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精神需要及其與精神生活的關系
[摘要]學界對精神需要研究較少且缺乏共識。從人類本性上看,精神需要是人類在進化過程中逐漸形成的使人超越動物從而成為真正意義上的人的高級心理需要,具有后發(fā)性、激發(fā)性、跨越性和規(guī)導性等特點。對終極事物的關切、對理想人生的向往、對人生價值的追求構成精神需要的核心結構,其支撐結構包括知識、觀念、意識、情感和意志等基礎心理因素,這些因素通常并不直接表現(xiàn)為精神需要。(剩余15854字)
試讀結束
目錄
- 中華倫理文明傳承視域下道德榜樣...
- 人類文明新形態(tài)視域下的中華倫理...
- 論中國式現(xiàn)代化以人民為中心價值...
- 馬克思、恩格斯對資產階級愛國思...
- 論精神需要及其與精神生活的關系...
- 論道德憤怒的正當性...
- 中華傳統(tǒng)家禮文化及其時代價值...
- 墨家“兼愛”觀的公益慈善倫理意...
- 當代俄羅斯倫理學學科發(fā)展與創(chuàng)新...
- 阿倫特論政治判斷力:自主性和多...
- 從GPT-4看人工智能的進化約...
- 人類基因增強的“善惡交織”及其...
- 算法公平問題及其價值敏感設計的...
- 兒童權利保護的倫理意蘊...
- 論中國軍人的政治忠誠...
- 從倫理自覺看人類衛(wèi)生健康共同體...
- 建筑倫理精神探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