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目錄
-
《聊齋志異》之“緣情”興寄與“情緣”敘事
摘要:優(yōu)秀的小說家之創(chuàng)作?;谠娫~、史筆以及議論,使其小說文本兼具詩性之情、史筆之事、哲思之理?!读凝S志異》即是身兼詩人、詞人、小說家多重身份的蒲松齡所創(chuàng)作的優(yōu)秀小說集,既興發(fā)于“緣情而綺靡”的詩性,又以敘述哀怨纏綿的“情緣”故事見長。在《...
-
《聊齋志異》能簡稱為《聊齋》嗎?
摘要:本文旨在糾正聊齋學研究領域及文藝作品創(chuàng)作中,將《聊齋志異》書名簡化臆改稱《聊齋》的不規(guī)范理解。該現(xiàn)象從300多年前遺傳至今,大有約定俗成的趨勢,而從未見有人論及。其實,聊齋乃蒲松齡居室名,也是其代稱,時人亦稱其聊齋先生。當年他在著作名...
-
《聊齋志異》對新城王氏家族的形象塑造
摘要:《聊齋志異》中,《四十千》《龁石》《廟鬼》《王司馬》這4篇小說的主人公都來自新城王氏家族。本文從新城王氏族人和家中仆人兩方面分析《聊齋志異》對新城王氏家族人物的形象塑造,追溯這些人物形象的原型,并通過分析《聊齋志異》其他篇目,補充、完...
-
《聊齋志異·采薇翁》人物本事與創(chuàng)作寓意考辨
摘要:本文厘清了《聊齋志異·采薇翁》中“芝生”是劉孔和的字及其生卒年份;劉孔和被劉澤清殺害的根本原因,是兩人對“國事”的不同態(tài)度;蒲松齡以“采薇翁”來命名人物及小說,應是出自《詩經·小雅·采薇》;蒲松齡的創(chuàng)作寓...
《聊齋志異》研究
-
生態(tài)翻譯學視角下翟理斯《聊齋志異選》英譯本探析
摘要:文章以翟理斯《聊齋志異選》為研究對象,從語言、文化、交際三個方面分析其譯本取得成功的原因,以期為典籍對外譯介研究提供新的思路。研究發(fā)現(xiàn):就語言維度而言,譯者要把握英漢不同的語言特點,調整語序或運用詞性來顯現(xiàn)原文的邏輯;就文化維度而言,...
《聊齋志異》在國外
-
《聊齋志異》與《子不語》的題材比較研究
摘要:《聊齋志異》和《子不語》在寫作題材上,均涉及神鬼、科舉、家庭等方面,但面對相同題材,兩部作品呈現(xiàn)出兩種截然不同的風格?!读凝S志異》神鬼具有“多具人情,和易可親”的特點,而《子不語》的神鬼則表現(xiàn)出邪惡、恐怖、奸險的特點。在科舉題材處理方...
《聊齋志異》比較研究
-
物性 情性 智性 善性
摘要:《省身語錄(殘稿)》并非蒲松齡勞作園地的主打產品,但接承及傳輸中華文化優(yōu)質內容,對中華智慧的精義匯聚、精準悟解及精確表達,的確不應該被忽視。物性、情性、智性及善性多角度的探析路徑,作為邏輯推演的方法有序展開,全在于這多個層面本就是《語...
聊齋雜著研究
-
心魔遁形與妖魅再現(xiàn)
摘要:網絡電影《聊齋志異之瞳人語》以聊齋小說《瞳人語》為取材緣由,又吸收了《畫皮》《聶小倩》等其他聊齋小說的敘事元素,把原著小說中緣起緣滅的個人心魔加以遁形化處理,改編成一個融浪漫與魔幻于一體、尋找男女真愛和人間正義的主題故事,敘事格局的擴...
-
清代聊齋戲對《聊齋志異》的接受、改編與誤讀
摘要:錢維喬創(chuàng)作的傳奇《鸚鵡媒》是目前可考最早的一部聊齋戲,也是其中具有代表性的一部。從選材來看,聊齋戲是一類特殊的戲曲,體現(xiàn)著文壇、曲壇對《聊齋志異》的接受與理解。以《鸚鵡媒》為個案,分析其對《聊齋志異》的接受、改編與誤讀,發(fā)現(xiàn):錢維喬一...
聊齋戲曲影視評論
-
食之意:試論《醒世姻緣傳》飲食敘事的三重維度
摘要:《醒世姻緣傳》中有豐富的飲食描寫,增加小說真實性的同時往往有豐富的言外之意。薛素姐和童寄姐的怪異飲食嗜好基于其變異的性情,虐食背后也反映著她們吊詭的夫妻關系;孫蘭姬的盛宴含有明暗兩重目的,小家庭的危機與拯救同美食之“盛”密不可分;昔日...
《醒世姻緣傳》研究
-
“麻風女”文學形象的二重嬗變探賾
摘要:從南宋末年“麻風女”形象第一次出現(xiàn)在南宋文人周密的筆記小說《癸辛雜識》中,至清光緒年間宣鼎《夜雨秋燈錄》中對愛情堅貞不渝的“麻風女邱麗玉”形象,麻風女的文學形象經歷了漫長的發(fā)展演進歷程,在政治、歷史、文化等多重因素的作用之下,不斷被文...
中國文言小說研究
-
基于講好中國故事的《聊齋志異》對外翻譯
摘要:《聊齋志異》之前的海外傳播盡管翻譯語種多,但精品并不多,且目的語讀者似乎更喜歡按照自己想象的模樣來閱讀聊齋。這不是我們講好中國故事的目的?!读凝S志異》的對外傳播,放在最重要位置的當屬文本翻譯。我們認為,基于對歷史上中國文學對外譯介的考...
-
《詳注聊齋志異圖詠》插圖的審美價值探源及其當代意義
摘要:《詳注聊齋志異圖詠》是一部實用和審美兼?zhèn)涞乃囆g佳作。“圖詠”題畫詩與繪畫重構了一個有意味的藝術空間,通過對畫面的審美、想象迸發(fā)出審美意蘊。以“圖詠”插圖為對象,著重對審美價值進行探源;并結合時代審美需求,進行有意結合,發(fā)掘“圖詠”的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