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骨法”到“書法”
——論晉唐“骨法用筆”繪畫趣味觀之演變
[摘要] “骨法用筆”是歷代繪畫品評中的重要原則。晉唐以來,其含義在不斷發(fā)生著演變。本文以東晉顧愷之提出的“骨法”、南齊謝赫提出的“骨法用筆”以及唐代張彥遠引用謝赫“六法”后提出的“書畫用筆同法”作為三個節(jié)點,對繪畫中“骨法用筆”這一法則在晉唐以來的含義發(fā)展進行梳理。這一法則含義變化的背后,是不同時期流行畫風與趣味之演變。(剩余9514字)
試讀結束
目錄
- 情懷構筑“寫意精神”...
- 藝術需要理性的張力...
- 寫照生活處,傳神實有靈...
- “中國特色美術學”的時代演進...
- 中國畫如何邁入“學術社會”...
- 守“舊”與創(chuàng)“新”的時代之辯...
- 從“骨法”到“書法”...
- 《益州名畫錄》書名考辨...
- 鑒藏、交游與題識:管窺故宮博物...
- 孔廣陶《岳雪樓書畫錄》的體例與...
- 陶冷月畫事三考...
- 從文藝復興繪畫的式微看中國肖像...
- 陜西澄城出土商代龍紐玉印圖像綜...
- 南朝畫像磚“滿瓶蓮花”紋飾之管...
- 明清時期道教宮觀建筑的材料梳理...
- 書法“線條”再檢討...
- 雪盡馬蹄輕...
- 權威的聲音:對博物館構建主義教...
- 當前美術館的美育實踐及發(fā)展策略...
- 插接結構在服飾設計中的應用研究...
- 走向民族自覺的現(xiàn)代創(chuàng)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