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與“有”的矛盾運動生成天下萬物
——《老子》第一章新解
“無”與“有”,是中華文化道家學派創(chuàng)始人李耳[1]代表作《老子》提出的一對重要哲學概念,二者的辯證關(guān)系成為中國古典哲學中的重要議題?!盁o”與“有”的矛盾運動生成天下萬物,成為《老子》的思想靈魂,集中蘊含在著作第一章而又貫穿于全書。李耳采用中國古代道家學派和名家學派[2]專業(yè)性很強的術(shù)語“道”與“名”,分析并講述“無”與“有”的矛盾運動規(guī)律,且置于全書首章,賦予其潛在的“總序”功能,思想深刻,語言精妙,耐人品味,漢代司馬遷甚至以“微妙難識”[3]來評價。(剩余6194字)
試讀結(jié)束
目錄
- 在中國現(xiàn)當代文學園地里耕耘與拓...
- 興趣、思想、情懷:人生論美學的...
- 中國當代美學研究成果動態(tài)的最新...
- 佳偶姝麗與物候節(jié)令...
- 自媒體文藝評論模式創(chuàng)新與文藝消...
- 符號·文本·...
- 詩性電影的美學探析...
- 圖像表征、符號隱喻與政治認同...
- 中國新主流電影社會美育建設的價...
- 世俗日常、革命話語與傳統(tǒng)堅守...
- 論《牡丹亭》與《長生殿》中的愛...
- “無”與“有”的矛盾運動生成天...
- “出位之思”:雜技劇《日之光》...
- 破圈與重構(gòu):普通高校公共藝術(shù)教...
- 閱讀立美:兒童文學培育兒童健康...
- 文學與現(xiàn)實的交集...
- 巔倒與畸變的變幻敘事:熱奈特的...
- 論中國新詩史料建設中的新詩手稿...
- 中國新詩文獻注釋工作論略...
- 有“評”為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