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目錄
-
如何加強偉大抗戰(zhàn)精神的研究
關于偉大抗戰(zhàn)精神的時代意涵和重要性,習近平總書記曾多次作出強調和闡釋。2014年7月7日,習近平總書記在紀念全民族抗戰(zhàn)爆發(fā)77周年儀式上的講話中指出,新的歷史條件下,全黨全國各族人民要大力弘揚偉大抗戰(zhàn)精神,不斷增強團結一心的精神紐帶、自強不...
開卷有益
-
-
黃崖洞保衛(wèi)戰(zhàn)中的洪洞軍人
黃崖洞位于山西省長治市黎城縣黃崖洞鎮(zhèn)上赤裕村西北的水窯山中,因這里懸崖陡壁皆呈黃色,東崖半空有一天然石洞而得名。 1939年7月,日軍入侵榆社縣(今山西省晉中市榆社縣),八路軍總部兵工部奉朱德總司令和左權副總參謀長之命,將設在榆社縣講堂鄉(xiāng)韓...
-
-
永和抗日劇團的創(chuàng)建及活動
1937年7月7日,盧溝橋事變爆發(fā),日本發(fā)動了全面侵華戰(zhàn)爭,僅在一年多時間里就侵占了我國華北、華中、華東、華南的大片土地。在此危急存亡之際,中國共產黨領導的人民軍隊擔負起敵后戰(zhàn)場的作戰(zhàn)任務。在永和縣,為了加強黨對地方組織的領導,1939年1...
-
革命烽火中的平遙經濟戰(zhàn)
山西平遙古城以其保存完整的明清建筑、悠久深厚的民俗文化和票號文化聞名于世;在抗日戰(zhàn)爭和解放戰(zhàn)爭時期,這里也是敵我軍事斗爭和政治斗爭的前沿陣地,上演著雖不見硝煙卻異常復雜尖銳的經濟戰(zhàn)。 商貿重鎮(zhèn)東泉鎮(zhèn) 位于平遙縣城東南約15公里的東泉鎮(zhèn),是當...
抗戰(zhàn)勝利80周年
-
烽火破曉:解放絳縣紀實(連載)
1947年4 月4 日, 晉南軍事戰(zhàn)略要地——絳縣縣城,在歷經無數(shù)次激烈戰(zhàn)斗之后,終于徹底掙脫了黑暗的枷鎖,迎來了勝利的曙光。這場意義非凡的解放之戰(zhàn),持續(xù)了整整3年。在晉南這片土地上,英勇無畏的解放軍戰(zhàn)士與閻錫山麾下的頑固地方部隊展開激烈交...
烽火年代
-
-
走近婁煩
如果你對中國古代歷史、地理感興趣,會發(fā)現(xiàn)中國歷史上曾出現(xiàn)過一個個部族:林胡、樓煩、匈奴、東胡、烏桓、鮮卑、月氏、烏孫、夜郎等。在泱泱華夏數(shù)千年的歷史變遷中,一個個曾經強盛一時的部落逐漸消失在歷史的塵煙當中,成為中華民族血脈根源的一部分。 如...
-
-
河山樓與豫樓:明末沁河流域官宦家族與商賈家族碉樓防御之考略
河山樓,位于沁河流域的皇城相府古堡內,是堡內最高的防御型碉樓建筑。據碑刻《河山樓記》記載,河山樓由清朝文淵閣大學士陳廷敬的父親陳昌期、伯父陳昌言、叔父陳昌齊三兄弟于明崇禎年間建造。豫樓,位于與皇城相府隔河相望的郭峪(古稱“郭谷”)古城古堡內...
委員話文史
-
論北宋晉祠圣母的身份及祠廟的變遷
晉祠圣母一直被當?shù)匕傩找暈椤八瘛惫┓?,而圣母殿的?guī)模與香火遠盛于作為晉祠“主神”的叔虞。宋代時,韓琦在詩歌《晉祠》(《安陽集》卷七)中就已指出這一現(xiàn)象。后來游晉祠的士大夫在詩文中也對此有所描寫,如金代元好問所寫的《惠遠廟新建外門記》(《遺...
-
-
山西戰(zhàn)動總會史料未曾記載的報紙
1937年7月7日,日本侵略者為了達到以武力吞并全中國的野心,制造了震驚中外的“七七事變”。今年是“七七事變”爆發(fā)88周年,我結合自己收藏的抗戰(zhàn)時期出版的報紙寫成此文,以示紀念。 在三晉革命文獻館里,珍藏著一份87年前出版的特別的報紙——《...
歷史考證
-
劉東星:河工巨擘廉吏典范
明清時期,河道治理、漕運一直是兩項工期長、耗錢多的水利工程,政府視為民瘼,官吏視為肥差,往往成為一些官員中飽私囊的利藪。這一時期,山西涌現(xiàn)出一批專家型的水利官員,他們不僅發(fā)明了行之有效的治水理論與技術,而且以實干有為、廉潔奉公的精神,得到百...
廉政檔案
-
清朝幾個重要歷史節(jié)點上的靈石靜升王氏
從靜升王氏族譜、碑記、人物傳記和有關地方志書的記載中可以看出,清朝靈石靜升王氏族大支繁,到乾隆五十五年(1790年)“靜升居民數(shù)千家,王氏居其半”,家族總人口超過3000人。而且在明朝大移民中,遷往河北、河南、山東、北京等地的支系在其遷入地...
-
-
泰山茶亭與晉商經營
亭是中國古代傳統(tǒng)建筑形制的一種,最初為建于路邊供行人休息的場所。先秦時期,亭是邊境線上用于守望、防戍的哨所。秦漢時期,亭的功能與性質發(fā)生轉變,成為維護地方治安的基層組織?!妒酚浾x》注:“秦法,十里一亭,十亭一鄉(xiāng)。亭長,主亭之吏。高祖為泗水...
晉商風云
-
-
今非昔比永嘉堡
明長城大同鎮(zhèn)的永嘉堡遺址,位于山西省大同市天鎮(zhèn)縣逯家灣鎮(zhèn)的永嘉堡村,地處南洋河北岸,在天鎮(zhèn)縣城東北21公里處的沖積扇小平原上。永嘉堡修筑于明嘉靖三十七年(1558年),萬歷二年(1574年)增修,萬歷十九年(1591年)包磚,曾駐軍307名...
走筆長城
-
-
屋脊最高學府的紅柳樹
今年是雍丕同志逝世40周年,也是西藏大學正式掛牌成立40周年。每當翻開泛黃的工作筆記,雍丕同志的音容笑貌便浮現(xiàn)在眼前。他在高原上留下的每一個腳印,在我心中種下的每一粒火種,都化作永不熄滅的光,照亮著我的人生之路。 初識雍丕 1983年9月,...
往事追憶
-
-
李雁紅2024年詩作
燕歸梁·楊柳輕揚雨腳長 楊柳輕揚雨腳長, 寄情向何方? 粽香飄灑又端陽, 月明夜, 九回腸。 捐軀報國, 雖死猶生, 千古汩羅江。 憑欄遙望細思量, 憂與樂, 月明光! “七一”頌 “七一”紅船頌, 癡兒愧望塵。 如何心一寸, 肝...
文史詩苑
-
-
顏真卿與山西省永濟市的歷史淵源
顏真卿是唐朝書法家,世人都知道他的楷書寫得好,留下了很多可供后人臨摹和研究的碑帖。最著名的有《多寶塔碑》《爭座位帖》《麻姑仙壇記》《顏勤禮碑》《顏氏家廟碑》等。他的楷書特點鮮明,獨樹一幟,既雄渾剛健,又具正大氣象,被稱為“顏楷”。但是,當我...
-
假道伐虢與晉獻公擴地
在中國歷史上,春秋以劇烈的社會變革而聞名。有的政權在激烈的風云變幻下衰亡消失,有的則變得更加強大興盛,晉國顯然屬于后者。從叔虞開始,晉國的國土面積并不大。《春秋大事表》中寫道:“是時周新東遷,列侯未甚兼并,沈、姒、蓐、黃處在太原,虞、虢、焦...
-
《復立逃地碑》的故事
古時候,每遇到兵燹戰(zhàn)火或其他天災人禍造成的社會動蕩,種地的農民就會外出逃難。待社會安定下來之后,逃難的農民又會重新返回故里繼續(xù)耕作。但還有一部分人由于種種原因,或戰(zhàn)亂致死,或遠赴他鄉(xiāng),不再返回原籍,他們名下的土地一時成了無主之地。這些無主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