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目錄
-
-
秋色景明
“春光燦爛”這個詞,或許小孩子都會用,可見春天迷人的色彩是出了名的。而對于北京,這秋天的顏色同樣多彩,正可謂是北京之秋,秋色迷人,是光與影、建筑與自然、植物與人物色彩交融的秋天。如果說秋的信號是自然界中所有動植物共同合作的交響曲,那么使這一...
北京影像
-
故都的秋
在南方每年到了秋天,總要想起陶然亭的蘆花,釣魚臺的柳影,西山的蟲唱,玉泉的夜月,潭柘寺的鐘聲。在北平即使不出門去吧,就是在皇城人海之中,租人家一椽破屋來住著,早晨起來,泡一碗濃茶,向院子一坐,你也能看得到很高很高的碧綠的天色,聽得到青天下馴...
刊首薦讀
-
-
時間的回聲
2014年金秋,習近平總書記在文藝工作座談會上發(fā)表重要講話。這一重要講話,圍繞文藝工作的根本任務、指導方針、文藝與人民的關系、文藝創(chuàng)作方法、文藝與市場的關系等問題展開,為探索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發(fā)展錨定了價值航向。 2024年10月1...
-
文藝正當時
習近平總書記在文藝工作座談會上發(fā)表重要講話10周年座談會 發(fā)言摘錄 范迪安 中國美協(xié)主席 北京美協(xié)主席 時代性是從古到今,也包括世界各國、各民族的優(yōu)秀文藝作品都具備的共性特征,而人民性,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藝所具備的屬性,是中國文藝的獨特屬...
-
特殊的人文遺存:王府建筑群
深深庭院風景,看不夠胡同小巷宅門大院。漫漫古都光陰,王府建筑作為一個群像,閱盡歷史沉浮、命運跌宕。曾經(jīng)的王府伴隨著北京城的發(fā)展,如今也有了自己的使命:它們由曾經(jīng)的“王家獨享”到如今的“眾樂共歡”;由曾經(jīng)的“私藏雅玩”到如今的“文博同觀”;由...
-
北京有個特殊的建筑群
在北京現(xiàn)存的眾多文物古跡中,有很多清代的王府,這些王府主要分布在東、西兩城。 在清代,歷朝皇帝的兒子們在成年后都要封為王、公并有爵位。清崇德元年定為九級,到清順治六年定為十二級,即:和碩親王、親王世子、多羅郡王、郡王世子、多羅貝勒、固山貝子...
-
值得玩味的王府興衰
談及王府,大多是專指清代的那些王府。王府是封建社會僅次于皇宮等級,最高的貴族府邸。清代王府按等級,分為親王府、郡王府,貝勒府、貝子府。 自順治開始,陸續(xù)加封親王、郡王稱號的皇子近70位,建造王府48座。這些王府經(jīng)歷時代變遷和歲月磨礪,得以完...
-
兩座親王府半部中國現(xiàn)代史
北新橋南的張自忠路歷史悠久,相傳在元代這里就已形成了胡同,胡同因一對鐵獅子而得名,名為鐵獅子胡同。1946年國民政府為了紀念在抗日戰(zhàn)爭中犧牲的張自忠將軍,特意將鐵獅子胡同改名為張自忠路。 明、清兩代甚至到民國年間,鐵獅子胡同內(nèi)都居住過很多權...
-
醇親王府的藏書與書法
一個王府文化上的特質(zhì),往往與王府原來的主人有關。 最近翻看鄧之誠《骨董瑣記》,見“成哲親王刻印” 條對此頗有記載:“朱文正珪《知足齋集》,有直文淵閣皇十一子為刻石章見贈……是成邸能刻印也,自來著錄者未稱道及此。后阮文達繼直閣事,此印遂歸文達...
-
鼓詞與京味文化
清代車王府鼓詞中對京城九門、胡同的描繪,形塑了北京城的都市空間,生動展現(xiàn)了北京的民俗文化風貌,反映了民間說唱藝術與京味文化間的密切聯(lián)系。茅盾曾在《關于鼓詞》一文中談道:“鼓詞實在是一種可以弦歌的敘事詩?!避囃醺脑~的敘事性使民眾對北京的印象...
-
恭王府與新中國藝術教育的淵源
在古都北京數(shù)以百計的名勝古跡中,位于北海公園北街、什剎海北岸,有一座優(yōu)美富麗的府邸和花園,它就是被稱作“京城第一佳山水”的恭王府。此處原為和珅的宅邸,和珅家產(chǎn)被抄沒后,府邸歸嘉慶帝胞弟慶僖親王永璘所有。咸豐二年(1852年),恭親王奕?入住...
-
昔日貝子府今朝讀書聲
滄桑王府今校園 貝子奕謨府指的是嘉慶皇帝第五子惠瑞親王綿愉第六子奕謨的府邸,其建筑形式具有典型清代貴族的大宅院風格?!毒煼幌镏靖濉分杏涊d:“采訪冊:謨貝子府在東四牌樓北九條胡同。案:貝子以惠親王之子推封?!薄堆嗑﹨部肌分幸灿杏浭觯骸爸冐愖?..
-
實驗二小里的如煙往事
新文化街中間位置路北,有一座紅漆彩畫的王府大門,顯得器宇軒昂,門前兩只漢白玉石獅子目空一切傲視萬物。 這里是前清年間的克勤郡王府,府邸的第一位主人是清太祖努爾哈赤的曾孫愛新覺羅·羅洛渾。從順治初年到民國,這座王府曾先后住過十六位大...
-
最大王府里的最大戲樓
老北京作為六朝古都,王府星羅棋布。特別是當年關外的滿人建立清廷后,清朝皇帝分封功臣,有所謂八大鐵帽子王爺,他們的王府面積大、房子多,大都在中軸線兩側(cè)。 北京王府,活的歷史文化 比如最早的順治皇帝的叔叔多爾袞的王府,就在清朝的紫禁城東側(cè)幾百米...
-
雅韻諧趣今猶在
八角鼓學問大 京腔京韻自多情,要說在北京這地界能夠扎下根兒,并枝繁葉茂,歷經(jīng)百年仍舊擁有著“群眾基礎”的藝術形式,可謂都有自己的“硬”功夫。曾幾何時,認為鼓書小曲這一表演形式本就是北京市井的產(chǎn)物,那接地氣的唱詞兒,從生活里來到生活里去。然而...
-
王府中走出的文藝“人才”
研究北京的王府,大多會從研究王府的歷史地位、建筑規(guī)制、分布與歸屬,以及風俗習慣、飲食習慣,穿戴習慣,日常的禮制等切入著手,本文今天來說一說從王府中走出的文藝“人才”。 他們各自在不同的藝術領域有著卓越的成就和貢獻。 精數(shù)學通音律的 “莊親王...
焦點
-
“薊城”優(yōu)越的地理條件
城市,是人們公認的人類文明的重要標志之一。而研究一個具有悠久歷史的古城,首先需要確定這個城市最早的城址,而后才能去探討這個城市之所以在這個城址上發(fā)展起來的原因。有些古城不僅遺址尚存,且從它的發(fā)展伊始一直保留到今天,都具有明顯的地理特征。因而...
-
百年名街二龍路
二龍路的“二龍”是怎么來的 龍是咱們老祖宗最崇拜的圖騰形象,在人們心中有非常崇高的地位,古代的皇上自稱是“真龍?zhí)熳印?,所以,在有皇上的封建社會,龍似乎成了皇上的“專利”,一般老百姓是輕易不敢沾龍的。細細品味,古都北京那些帶龍的老物件和老建筑...
-
康熙帝的密云情結(jié)
密云位于北京市的東北部,北京城到承德(熱河)避暑山莊的清代御道貫穿全境,每年大概農(nóng)歷四月起,康熙皇帝就會奉皇太后之命到承德避暑或視察塞外,密云都是必經(jīng)之地。據(jù)《清實錄·康熙實錄》記載,從康熙十五年(1676年)九月康熙帝行圍狩獵路...
-
什剎海周邊胡同的名氣
當我們從飛機上俯瞰北京城時,首先映入我們眼簾的便是那一片巨大而波光瀲滟的“六海”水面。它們從北京城的西北角蜿蜒而來,像一串碩大無朋的翡翠,鑲嵌在北京城的西北,與金碧輝煌的紫禁城王朝映照,給北京平添了無限的情趣和勃勃生機。“六?!笔俏骱?、后海...
-
白檀縣與白檀山
密云歷史上,曾被稱作檀州,轄區(qū)內(nèi)南北朝時曾有白檀縣寄治,明清時有聞名京師的白檀書院,如今區(qū)內(nèi)仍有檀營、白檀社區(qū)、檀州家園、檀西路等地名。被人們津津樂道了300多年的“密云八景”,其中亦有“白檀晴光”一景。以上這些均與“白檀”相關,或者說與密...
-
古人眼中的高梁河勝景
明代劉侗、于奕正撰《帝京景物略》中寫:“荇尾靡波,魚頭接流。夾岸高柳,絲絲到水。綠樹紺宇,酒旗亭臺,廣畝小池,蔭爽交匝?!边@是對明時期高梁河繁華勝景的描述。 自明中后期,京城人興起京郊游,那時西山諸景雖讓人垂涎,但苦于車馬勞頓,人們更愿意相...
-
與通州鐘鼓樓相伴的日子
通州鐘鼓樓,老百姓平時習慣地稱它為通州鼓樓。這是一座在通州城里矗立了500余年的古建筑。1968年,它在十年浩劫中被拆毀,永遠消失在了那個年代。我們今天只能在遺存的照片和老電影《野火春風斗古城》的鏡頭中領略它的風采了。 1962年,我有幸被...
-
這里也有個“大紅門兒”
老北京人有個習慣,見面都要問一句“吃了嗎,您吶?”被問者還得反問一聲“吃了,您呢?” 您聽見沒有,簡單的一問一答,聽著就是這么親切。 常說奔日子、奔生活都離不開副食店,有副對聯(lián)兒說得好:“油鹽醬醋調(diào)味去,雞鴨魚肉飄香來?!蹦矗菦]有副食...
-
捍衛(wèi)北京肇始的“生命印記”
擁有3000多年歷史的北京城肇始于薊,它的生命之源——水,就是蓮花池。而當有關部門要把它填平建西客站時,侯仁之先生卻拍案而起,提出:蓮花池是咱北京城在成長過程中的生命印記。如果把它填掉了,就等于抹掉了咱北京城一段重要的歷史…… 修建西客站 ...
-
郵幣上的梅蘭芳
在中國收藏品市場上,梅蘭芳的藏品無疑是一道非常亮麗獨特的風景線,幾乎所有涉及他的藏品都有可觀的市場行情,如梅蘭芳的書法、繪畫、篆刻、唱片、郵票、錢幣、電話磁卡、照片、電影海報、戲服、戲票、說明書等等,尤其是郵票、錢幣受到海內(nèi)外眾多藏家的青睞...
-
立冬節(jié)氣的講究
2024年11月7日農(nóng)歷十月初七(周四)是立冬節(jié)氣。立冬就表示冬天來了,這是從秋天到冬天的轉(zhuǎn)折點。這個季節(jié)不僅是秋冬的劃分,也預示著老北京人口中“貓冬了”的時候開始了。 “貓冬了”意思是到了自己該休息的日子了。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說:“...
-
民俗老物件
20世紀50年代之前,不論是在城市還是農(nóng)村的百姓家庭里,簸箕、笸籮、羅、羅床,是四種必不可少的生活用具,被稱為民俗用具四件套。 簸箕 簸箕,由柳編藝人用河柳的枝條精心編制而成,這一行業(yè),被稱為柳編業(yè)。河柳,也叫簸箕柳,是北方常見的落葉灌木,...
古都
-
李明啟:心血熬到角色成
在初春一個寒冷的早上,我來到表演藝術家李明啟老師位于城北的家。我到得比約定時間早了不少,就在附近快餐店待了一會兒。不久,手機亮了,是約好一同拜訪李明啟的中國視協(xié)演員委員會的張紫涵老師發(fā)來微信,說明啟老師要下樓出來接我。我趕緊告訴她,我就在附...
-
“高分故事”之道
劇集《邊水往事》(以下簡稱《邊水》)是前段時間在優(yōu)酷火熱收官的一部網(wǎng)絡劇。該劇憑借其獨特的異域懸疑冒險題材和美學風格,穩(wěn)居劇集榜首位。劇情虛構了一個名為三邊坡的異域世界,講述了打工小白沈星在尋找舅舅的過程中,成為當?shù)刈觥斑吽鄙猓ńo毒販運...
-
科班的與時俱“新”
在京劇傳承史上有著手把徒弟、票友“下海”、科班多種方式,而科班又被專業(yè)和戲迷所崇仰,因為他們的基本功更扎實,所會的戲也更廣,師承也更明朗。如手把徒弟有方榮翔、張君秋等,票友“下?!庇醒跃张蟆⑥蓢[伯等,科班著名的有小榮椿、富連成、斌慶社、榮春...
-
不好的腿腳與上好的手藝
初識 龍年初秋的某日上午,天氣清爽,我騎車到北京十里河去買金魚,結(jié)識了51歲在北京闖蕩生活了15年的張永紅老師。 那天,他在十里河“天嬌文化城”附近坐在一輛長和高大約1.3米左右由電動輪椅改裝的微型小房車里,我感到好奇便湊過去,他正與人聊自...
-
民與民歌:東蒙短調(diào)的傳承之路
天上的風啊不能平靜, 世上的人喲不能永生, 有誰喝過長壽的圣水, 前進吧!兄弟們,趁著正年輕。 阜新東蒙短調(diào)民歌產(chǎn)生并流行于遼寧省西北部的阜新地區(qū),至今已有三百多年的歷史。2008年,阜新東蒙短調(diào)民歌入選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代表性項目...
-
一個家具展二十年守藝人
2022年9月16日,北京藝術博物館歷經(jīng)五年的修繕,重新對社會公眾開放。與之同時,館內(nèi)推出了五個全新的展覽,立足于館藏古代家具的《云落佳木:中國傳統(tǒng)家具展》便是其一。 本人作為展覽策劃人,從館藏二百余件古代家具中,根據(jù)樣式、種類、材質(zhì)的不同...
-
劉半農(nóng)與中國現(xiàn)代攝影藝術小史
從世界攝影術發(fā)展史我們可了解到,1839年法國科學院宣布達蓋爾發(fā)明銀版攝影術,其引入中國是在1844年,以后商業(yè)攝影逐漸在中國發(fā)展起來,并應用于時事新聞、報刊出版及民間照相館等領域。嚴格地說,攝影是人類科學技術的產(chǎn)物。如今的科技日新月異,從...
-
柏烈偉在北京的工作和生活
柏烈偉(S.A.Polevoi,?——1950),又譯作鮑立維或包立威,俄國漢學家,出生于莫斯科。柏烈偉原在海參崴從事古典漢學研究,1918年下半年,他從海參崴來到天津,并在天津大學短暫任教。1920年秋,瞿秋白曾赴天津?qū)iT采訪過柏烈偉,兩...
-
行走與閱讀:歷史學家葛劍雄
作為一名歷史地理學家,葛劍雄的足跡遍及全球包括南極在內(nèi)的七大洲。作為一名學識龐雜的人文學者,他熱衷于在媒體報端著文發(fā)言,對時事積極發(fā)表觀點。他到過南極和北極,上過西藏高原最高處阿里,在70歲高齡時登乞力馬扎羅山。如今,全世界有很多人都想跟著...
-
紀事書單(2024年11月號)
《百年文學中的北京》 張莉 主編 北京十月文藝出版社 2024年10月版 內(nèi)容簡介:“百年文學中的北京”是一套緊貼北京的文學作品集,它致力于收錄百年來一代代作家筆下的北京故事,北京聲音和北京風景,展現(xiàn)新的北京氣象與北京風貌。本套圖書由《小說...
人文
-
魏詩卉:為導彈打造最強“大腦”
“半路出家”,學習導彈技術 魏詩卉1978年出生于北京一個軍人家庭,祖籍山東。她的外公楊云卿曾是著名建筑設計師,抗戰(zhàn)爆發(fā)后他棄筆從戎。建國后成為首批投身西北軍工建設的專家,曾受到周總理的親自接見。魏詩卉的父親,是一名優(yōu)秀的空軍戰(zhàn)斗飛行員,經(jīng)...
生活
-
梨樹溝開出了紅梨花
也許,燕山山脈從海底驚天動地隆起的剎那,在南麓不經(jīng)意就留下了這道十來里長的溝谷。轉(zhuǎn)眼,已是多少億年的光景。 我走進溝谷,這里還殘留著古火山口,噴涌出的巖漿碎屑隨意濺落,四散著黑乎乎大小不一的石塊或石子。撿起來掂掂,感覺比一般石塊或石子要重些...
-
小議飲食、運動與減肥
長時間缺乏運動容易引起內(nèi)臟脂肪堆積并誘發(fā)相關炎癥,運動則成為一種普遍的非藥物形式的能夠增強體質(zhì)的方式。適度的鍛煉通過不同機制共同促進身體的健康運行,其中包括改善心血管健康、發(fā)揮抗炎作用、降低抑郁癥發(fā)生的風險、保持骨骼和肌肉健康、改善代謝、促...
-
兩座清朝睿親王府的興衰歷程
萬歷四十年初冬,努爾哈赤的第十四個兒子在赫圖阿拉城呱呱墜地。老來得子的努爾哈赤于喜悅之余,真心希望這個孩子日后能成為一名悍將可令強敵聞風喪膽。他當下想到了東北有一種看似溫和卻實際兇猛的動物——狗獾。于是就為這個兒子起了個滿語名字叫做“獾”,...
-
平西王府軼事
現(xiàn)在大家乘坐地鐵,經(jīng)常抬頭在北京中軸線正北20公里處的昌平區(qū)東南溫榆河南岸,有一個在清康熙年間建設,今又重建的王府。它保留了北京傳統(tǒng)四合院式的建筑風格,城墻與護城河兼具、臨近京城又有溫泉,規(guī)模之大堪比紫禁城,是僅次于皇宮的華美建筑群落。它就...
-
張學良入京:王府變帥府
漫步在北京的老胡同像是徜徉在歷史的屟廊,那尋常巷陌中一座座深宅大院,曾居住著王侯將相、達官顯貴、文人武弁……游歷胡同又象是翻閱典藏的古籍,依稀可見遮掩于煙塵中名人們的軼聞逸事。沿太平橋大街北行過豐盛胡同就到了全國政協(xié)辦公廳所在地,這里原來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