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目錄
-
-
轉回努力訓練對心智游移的影響及其機制探索
摘要降低心智游移(也稱走神)頻率對于個體的學習、工作和生活至關重要。本研究基于心智游移的資源控制理論和動態(tài)框架模型,認為轉回努力反映了執(zhí)行控制及對思維的約束,采用轉回努力訓練降低心智游移頻率,有益于彌補正念訓練的去自動化所帶來的資源消耗。本...
-
-
持續(xù)性注意低頻波動的機制與干預
摘要持續(xù)性注意是個體在一段時間內將注意保持在某個客體或活動上的能力,是順利完成日?;顒雍凸ぷ?、學習的關鍵。然而,隨著時間的推移,注意水平會不斷波動,對正在進行的活動產生負面影響。持續(xù)性注意的正常發(fā)展及其在神經、精神類疾病患者中的異常波動發(fā)生...
-
-
領導數字思維:概念界定與框架構建
摘要“不數字化就是等死,數字化就是找死”已成為數字化時代下眾多企業(yè)面臨的最大困境,主要原因之一是組織內的領導者缺乏對數字化的基本認知及其底層邏輯的了解,同時對數字化發(fā)展趨勢的預判能力不足。因此,充分認識領導數字思維是什么以及培養(yǎng)領導具備數字...
-
-
化阻力為助力:企業(yè)數字化轉型中反向師徒制的有效性及作用機制
摘要在數字技術迅猛發(fā)展的時代背景下,企業(yè)開展數字化轉型已經是大勢所趨。然而,很多企業(yè)的數字化轉型之路都面臨嚴重的內部人員阻力問題,導致轉型很容易遭受失敗。對于如何化解這些人員阻力,目前的研究仍十分有限。本研究聚焦這一現實痛點問題,創(chuàng)新性地提...
-
-
虛擬現實服務中具身參與對數字共情的影響
摘要虛擬現實賦能服務重構了營銷者和消費者的交互和聯結方式,但相關研究尚未明確揭示虛擬空間中用戶具身參與的心理聯結機制。本研究探討虛擬現實服務體驗中營銷者和消費者的具身參與對數字共情及福祉的影響。研究從三個方面展開:第一,探討在虛擬空間中營銷...
-
-
信息助推策略對消費者食物浪費行為的干預效果及機制
摘要食物浪費是保障糧食安全、實現資源與環(huán)境可持續(xù)發(fā)展所必須解決的重要問題。信息助推是減少消費者食物浪費的關鍵機制和手段。本研究將信息助推引入消費者食物浪費行為的研究中,一方面從無意識行為干預視角探究行為信息助推對消費者食物浪費行為的干預效果...
研究構想
-
-
心理學理論建構的溯因方法論
摘要當前心理學研究主要使用假設-演繹法,它偏重于經驗資料的收集并以此來驗證理論,卻忽視了理論(假說)的建構過程。相比之下,溯因方法論既關注通過經驗資料來探測現象,也強調針對現象來建構解釋性理論。該方法論認為科學探究應以研究問題為導向,包括兩...
-
-
追蹤研究中的趨勢與動態(tài):模型發(fā)展、整合與分化
摘要“趨勢”和“動態(tài)”是追蹤研究中兩大研究問題。趨勢研究描述心理構念的系統(tǒng)性變化,動態(tài)研究關注多次測量之間的歷時性影響,而近年來也發(fā)展出同時考查趨勢和動態(tài)的模型,將這兩類研究問題進行整合。介紹了趨勢、動態(tài)以及結合趨勢與動態(tài)研究的研究問題及其...
研究方法
-
-
詞匯獲得年齡效應的認知機制:三水平元分析
摘要詞匯獲得年齡(Age of acquisition,AoA)指個體最早理解某個單詞意義時的年齡,研究發(fā)現早獲得詞匯比晚獲得詞匯的加工速度更快,準確率更高,表現出詞匯的AoA效應。針對AoA效應的認知機制,研究者提出了多層次理論、表征理論...
-
-
二語具身效應及其影響因素:基于元分析的證據
摘,要二語具身效應近年來在二語習得領域越來越受到重視。以往研究圍繞這一問題展開了廣泛探討,但并未形成一致結論。為進一步明確二語具身效應的加工和影響機制,本研究整合二語具身學習的相關研究,并從學習者特征和語言特征兩個維度探究二語具身效應的影響...
元分析
-
-
無意識恐懼及其神經機制
摘要無意識恐懼是指個體在沒有意識到威脅刺激的情況下仍表現出恐懼反應。傳統(tǒng)觀點認為無意識恐懼加工主要由上丘-丘腦枕-杏仁核通路完成。然而,大量研究表明,除杏仁核之外,外側膝狀體、丘腦枕、初級視皮層等腦區(qū)也作為關鍵的神經節(jié)點參與無意識恐懼加工。...
-
重大公共衛(wèi)生事件中心理援助熱線的挑戰(zhàn)與應對
摘要在新冠肺炎疫情這一全球性的重大公共衛(wèi)生事件中,心理援助熱線作為社會心理健康服務的重要途徑之一,面臨諸多挑戰(zhàn)與機遇。本文通過回顧疫情期間心理援助熱線在應對咨詢需求激增和來電者問題多樣化等方面所面臨的挑戰(zhàn),以及熱線的優(yōu)勢與局限,提出了一系列...
-
-
運動干預對攻擊行為的抑制及其作用機制
摘要本文探討了運動干預在抑制攻擊行為中的多維路徑及影響因素?;谇榫w調節(jié)、認知控制、社會連結和社會身份認同四大理論路徑,提出了動態(tài)交互綜合模型,從個體層面的心理調節(jié)到群體層面的社會互動,系統(tǒng)闡釋了運動干預通過改善情緒、提升認知功能、強化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