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的“去中心化”是一張“圈內人”的入場券
上一次給《畫刊》供稿,還是農歷乙亥豬年。那是一篇命題作文,大意是要求“但寫青詞,不務正業(yè)”,很有一些頑皮的痛快感。我一開始的念頭是寫一個應景的閑篇,聊聊有關豬肉的料理,計劃是從旱廁、蘇東坡談到汪曾祺,卻因為清蒸的做法不合時宜而被退稿。無奈湊了湊時政的熱鬧,借著“川大統(tǒng)領”首個任期里退出“中導條約”的由頭,談了談條約背后軍事技術的發(fā)展與當年戰(zhàn)役考量上的“小九九”,也算是圓了一個20年資深軍迷的嘴癮。(剩余4548字)
試讀結束
目錄
- “人為”:造與破"M...
- 易破且勇敢,扎人且堅韌:訪談...
- 趙敏又:真實與虛幻交織下的自我...
- 小白書:一次“白”反擊Litt...
- 白書夜談WhiteBookNi...
- 弗朗西斯·哈斯克爾與...
- 白墟失物聲明...
- 在虛無與影像之間,妄想一場自由...
- 涂鴉、休耕地與不完美的藝術...
- 藝術的“去中心化”是一張“圈內...
- 小紅書,小白書...
- 中國文化對世界的貢獻...
- 媒介活性與數(shù)據人文...
- 歌與泣:憂傷是恒定的宿命(下)...
- 創(chuàng)作與收藏的‘當代性’突圍:對...
- 畢加索的《宮娥》(上)...
- 一場游戲一場夢...
- 科技藝術:跨學科到超學科的實踐...
- 為了異見的語言與行動:奧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