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粵味”融變:《粵謳》英譯本譯者行為“務實”探究
摘要:《粵謳》是清代文士招子庸輯錄而成的民間曲藝集。1992年,Peter T. Morris重譯《粵謳》。本文以內容分析為方法,以NVivo12為輔助質性分析軟件,以譯者行為批評理論為牽引,以翻譯外因素,即譯本緒論中譯者的翻譯目的為線索,在翻譯內探尋《粵謳》英譯本中的譯者行為特征。NVivo12統(tǒng)計數(shù)據(jù)顯示:譯者行為在詞匯層面,使用易于讀者拼讀的劉錫祥粵語拼音方案,對富含文化意象的地名和人名以音譯為主,同時加以注釋;在方言用詞的英譯上,大體采用意譯策略。(剩余12578字)
目錄
- 論“租客故事”在香港電影中的敘...
- “向北方”與“在香港”...
- “粵味”融變:《粵謳》英譯本譯...
- 黃修己先生學術研究暨中國現(xiàn)代文...
- 語重心長的叮囑...
- 《中國現(xiàn)代文學研究通史》與中國...
- 黃修己先生學術研究述略...
- “薪火相傳,守正創(chuàng)新”...
- 個人情感、歷史書寫與人類情懷:...
- 中式奇幻探險的跨媒介敘事...
- 中國當代小說語言感覺化的探索與...
- 歷史敘事之上的審美重構...
- 《珠江人家》評論小輯...
- 時代精神和民族命運的廣東表達...
- 《珠江人家》:主流價值的地域文...
- 論《珠江人家》的革命敘事與紅色...
- 論中國抗疫題材UGC紀錄片的創(chuàng)...
- 廣東音樂的文化主體性...
- “別有香超桃李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