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的普遍性與特殊性:馬克思歷史辯證法新視角
——基于普殊同社會批判理論
摘 要: 歷史的普遍性與特殊性關系問題是馬克思歷史辯證法的熱點問題,學界以實踐本體論為基礎所持有一個基本共識是,具體情境中的特殊性孕育著普遍性。莫伊舍·普殊同(以下簡稱“普殊同”)獨創(chuàng)性地從關系本體論出發(fā),批判了傳統(tǒng)馬克思主義基于實踐情境的準自然主義社會本體論,提出要以抽象勞動為中介來論證資本主義社會關系的歷史特殊性,進而闡明了資本主義是一種黑格爾意義上的獨特統(tǒng)治體系。(剩余17716字)
目錄
- 小微企業(yè)政治關聯(lián)如何影響技術創(chuàng)...
- 促進科技型中小企業(yè)研發(fā)人員創(chuàng)新...
- 基于CiteSpace的近十五...
- 視覺修辭理論下歷史紀錄片《中國...
- 大革命時期中國共產黨領導婦女運...
- 全面抗戰(zhàn)時期陜甘寧邊區(qū)的反貧困...
- 陳師曾美育思想研究...
- 黨的三個“歷史決議”融入大學生...
- 黨史學習教育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
- 新時代紅色文化元素在城市展園設...
- 歷史的普遍性與特殊性:馬克思歷...
- 馬克思主義異化論視域下人工智能...
- 新時代共同富裕的馬克思分配正義...
- 人格權保護禁令中“難以彌補的損...
- 訴源治理視域下法院角色定位的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