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目錄
-
-
個性話語與銳意求新
當一位學者的研究在廣博且深邃的成果中構建起一套相對完整的理論框架,進而形成某種具有貫徹性的個人洞見,便可以像藝術家那樣彰顯出鮮明的“個性風格”。姚亞平教授正是這樣一位學者。他的學術研究的特征可以概括為:獨到的研究角度、鮮明的個人觀點、宏觀的...
當代音樂家
-
領悟思想 發(fā)展事業(yè)
引言 2014 年10 月15 日, 習近平總書記主持召開文藝工作座談會并發(fā)表重要講話。講話站在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戰(zhàn)略高度,深刻闡述并科學回答了在新的歷史條件下如何繁榮發(fā)展社會主義文藝的一系列重大問題,為新時代文藝事業(yè)錨定價值航向,擘畫...
在講話精神的鼓舞下——中國音樂發(fā)展十年觀
-
-
“官為民役”:清明廉正吏治文化的舞臺演繹
在我近年來看過的歌劇劇本和音樂創(chuàng)作中, 廣西歌舞劇院創(chuàng)演的民族歌劇《柳柳州》( 編劇常劍鈞, 作曲杜鳴,總導演査明哲)就其主題立意之高遠、形象刻畫之生動、歌劇音樂戲劇性思維之有機整合成就而言,無疑是最好的一部。 本劇第一主人公柳宗元,在中國...
-
-
二泉何以流不干
序 1950年夏,中央音樂學院楊蔭瀏和曹安和攜帶新進德式鋼絲錄音機前往無錫時,有三項重任:一是依據(jù)梅蘭芳先生的建議,錄制天韻社在昆曲伴奏中使用板鼓和三弦的獨特技藝;二是記錄阿炳的演奏;三是采集梵音。隨著秋季學期開始,楊蔭瀏帶回天津的錄音不僅...
-
頌樂華章:主旋律交響樂中的歷史認同與民族情懷
在世界音樂長河中,“頌”是源遠流長的。在西方有古老的“太陽神頌歌”(paean),中國也有古老的先秦祭祀樂舞,更有作為《詩經》三大部類之一的“頌”。至近代,“頌”得以不斷發(fā)展,并逐漸形成了一種在內容上旨在贊美、祝福,在形式上凸顯莊嚴、崇高的...
-
-
多元共“聲”
2023 年首屆杭州國際電子音樂節(jié)以“元點”為主題,標志初始,昭示新生。這場音樂盛會從立足經典傳承到瞄準產業(yè)應用, 再到探索科技前沿,以開放的學術姿態(tài)和全方位的行業(yè)視角成功構建了一個電子音樂藝術創(chuàng)作與音樂科技研發(fā)的交流平臺。在音樂節(jié)的九場音...
創(chuàng)作研究
-
-
中樂指揮的人才搖籃
新人輩出 期盼已久的香港第四屆國際中樂指揮大賽于2024年7月18日—27日在香港舉行。本屆賽事的初賽已于2019年12月在上海舉行,共17位選手入圍。因疫情推遲了四年,方于今年得以完賽。比賽歷經復賽、準決賽、決賽的激烈博弈,各個獎項最終見...
-
塑樂行箏
近百年前,劉天華先生提出了“國樂改進”之藝術觀,從此開啟了國樂在創(chuàng)作、表演和理論方向的艱辛探索。一個世紀后的今天,我們依然面對著“國樂改進”的命題:民族器樂創(chuàng)作者、演奏者、教育者和學習者想要以怎樣的方式傳達出怎樣的聲音? 民族器樂舞臺表演空...
表演藝術
-
-
冀中音樂會術語群研究
中國民間音樂的術語、習語、樂語、話語、行話等,可謂中國傳統(tǒng)音樂、民族音樂學界持續(xù)多年的“熱點”。1978 年后(各省卷基本出版)持續(xù)30 年的集成工作和相關樂種、歌種、曲種、劇種的個案音樂民族志延伸,民間音樂術語得到了廣泛的采集和記錄?!吨?..
-
-
論中國民間圓笙的音位流變及設置原則
笙存在著因流傳的地域不同而產生的音位差異性現(xiàn)象, 本文旨在對中國民間圓笙音位在歷史長河中的流變軌跡進行系統(tǒng)性梳理,通過對比分析揭示音位間的內在聯(lián)系,并深入探究其背后隱含的設置原則。 一、中國民間圓笙的形制衍變及音位流變 在論述前,需先說明三...
民族音樂
-
-
哭宋光:送恩師別大先生蒙恩遠行,期盼下一個路口再相會……
敬愛的趙宋光先生久病不治, 于2024 年8 月17日黃昏17 時30 分在廣州家中平安離世。所有曾經接受過他授業(yè)、解惑、傳道的人,失去了一位足以對人生產生影響的恩師; 一個有為學、為事、為人示范意義的大先生,別離世人遠去。為表達我的深切悼...
-
一個有趣的人走了……
趙先生走了!那天,田青對我說:“知交半零落”!我心中頓生凄愴。過了一會兒,他又說:“再也沒有這樣有趣的人了! ”我傷心地說:“是的! ” 是的,他是個有趣的人,且他的有趣也是非常獨特的。記得趙先生第一次進入我的視野,是讀他的《數(shù)在音樂表現(xiàn)手...
-
光耀大地 愛灑草原
“沃根奧其”是趙宋光先生的蒙古族名字,為“原初的火種”“第一朵火花”之意。1976 年,烏蘭杰先生為恩師想了這個名字, 一來趙先生名字中“光”和曾用名“方耀”,有“奧其”(火種)之意,二來以此示喻趙先生對草原音樂學術的奠基性貢獻。趙宋光先生...
樂海鉤沉
-
-
20 世紀下半葉以來英語著述對tonality 一詞的理解
一 中文的音樂理論語境中,“調性”(tonality)一詞很常用,被認為是一個最基本的有關音樂的初級知識。但正是這個看起來極為普通的概念,背后卻隱藏著西方音樂的驚天秘密。這個秘密被掩蓋,在于“調性”和“調”(key)這兩個概念很容易被混淆。...
-
關于構建中國音樂自主知識體系的思考
2022 年4 月25 日, 在對中國人民大學考察時,習近平總書記進一步強調,“加快構建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 歸根結底是建構中國自主的知識體系”,為新時代中國哲學社會科學研究指明了方向。在此背景下,構建中國音樂自主知識體系就是新時代賦予音...
音樂學探索
-
-
施尼特凱的時代
2024 年11 月24 日是阿爾弗雷德·施尼特凱(Alfred Schnittke,1934—1998)誕辰九十周年的日子。早前,俄羅斯聯(lián)邦文化部宣布,今年將陸續(xù)舉辦包括音樂會、音樂節(jié)、展覽、學術會議等在內的百余項活動, 以紀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