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現場到研究:藝術批評的退路
最近參加了幾場關于藝術批評的論壇,老一輩的“批評家”們多在感慨年輕的寫作者越來越脫離現場而轉向批評史和理論研究。之所以會有這種感慨,一方面是老一輩們本身已經遠離現場,未能看到那些置身現場的寫作實踐;另一方面則是他們仍停留在藝術批評、藝術史和藝術理論三分的“傳統(tǒng)”學科觀念中,忽視了研究與現場的關系。甚至某種意義上,正是由于他們這一代未能將藝術批評納入學術系統(tǒng)之內,也未能為批評掙得一份應有的獨立,才進一步加劇了批評的浮萍化。(剩余5347字)
目錄
- 新年致辭:共生,2025...
- 展訊...
- 水果當早餐...
- 文藝復興時期的藝術與文化:藝術...
- “文藝復興”系列講座結題演講...
- 圖像作為科學的歷史報告與圖像詮...
- “繼續(xù)藝術史”...
- 文藝復興肖像畫的不透明性:觀看...
- 新時代藝術管理與美術館的創(chuàng)新路...
- 基于場景理論的藝術介入鄉(xiāng)村研究...
- 張杰的空間敘事與劇場化呈現...
- 無意味的形式...
- 肉 償...
- 從現場到研究:藝術批評的退路...
- 薤谷石窟:甘肅河西走廊早期石窟...
- 全球語境中的三個“世界劇場”:...
- 如何批評藝術(四)...
- 十二生肖用色(上)...
- 祭酒女神與古希臘藝術的分形原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