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爾納《天堂》的隱喻敘事與殖民創(chuàng)傷
〔中圖分類號〕I561.07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47-662X(2022)06-0067-09
2021年諾貝爾文學獎頒給了坦桑尼亞作家阿卜杜勒拉扎克·古爾納(Abdulrazak Gurnah,1948— ),一時間引起軒然大波,絕大多數(shù)普通讀者竟然不知道古爾納是何方神圣。其實,在中國外國文學研究界,古爾納早已被列入重點研究作家之列,中國首個非洲文學研究國家重大項目就辟有專章探討古爾納的小說創(chuàng)作。(剩余12382字)
試讀結(jié)束
目錄
- 學科史視野下的方法異化、計算想...
- “目觀”文化與中國寫人文論的統(tǒng)...
- 制度變遷與社會主義基本經(jīng)濟規(guī)律...
- 法律與金融關系的理論邏輯...
- 算法賦能的場景議題與應用框架...
- “賦能”與“擠出”雙效應下數(shù)字...
- 文化的過渡與文學的新生...
- 古爾納《天堂》的隱喻敘事與殖民...
- 善抑或惡:人工智能的根本倫理問...
- 人工智能會超越人類智能嗎?...
- 發(fā)展本質(zhì)的反思與“后物質(zhì)時代”...
- 侯外廬與馬克思主義哲學原理的中...
- 空間正義視閾下中國交通發(fā)展的戰(zhàn)...
- 同盟怠工策略(sabotage...
- 史表隱退問題新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