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語言文字學著作導讀
- 《老年人口語非流利現(xiàn)象研究》由江西師范大學教授劉楚群獨撰,光明日報出版社2021年6月出版。該書獲江西省第二十次社會科學優(yōu)秀成果獎二等獎。該書主要研究老年人口語非流利現(xiàn)象的表現(xiàn)形式及相關特征,并探討衰老對口語非流利現(xiàn)象產出的影響,以此窺測老年人語言能力的變化情況。具體來說,該書共分析了六類非流利現(xiàn)象。第一類,冗余性重復,是指說話人非可控的或無意識的重復,如“特特特特特別的重要”。第二類,填塞語,是指填塞
-
- 語言文字學著作導讀
- 貴州的彝語文獻資料十分豐富,學界的研究大都集中于彝文或彝文文獻,而對彝語本身的研究重視不夠,尤其是彝語東部方言,更是彝語研究中的薄弱環(huán)節(jié)。彝語東部方言主要分布在貴州省黔西北的畢節(jié)和盤州,以及與黔西北毗鄰的云南昭通、廣西隆林等地區(qū)。需要指出的是,隨著現(xiàn)代化進程的加快,彝語東部方言大多處于瀕危狀態(tài),對這些方言進行搶救性調查、系統(tǒng)性整理和科學性研究,已是刻不容緩?!兑驼Z東部方言參考語法》由副教授翟會鋒獨撰
翟會鋒 -
- 清代文字學大師段玉裁
- 張杜西京說外家,斯文吾述段金沙;導河積石歸東海,一字源流奠萬嘩。這是清代著名思想家、詩人龔自珍稱頌他的外公段玉裁的詩句。段玉裁(1735—1815年),字若膺,號懋堂,又號硯北居士,江蘇金壇縣人,清代乾隆舉人。任貴州玉屏、四川富順、南溪、巫山等縣的知縣。而他一生的成就則在學術上,被譽為清代著名文字訓詁學家、經(jīng)學家。段玉裁是清代乾嘉學派的中堅人物,一生著作極其豐富,著名的有《說文解字注》《六書音韻表》《古文尚
龍悅 -
- 新時代文字學研究的新使命
- 全面總結傳統(tǒng)文字學及其現(xiàn)代轉型發(fā)展的歷史經(jīng)驗,深入發(fā)掘其學術價值和當代意義,應作為新時代推進文字學發(fā)展的歷史起點。
黃德寬 -
- 文化視野下書家的文字學修養(yǎng)
- 首先,從學術研究的角度看,文字學是研究文史類知識的基礎,對《說文解字》的學習是必不可少的。從《說文解字》入手,這是文字學研究的起點,也是重點。
孫越 -
- 論文字學的現(xiàn)代轉型與學科發(fā)展
- 此外,裘錫圭《文字學概要》的主要內容也是關于古文字學方面的。
黃德寬 -
- “雙創(chuàng)”背景下的文字學教學探索
- (三)文字學課堂教學信息化程度較低文字學作為一門源遠流長的學科,學習研究歷史悠久,可以說從有意義的符號出現(xiàn),文字研究就不曾間斷,文化內涵豐富,導致文字學課堂一般以PPT
陳曼琳 李曼 趙愛武 -
- 淺談文字學知識應用于古文教學
- 雖然將文字學知識應用于語文課堂能夠使語文教學添彩,使課堂變得生動有趣,豐富學生知識體系,但現(xiàn)實十分缺少能夠靈活駕馭文字學知識運用于現(xiàn)實課堂的教師。
周曉冰 -
- 高校書法專業(yè)文字學課程現(xiàn)狀分析與教學構想
- 通過系統(tǒng)學習文字學,學生能夠將文字學與書法相結合,并學會從文字學視角探究書法,促進學生全面提升書學研究能力。
吳亞賓 -
- 開創(chuàng)新時代古文字學發(fā)展的新局面
- 隨著古文字工程的全面展開,我們相信,新時代的古文字學必將開創(chuàng)其發(fā)展的新局面。
黃德寬 -
- 論“古文字學”強基計劃對高中語文教學的啟示
- 就“古文字學專業(yè)”而言,高中語文教師可以在以文言文為主要依托的教學模塊,嘗試將“古文字學”知識引入教學,使學生從根本上提升古文字釋讀、理解能力。
賴逸平 -
- 中國文論關鍵詞“體”的文字學考察
- 引用格式: 孫盼盼.中國文論關鍵詞“體”的文字學考察[J].西南交通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24,(4):121-134.
孫盼盼 -
- 文字學在語文教育中的應用與體現(xiàn)
- 因此,筆者選取了中學語文課程中的經(jīng)典案例,分析其中漢字、詞語等方面涉及的文字學知識,旨在揭示文字學知識對于幫助學生深入理解文言文的作用。
唐若帆 -
- 從文字學視角重讀《燭之武退秦師》
- 漢字從古走到今,經(jīng)歷了時代滄桑,見證了歷史更迭,除了具有表意的獨特屬性外,還附著不同時期人們的思想印記。因此,我國的古代典籍非常注重選擇特定的文字來記錄不同的歷史情境,表達記錄者的價值判斷??鬃泳幱喌摹洞呵铩芬约芭c之相承的“春秋三傳”都是“微言大義”“一字褒貶”的典例。《燭之武退秦師》往往被認為是展現(xiàn)論辯藝術的經(jīng)典名篇。然仔細揣摩,“燭之武退秦師”不單單是燭之武個人高超口才的展示,更蘊含著三個國家為
馬月亮 -
- “回首前塵豈勝悵惘”
- 錢穆唯一的文字學著作《文字學大意》印行于一九二四年,不為人所知;沈兼士的長文刊行于一九三三年,被論定為創(chuàng)始。
譚樊馬克 -
- 論出土文獻視域下的漢語詞源學
- 李冬鴿《出土文獻的同源詞族研究》用古文字學的“一手性”“現(xiàn)場感”裨補傳世文獻的闕失錯謬,以傳統(tǒng)語言文字學的學理統(tǒng)攝紛繁復雜的出土材料,為傳世文獻與出土文獻的結合,傳統(tǒng)語言文字學和古文字學的結合作出了很好的示范
陳曉強 王瑞霖 -
- 傳統(tǒng)語言文化類學科的交叉融合
- 文字學的進步促進訓詁學的發(fā)展東漢許慎寫出了第一部文字學著作《說文解字》,提出了較為系統(tǒng)的“六書”這一漢字結構理論,建立了形訓體系。
馬麗嘉 章平 -
- 清華古文字班與“冷門絕學”
- 黃德寬認為,這一學科成為冷門絕學的原因在于,一方面,一般高校培養(yǎng)的古文字學專業(yè)研究生,真正有能力從事古文字學研究的人并不多。
杜瑋 -
- 從傳統(tǒng)出發(fā),重構中國漢字學學科體系
- 這種情況跟傳統(tǒng)文字學包含語言學的情況完全相反了。吸收西方理論把文字學跟語言學分立是可以的,文字學不依附于文獻解讀也是可以的。
李運富 -
- 新高考和強基計劃背景下高中語文的教學思考和應對策略
- 因為部分高校明確規(guī)定了報考古文字學的語文單科成績要求。蘭州大學2020年強基計劃招生簡章中明確規(guī)定,報考古文字學專業(yè)的考生,高考語文成績不低于滿分值的80%,也就是120分。
郭小彥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