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編輯組稿與當代文學審美塑形
內容提要:1950—1970年代,期刊編輯的組稿彰顯出濃厚的政治功利色彩。組稿對象的確定、政治產出的追求以及文藝界領導的直接介入等,充分表明期刊組稿中“政治”正確的重要性以及“政治”誤判可能導致的嚴重后果。新時期以來,編輯組稿的意識形態(tài)性、心理動機以及主體性都發(fā)生了顯著變化。在組稿對象、組稿內容的選擇上享有更大的自主權,同時干擾編輯組稿的因素更多樣、更隱蔽,深刻影響了當代文學審美形態(tài)的塑形。(剩余12055字)
目錄
- 中國文化本位主義的理念與反應...
- 師陀與京派...
- “解放敘事”的另一副面影...
- 期刊編輯組稿與當代文學審美塑形...
- “獵奇”與“迎合”之間:“自發(fā)...
- 基于文學期刊全貌考察下的新時期...
- 生產如何斗爭:草明工業(yè)小說與解...
- 情感政治與“十七年”工業(yè)題材小...
- 從“人民的文學”到“人的文學”...
- 21世紀詩歌的生長趨向...
- 微型小說的命名與理論困境及《小...
- 當代兒童文學中的頑童形象及“鬧...
- “盜獵”《繁花》:從小說到電視...
- 編者的話...
- 懷念劉錫誠...
- 錫誠,文化史不會忘記您...
- 豐碩的成果 非凡的貢獻...
- 《紅磚樓》:羅偉章的“建筑史”...
- 眼納千江水,筆下有乾坤...
- 歷史的考掘與生命的復歸...
- 區(qū)間的交疊...
- 大地的寓言...
- “認知高于表現”...
- 論王方晨鄉(xiāng)土小說的現代性反思與...
- 謎語、迷失、迷惑,也迷人...
- 編后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