊淮螽a(chǎn)業(yè),也為樂清培養(yǎng)了大量雕刻人才——目前樂清的5位國家級工藝美術大師皆出自這個廠。王氏一家可謂以一己之...
-
-
曼召傣族造紙村落微生態(tài)研究
2016年藝術家JUJU WANG創(chuàng)作了裝置作品《云屋》,塑造了一個由傣紙構成的室內(nèi)空間,借助紙面激雕技術、旋轉(zhuǎn)的裝置造型,以及模擬版納土壤濕度和氣味的噴霧,營造出光影變化的“云屋”。傣紙距今800年歷史,由當?shù)貥嫎淅w維制成,因替代貝葉抄經(jīng)...
-
-
聲音與地方:蘇州古城區(qū)的聲景文化初探
摘 要:聲音景觀作為構成人文歷史地理景觀的重要元素之一,它不僅塑造了地方的歷史文化地理特征,也是人們理解和感知地方的重要手段。聲音包含著地域的歷史文化信息以及社會文化價值,同時作為一種記錄與傳播的媒介,聲音標志著地方的風土人情和地域發(fā)展...
視界
-
-
風箏的科學
草長鶯飛二月天,拂堤楊柳醉春煙。 梨花風起,春和景明,又到了放飛風箏的最佳時節(jié)。 風箏,或始于春秋戰(zhàn)國,墨子與魯班以木材制成鳥禽,放之能飛,稱為“木鳶”;自漢代起,以竹篾扎成鳥禽狀骨架,上糊以紙,稱為“紙鳶”;后又在紙鳶上附加竹哨、弓弦,放...
-
-
中國風箏地圖
風箏被稱為“人類最早的飛行器”,是中國傳統(tǒng)手工藝的代表之一。我國的風箏千姿百態(tài)、種類繁多,因地域不同,制作材料與扎制方式也不盡相同。我國風箏呈現(xiàn)出區(qū)域性分布,主要集中在我國北京、天津、江蘇、山東、西藏等地。2006年,北京市、天津市、山東省...
-
-
風箏史話與現(xiàn)代發(fā)展
關于風箏的起源 如今,人們的閑暇時間逐漸多了起來,玩風箏的人也變得多了起來。有些人在玩的同時會問:風箏究竟起源于何時?長期以來,這一直是個懸而未解的問題。自宋代以來,不斷有人對此問題進行探討,也得出過數(shù)種結論。然而,無論哪一種說法都不能被視...
-
-
神奇的南通板鷂風箏
忠于板鷂,承載夢想 我出生于“風箏世家”,幼時受祖父胡萬友和父親胡啟錫的傳承教育,與南通板鷂結下了不解之緣。上世紀60年代,受有“南通板鷂之父”之稱的徐氏家族影響,我立志要成為會制作鷂子的大師。1990年,我拜南通板鷂制作藝術大師印智寶為師...
-
-
不對稱,同上藍天
源自內(nèi)心的熱愛 不對稱風箏是在傳統(tǒng)對稱式風箏的基礎上,經(jīng)過創(chuàng)新而推出的一個異型品種。它具有造型夸張、構思新穎,動可放飛、靜可欣賞的特點,在中國乃至世界風箏領域,堪稱一門奇絕的藝術。 說到不對稱風箏,不得不提我的老師——寧波市奉化區(qū)南鷂北鳶文...
-
-
濰坊風箏之功能說
濰坊風箏的種類 濰坊是著名的“鳶都”與世界風箏之都,風箏已經(jīng)成為濰坊的一張名片。 過去的濰坊風箏,有“十個風箏九個蝶,九個蝴蝶九個新”的說法,人們用“魯?shù)眮砀爬H坊風箏的特點。 經(jīng)過長期的創(chuàng)新發(fā)展,濰坊風箏逐漸形成了獨特的藝術風格與特點。...
專題
-
-
東瀛之『無我』世界
器物溫暖且各有表情,滋養(yǎng)我們的生活和心靈。 它們是對火、泥土、自然和人心的贊嘆。 探尋日本著名民藝家、陶瓷藝術家, 如柳宗理、吉永禎、大谷哲也…… 作者深入他們的制陶工坊, 親身體驗制陶的日常, 了解不同陶瓷藝術家對于制陶和生活的感悟。 追...
-
-
妙手生花
剪紙是中國最古老的民間藝術之一,一張薄紙、一把小剪,巧手翻飛靈氣現(xiàn)。作為一種鏤空藝術,剪紙給人以通透的感官體驗與藝術享受。逢年過節(jié),張貼剪紙,好一番熱鬧景象。 “十里不同風,百里不同俗。”我國的民間剪紙藝術在各地都有不同的風格和特征,其中陜...
-
-
乳源過山瑤刺繡圖案中的盤瓠崇拜現(xiàn)象考究
乳源瑤人好五色衣裳,身上所穿服飾都會飾以精美的手工刺繡圖案。這些刺繡圖案,不僅精美絕倫,而且隱含神秘古老的少數(shù)民族文化,是過山瑤先民在實踐中創(chuàng)作出來的,再以母傳女和婆傳媳的方式傳承下來,逐漸形成今天穩(wěn)定的圖案。這些圖案并非僅僅出于使用或單純...
人文
-
當代中國手工藝的創(chuàng)新與再出發(fā)
我在中美洲的危地馬拉出生、成長,并在國外接受了建筑與環(huán)境規(guī)劃教育。我很重視保護老建筑,老城區(qū)的規(guī)劃是我比較擅長的。2008年我第一次踏上祖國的土地。 從2013年我開始推動手作之美,其實手工藝的傳承與創(chuàng)新,很像新城與舊城的關系,就像生物界物...
-
-
勞動創(chuàng)造新知
雙手與大腦的實踐智慧 “人生兩個寶,雙手和大腦……手腦都會用,才算是開天辟地的大好佬。”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作的《手腦并用歌》,將手腦結合的創(chuàng)造喻為至寶。 在位于重慶市九龍坡區(qū)謝家灣的重慶市育才中學校科創(chuàng)中心,“木藝勞動手作課”正在進行。...
-
-
工藝圖書館
《鄉(xiāng)村造夢記》 沉洲|作家出版社|68元 2014年,公益奇人林正碌以教農(nóng)民畫油畫為切入點,在屏南縣的空心古村推行“人人都是藝術家”公益藝術教學活動,之后配合村里修復傳統(tǒng)民居等,打造出“掛得住鄉(xiāng)愁”的人居環(huán)境,引來一批批熱愛鄉(xiāng)村的城里人到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