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目錄
-
-
導讀
科舉制度,如一顆種子,在歷史沃土中扎根生長,歷經(jīng) 1300 余年風雨,成為中華文明獨特的制度標識。美國漢學家卜正民認為:“科舉是中國的第五大發(fā)明?!钡榔屏诉@一制度的世界意義。 魏晉南北朝時期,“上品無寒門,下品無士族” 的門閥制度如鐵幕般籠...
導讀
-
-
科舉廢止后,傳統(tǒng)讀書人都去哪了?
1905年9月2日,在張之洞、袁世凱等地方督撫的強力要求下,清王朝實際上的最高統(tǒng)治者慈禧太后頒布諭旨: “著即自丙午科(1905)為始,所有鄉(xiāng)會試一律停止,各省歲科考試亦即停止。” 自此,在中國推行了1200多年的科舉制度被廢除了。 自隋煬...
-
-
科舉制度能選拔出真正的人才嗎?
科舉制度:傳統(tǒng)中國社會的官員選拔 耶魯大學的中國史教授芮樂偉出版過一本書,叫作《開放的帝國》(The Open Empire)。這和我們所了解的古代中國是“封閉的帝國”形成了鮮明的對照。 因為中國有科舉制度,給下層人留下了上升的空間,這與封...
-
-
十三不靠的科舉作文題
對現(xiàn)在的學生來說,一生中最大的考試就是高考。而對明清時代的讀書人來說,科舉算得上是他們的高考—不過科舉沒現(xiàn)在這么多科目,考的只是八股文,應該算是古代高考作文。 和現(xiàn)代作文不太一樣的是,八股高考作文對格式有嚴格要求,設有專門模板,一共八段:破...
-
-
八股文前八股文
八股文是明清兩代科舉考試中固定下來的文體形式,主要是必須有兩兩相對的八“股”,也就是八段文,成為四對,前面有“破題”一句,接“承題”一兩句,再加“起講”幾句,總之是固定的“破題”“小講”加八“股”四對。這是明朝中葉大約十五世紀時才確定的。那...
-
-
清代科舉考試有多難?
清代科舉考試之殘酷,與今天的高考相比,有過之而無不及。就拿會試來說,一是科次少,??迫暌豢疲由隙骺?、加科,平均兩年多才考一次。二是每科錄取人數(shù)少,多則400人左右,少則不足百人。因此,對于絕大多數(shù)讀書人而言,一旦踏上科舉之路,其艱難程度...
-
-
科舉悲喜錄
自科舉創(chuàng)立以來,其中不乏此悲彼喜的事,尤以明清為多。本文擷取其中數(shù)例,以饗讀者。 姓名的悲喜 光緒二十九年(1903年)癸卯科考,第二年是慈禧七十大壽,主考官孫家鼐等人,為討好慈禧,決意在進士中找一個祝壽的名字做魁首。殿試之后,原擬一甲第一...
視點
-
-
在民國上大學要花多少錢?
民國時期大學的學費是不一樣的,從幾十塊大洋到二、三百塊大洋不等。 1932年,北京頤和園附近掛甲屯的居民,家庭年收入不到兩百塊大洋,最基本的飲食開銷就要花掉一百零五塊大洋,一年到頭最多只能攢下十幾塊大洋,供孩子讀中學都讀不起,何況讀大學? ...
-
-
大學給了我一生中最充裕的自由時間
在上世紀的最后一年,令人厭煩的中學的大門終于在我們身后關上了。我們勉強通過了結業(yè)考試——究竟我們從數(shù)學、物理和經(jīng)院哲學中學到些什么?——很榮幸地穿上莊重的黑禮服,聆聽校長激昂慷慨的演說,說我們已長大成人,今后就應該勤勤懇懇、踏踏實實地工作,...
-
-
讀AI的二本生畢業(yè)了,但沒上桌
在AI行業(yè)春天到來之前,國內各類院校便開始布局開設AI專業(yè)。超過500所高校獲批開設人工智能專業(yè),其中包括了許多二本院校。隨著二本院校人工智能專業(yè)的第一批畢業(yè)生走到就業(yè)季,他們中的一些人,發(fā)現(xiàn)自己處于尷尬的位置。畢業(yè)后,他們難以進入行業(yè)的核...
大學之大
-
-
茫茫這個美麗的詞
茫茫,意指廣闊,深遠,空曠。一個如此美麗的漢語詞匯,我非常喜歡使用的形容詞之一?!盎牟莺蚊C?,白楊亦蕭蕭”。“白云何渺渺,天地何茫茫?!薄懊魅崭羯皆溃朗聝擅C??!薄吧细F碧落下黃泉,兩處茫茫皆不見?!薄白聿怀蓺g慘將別,別時茫茫江浸月?!薄疤?..
-
-
文字
我父親教我認字的招數(shù)極多,我不知道將來是否應該照樣移植到你的身上。這一點著實令人困惑——我猜想我能夠認得的字都與一連串定型定性的故事有關,這于是形成了我對個別文字的成見。如今我看見“信守”二字,總會想起黑社會、幫派、械斗,還有跟長相兇惡的人...
-
-
用一碗魚丸湯來換
當我還是小孩時, 世界上最美味的食物, 是牯嶺街一間小面店的福州魚丸。 吃魚丸湯, 從來都是舅舅帶我去的。外公外婆生有二女一男, 長女是我娘, 長子是舅舅。舅舅的生活不算穩(wěn)定, 總讓外公外婆發(fā)愁。每次他回外公家, 二老總要苦口婆心地訓勉一番...
-
-
商青銅立人像
1986年盛夏, 三星堆二號祭祀坑的考古隊員在灰燼中發(fā)現(xiàn)一截斷裂的青銅手臂,臂膀長達50厘米, 手指以夸張的弧度環(huán)握。當專家們將 100多片碎件拼接復原,一尊高達2.62米的青銅巨人赫然矗立:他頭戴日月星辰冠冕,身著三層華服,赤足踏在四神獸...
-
-
馬家窯文化半山類型“菱格紋”
“菱格紋”首創(chuàng)于馬家窯文化半山類型,以其流行的廣度和極高的辨識度,成為半山類型最具代表性的經(jīng)典紋樣。 菱格紋有多種形態(tài),經(jīng)典樣式以豎向分割帶作為中心線,切出左右兩個完全相同的矩陣,分割帶統(tǒng)一使用紅色,矩陣清一色黑色,形成紅黑分明、對應平衡的...
-
-
北宋·瑞鶴圖
瑞鶴圖 北宋 趙佶 絹本設色51cm×138.2cm 遼寧省博物館藏此幅作品是中國繪畫歷史中的名作,作者是宋徽宗趙佶( 公元1082一1135年)。趙佶治國昏庸無能,是一個不稱職的皇帝,但在藝術上卻作出過重大貢獻。他即位時年十八歲...
-
-
背影
幾乎在每個起霧的清晨, 我都會想起在云臺山的那個午后。山雨詭譎,我和父親上山的時候還晴空萬里,中午時分,我們快要爬到山頂了卻突然下起雨來。我和父親一起在山中的亭子里避雨, 一直到下午兩三點, 雨才停。收拾好東西下山,濃霧已經(jīng)灌滿了山谷。 來...
-
“從零到一”才是最難的一步
第一步總是最難的,害怕失敗,感覺任務重,需要得到激勵,其實我們不需要想太多,只需要數(shù)1 2 3 開始做就行,而且只有做了,才會產(chǎn)生反饋:也沒那么難嘛。然后激勵推動進一步行動,反復如此。 “從零到一”才是最難的一步。遇到難辦的問題時,不要只是...
-
為自己建一個“場”
說話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我們天天都在說話,并且不見得我們是會說話的。我們說了一輩子的話, 試問有幾句話是說得特別好的? 我們對人家說話, 是不是每一句都能使人家心服? 我們對人家辦交涉, 是不是自己能夠完全占得了勝利?“ 辯士的舌鋒”“ 三寸...
-
停止內耗的方法
我有一個屢試不爽的停止內耗的方法, 那就是不去分析對方的動機。 成大事前, 你研究自己就好了: 你想要什么, 你想從對方那里得到什么, 你愿意拿出什么交換, 付出什么代價——你了解自己的真實需求就可以了。所以, 你先把自己的感受放在第一位,...
-
我們不是跳羚
在非洲生活著一種羚羊——跳羚, 偶爾可以看到它們成群狂奔,一起掉下懸崖摔死的場面。 它們往往數(shù)千只生活在一起,如果前面的羊把所經(jīng)之地的草都吃光,后面的羊就沒有草吃了。所以后面的羊總是往前擠,前面的羊被擠著擠著就跑了起來。 這時,后面的羊本可...
-
良知是什么顏色
“ 良知” 一詞出自《孟子》:“ 人之所不學而能者,其良能也;所不慮而知者,其良知也?!?后來, 王陽明繼承孟子的良能良知學說, 將其發(fā)展為良知之學, 即良知與致良知。他認為, 人的是非之心, 無須思慮便可知道, 無須學習便能具備, 這就是...
-
美麗的水
美麗的水,泛著白光而又顯得蔚藍的水,唱著往昔的歌, 源源不斷從棕色的山間潺潺流淌出來。灌木叢中到處是成群的山雀, 遠處的軍號聲已傳不到這里。那充滿魔力的白晝和黑夜、清晨和傍晚、晌午和黃昏在這兒又重新組合成偉大莊嚴的時間, 善于忍耐的世界的心...
-
-
效率陷阱
你有太多做不完的事,于是就嘗試在有限的時間里盡量多做一些,但結果卻很諷刺,有更多的事情向你撲來。 你越是拼命安排時間想做完所有事,越是發(fā)現(xiàn)自己將大部分時間花在了最沒意義的事情上。 你越是堅信能找到時間做完所有事,就越是感覺不到有審視自身, ...
美育
-
-
陪讀的日子
一推開門,聞到一股白菜葉子的腐爛味。門窗緊閉,略為腥酸的腐敗味充斥了整個屋子。在屋子的東墻角,一張鋪開的編織袋上碼著一堆白菜,這是一個月前我從百里外的老家,用摩托車捎來的一捆白菜的剩余部分。上面的一層,葉子已泛黃,因為縮水而緊緊地抱在一起,...
-
-
厚樸
厚樸是“我”的大學室友,也是“我”的好兄弟。他來自農村,有著娃娃臉和酒窩,對一切充滿熱情,是一個充滿幻想的理想主義者。與厚樸相反,“我”是一個務實、有規(guī)劃的人。在其他同學努力學習、打工實習的時候,厚樸參加各種社團,如街舞社、跆拳道社、詩歌社...
-
-
歸園田居后的辛酸
我們知道,當一個度假的旅客,會覺得田園很美、很浪漫,但要靠田園生活,卻是很辛苦,甚至很辛酸的。試想:春耕夏耘秋收冬藏,哪一種農務不用大量勞動?哪一個季節(jié)沒有天災的威脅?一旦遇到旱災、水患、病蟲害,幾個月來的心血就要付諸東流,辛苦白費的痛心當...
生涯
-
-
地圖為什么總是上北下南
墨卡托投影地圖從開始接觸地理,我們就接觸了地圖,記住了“上北下南左西右東”,那么,地圖就應該上北下南嗎?這是又一個約定俗成、極少有人會質疑的慣例,現(xiàn)代地圖幾乎清一色的上北下南,極少有人挑戰(zhàn)南北方向。這是“自古以來”的傳統(tǒng)嗎?似乎是這樣。古代...
-
-
清朝滿族親貴如何習得漢語
《御制增訂清文鑒》書影 作為中國歷史上最后一個封建王朝,清朝統(tǒng)治者以“國語騎射”維護民族性,又通過“尊儒崇經(jīng)”實現(xiàn)滿漢文化的融合。在這樣的治國方略下,清朝滿族皇親貴戚是如何研習漢語的呢?這段獨特的語言學習史亦如一面鏡子,從中能窺見滿漢民族文...
-
-
天氣塑造著你我
1993年,在美國西南部的四州交界地區(qū),10個納瓦霍印第安人出現(xiàn)了類似流感的癥狀,肺部積液并最終死去。得病之前他們都是健康的年輕人。這樣的致命疾病對于納瓦霍部落來說不是第一次,1918年和1933年也有過類似事件的報道。這些怪病困擾了醫(yī)學界...
通識
-
-
老師記
我的初中班主任當年是全校出了名的毒舌。我們班八十多個同學,沒有不被他挖苦過的。還給每個同學都取了外號。比如說李娟,他管她叫“豬頭小隊長”。據(jù)同學燕子回憶,他有一次表揚班上一個小個子男同學:“李某某啊,你千萬要自信啊!其實你真的還是可以(不錯...
-
-
當海子想象“面朝大海,春暖花開”的時候
《面朝大海 春暖花開》,也許是海子的詩里面流傳最廣的一首。有人為它譜了曲,唱成了歌;它被選進幾種版本的中學語文教材。有的人只讀了海子的一首詩,就是它。 這個秋季,我在芝加哥大學東亞系講課,其中一門是“近二十年來的中國文學”,專門講一次海子的...
-
-
《水滸傳》該不該給孩子看?
這個話題,注定會很沉重。 首先,看到這個題目,你可能覺得很奇怪:《水滸傳》不是學校指定的必讀書嗎,不是四大名著之一嗎,為什么不能給我們看? 事情沒有那么簡單。其實只要你從頭到尾通讀過《水滸傳》,就會發(fā)現(xiàn),里面有許多很殘忍、血腥的場面。 比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