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出上海:《繁花》的詞與物創(chuàng)新
內容提要:《繁花》通過雙線敘事將“為政治”與“為人生”編織起來,重新結構改革開放前后作為歷史“中間物”的城市。先是寫物繪圖構造出這一上海形象,然后提取“上海性”形成新言說,將地域性、傳統性、日常性升格為中國性、當代性、文學性,從而走出上海。這樣從寫物繪圖到言文相融、音字聯用的《繁花》經驗,形成建構地方又走出地方的“詞與物”啟示錄。(剩余8337字)
目錄
- 共和國文學中的山東經驗...
- 馬克思主義美學的中國問題與習近...
- 歷史敘事的建構與現實主義的創(chuàng)新...
- 又見“小說式報告文學”...
- 縣城文學,表達當下復雜中國的新...
- 地方經驗與記憶的詩學...
- 論魏紹馨先生的文學史研究與著述...
- 小敘事與大情懷...
- 論《鐵道游擊隊》的主體關系及其...
- 闖入者、現代性幽靈與自我教育...
- 走出上海:《繁花》的詞與物創(chuàng)新...
- 時代光芒閃爍在邊疆建設的高原上...
- 藍予長篇小說《蘇醒》:世俗劇與...
- 晚生代的“內”與“外”...
- 從劉紹棠到徐則臣:運河文學書寫...
- 新世紀西部小說的女性書寫...
- 兒童視角與“60后”作家創(chuàng)作...
- 歷史轉折中的啟蒙神話及其限度...
- 1983年的還鄉(xiāng)想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