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理斐與廣學會本色化轉(zhuǎn)型研究(1919-1929)
關鍵詞:季理斐;廣學會;本色化;轉(zhuǎn)型路徑
“本色化”(indigenization)是指兩種異質(zhì)文化碰撞之際,外來文化與本土文化相互磨合,不斷變遷適應,最終落地生根為本土文化的過程。廣學會是近代傳教士在華創(chuàng)辦的規(guī)模最大的出版機構(gòu),自1887年成立以來長期由洋人把持,直至20世紀20年代才在季理斐的主事下逐步實現(xiàn)中西共治。(剩余10445字)
試讀結(jié)束
目錄
- 再說漢學、虜學與中國學...
- 羅明堅早期運用中文文獻中的漢語...
- 羅明堅拉丁文獻《仁義禮知信》探...
- 羅明堅和一首有關他的佚名拉丁文...
- 滿漢合璧《清文啟蒙》域外流布考...
- 俄羅斯?jié)h學視野中的唐代女性詩歌...
- 俄羅斯?jié)h學家巴斯曼諾夫譯中國古...
- 制造乾隆:近代西方繪制乾隆帝畫...
- 季理斐與廣學會本色化轉(zhuǎn)型研究(...
- 方志彤的龐德“析字法”研究及其...
- 貝塚茂樹的中國史研究...
- 論蕭萐父與溝口雄三明清之際思潮...
- 法國當代宋史研究:跨學科趨勢及...
- 世界漢語教育史研究:二十年發(fā)展...
- 從“外國學”到“中外互鑒之學”...
- 中國學與歐洲的中國觀...
- 《國際漢學》研究的旨趣:中華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