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目錄
-
-
文化遺產的光彩
標題 中國有悠久燦爛的文化傳承和秀美壯麗的自然景觀,擁有多姿多彩的文化和自然遺產。以具有代表性的世界遺產為例,截至目前,我國有世界遺產59項,其中世界文化遺產40項、世界自然遺產19項,包含世界文化和自然雙重遺產4項。在新的時代里,這些文化...
卷首語
-
-
按摩面頸部就能“清潔”大腦?
標題 在忙碌的工作中,你是否常有這樣的時刻:一天高強度腦力勞動后,傍晚時分大腦仿佛宕機了,反應變慢,只想放空?其實這是因為我們的大腦就像一座始終在運轉的工廠,連續(xù)工作會堆積“垃圾”,也就是代謝廢物。如果這些垃圾清不出去,就可能成為罹患阿爾茨...
-
-
皮膚特定細菌助“防曬”
人類皮膚是一個充滿活力的系統,是百萬微生物的家園。友好的微生物以皮膚營養(yǎng)物為食,產生各種活性分子,影響著皮膚的狀態(tài)并與其相互作用。近期發(fā)表在《皮膚病學研究》雜志上的一項研究揭示,生活在人皮膚上的某些細菌可充當天然防曬霜,中和紫外線引起的免疫...
-
-
操作飲水器鸚鵡“成精了”
標題 在澳大利亞悉尼的郊區(qū),一群鳳頭鸚鵡學會了操作人類的飲水器,并通過一系列復雜的旋轉和按壓動作,將水流引入嘴中。這種行為在其他鳥類中從未被觀察到,并且正在悉尼的鳳頭鸚鵡種群中傳播。相關論文近日發(fā)表于《生物學快報》。 奧地利維也納大學的Ba...
-
-
新型人造牙齒能“生長”
標題 種植牙看起來不錯,但從設計上說,無法取代真牙。美國塔夫茨大學牙科學院和醫(yī)學院的研究人員近日在《科學報告》發(fā)表的一項研究稱,已開發(fā)出一種創(chuàng)新型“智能”植入物,可以“生長”到牙齦中,與現有神經融合,模擬真牙的形態(tài)和功能。更重要的是,它可更...
-
-
女孩數學何時開始落后
一項針對法國學齡兒童的大型研究發(fā)現,“數學性別差距”出現在上學的第一年。剛入學的男孩和女孩的數學成績相似,但4個月后,男孩開始領先于女孩;12個月后,男女數學成績出現了更大差距。相關論文6月11日發(fā)表于《自然》。 “該研究表明,兒童數學成績...
-
-
地幔巖石能“穩(wěn)定流動”
地震、火山噴發(fā)、地質板塊移動,都是地球充滿生機的跡象。而地球深處的景象更讓人驚訝:在地表以下約3000公里處,固體巖石正在流動,它既不像熔巖那樣是液態(tài)的,也不像普通巖石那樣易碎。 2004年,瑞士蘇黎世聯邦理工學院實驗礦物物理學教授Moto...
-
-
用意念玩游戲?
標題 近日,中國科學院腦科學與智能技術卓越創(chuàng)新中心聯合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yī)院與相關企業(yè),開展了侵入式腦機接口的前瞻性臨床試驗。這標志著我國在侵入式腦機接口技術上成為繼美國之后,全球第二個進入臨床試驗階段的國家。 受試者是一位因高壓電事故四肢截...
前沿
-
-
解碼小螞蟻的“大智慧”
隨手在路邊花壇扒拉兩下,十有八九會看見幾只螞蟻。事實上,作為最常見的昆蟲,螞蟻家族有1.5萬多個現生物種,廣泛分布在除極地之外的所有陸地生態(tài)系統中。如果把全球螞蟻集中在一起,總重量會超過地球上所有野生鳥類和哺乳動物總和。 螞蟻看似微小,卻是...
科學探奇
-
-
文化遺產
標題 歷史文化遺產承載著中華民族的基因和血脈,不僅生動述說著過去,也深刻影響著當下和未來。 從壯麗蒼茫的可可西里到雄奇秀美的神農架,從三星堆的神秘面具到長安城的繁華街巷,從唐三彩的斑斕多姿到《清明上河圖》里的生活百態(tài),我國文化和自然遺產保護...
-
-
中國的驕傲世界的遺產
中華文明綿延至今,從未中斷。山河為證,歲月可鑒。 我國目前已擁有世界遺產59項,其中,世界文化遺產40項、世界文化與自然雙重遺產4項,世界文化遺產構成要素超1600處。這些數字背后,不僅是泱泱中華文化遺產豐富的實證,也是我國在文化遺產保護方...
-
-
北京中軸線為什么獨一無二?
標題 2016年,北京市政協委員胡永芳為拍攝北京中軸線紀錄片而徒步沿線走訪當地居民,卻感受到人們對“中軸線”這個概念的陌生,“有許多居民都不知道自己就住在中軸線上”,“還有許多居民說,中軸線遠了去了,到鳥巢北邊呢!” 幾年過去,北京中軸線已...
-
-
守望千年農耕文明
申遺的成功,讓紅河哈尼梯田守望千年的農耕文明又一次在世人面前驚艷亮相。自此,云南省對哈尼梯田的開發(fā)保護駛入快車道。 千百年來,森林、村寨、梯田、水系……在這里構建出生態(tài)與視角的完美和諧,這就是以云南省紅河州元陽縣為中心的紅河哈尼梯田。 20...
-
-
巖壁上的時光重啟計劃通江千佛巖石窟修復記
在號稱“石刻藝術露天博物館”的四川巴中市境內,通江縣千佛村53米長的黃砂巖壁上,54座佛龕、3000余尊唐代造像靜靜矗立,訴說著大唐龍朔三年(663年)以來的千年滄桑。 四川石窟寺星羅棋布,承載著巴蜀文明的千年文脈。在號稱“石刻藝術露天博物...
-
-
對話敦煌研究院“如是莫高”大展如何復制9座1∶1洞窟
作為世界上現存規(guī)模最大、內容最豐富的佛教藝術地,莫高窟歷經千年營建,洞窟內精美的壁畫,從靈動飛揚的飛天,到色彩斑斕、情節(jié)豐富的佛教故事圖,一筆一畫都凝聚著古代藝術家們的精湛技藝與無限創(chuàng)造力。 9座復制洞窟,近300幅/件復制壁畫、彩塑及文物...
-
-
文化遺產如何保護,怎樣利用
標題 文化遺產既是更好賡續(xù)中華民族文化基因和血脈的重要基礎,也是人類共同的文化瑰寶。近年來,我國在文化遺產保護傳承利用工作方面取得顯著成就,如何在此基礎上進一步加強文化遺產整體性、系統性保護,提高遺產保護能力和水平,更好滿足人民群眾的美好生...
-
-
文明薪火 山河印記
千年文脈綿延不絕,燦爛文明生生不息。最早的村莊成了國,最早的符號成了詩,最早的呼喚成了歌。這一處處文化和自然遺產從歷史深處走來,成為時代變遷的生動見證,更銘刻下中華文化的綿延不絕。 1.08億件(套)國有可移動文物述說五千年文明脈絡,87萬...
-
-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代表:保護自然文化遺產,意義不僅在于記住過去
中國利用創(chuàng)新技術,將遺產地管理保護與地方經濟發(fā)展相結合,已成為遺產保護方面的全球領導者。未來,雙方將繼續(xù)合作應對氣候挑戰(zhàn),并激勵年輕一代珍視和保護遺產。 中國與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在自然文化遺產保護方面的合作不僅加強了遺產地的保護,還促進了多元...
封面故事
-
-
荔枝甜蜜一夏
標題 對于夏日里那些給人味蕾極致享受的嶺南佳果,竟然不知道它們的名字,總難免心生幾分愧疚——尤其在了解到古往今來的農人于荔枝新品種培育中傾注的心血之后。 白糖罌 又名蜂糖荔,產于廣東茂名、電白、高州等地,是我國早熟荔枝的名優(yōu)品種。果中等大,...
寰宇內外
-
-
胡子刮太勤會越長越粗?是錯覺!
標題 網上流傳著不要經常刮胡子的說法,認為這樣會刺激皮膚,導致新長出來的胡子越來越粗。 這是一個常見誤區(qū)。刮胡子不會改變胡須的粗細,所謂“越刮越粗”只是生理錯覺。 胡子會越刮越長,越長越粗嗎?腸息肉做手術切除會越切越長嗎?茶壺里的茶垢是養(yǎng)壺...
真相
-
-
畢業(yè)論文擁抱AI邊界如何定?
標題 多所高校設定論文“AI率”上限在20%至40%之間。一些學生為達標反復修改,甚至借助AI“反向優(yōu)化”,此舉引發(fā)對檢測標準合理性與技術可靠性的質疑。 正值2025年畢業(yè)季,關于“論文AI率”的討論沖上熱搜。一些高校在傳統的查重、答辯等流...
-
-
當畢業(yè)論文遇到AI“審判”
標題 AI率檢測似乎在幫助識別“人”與“機器”的邊界,但已有不少教師開始反思,當論文寫作正好落入AI最擅長的范圍時,當前的考核,是否已經背離了教育的初衷? 畢業(yè)論文寫完那天,王子依進行第一次AIGC率(人工智能生成內容比例,以下簡稱AI率)...
聚焦
-
-
LABUBU大火, “中國創(chuàng)造”做對了什么?
標題 融入更多中國元素,汲取世界各地的創(chuàng)意養(yǎng)分,中國文化品牌將賦予全球潮流文化新的內涵,打造出更多來自中國的爆款。 一只名為LABUBU、有著標志性“齙牙”和狡黠笑容的毛絨玩具,正以意想不到的方式釋放巨大能量,撥動著全球年輕消費者的心弦。 ...
-
拆解現象級話題“蘇超”熱的底層邏輯
這一被網友稱為“蘇超”的江蘇省城市足球聯賽,不僅踢出破圈“世界波”,而且撬動一場文旅消費的“潑天富貴”。 “比賽第一,友誼第十四!”、全民歡樂“造?!薄κ帧癒歌互動”……一場江蘇境內的“草根”賽事,近期憑場均超萬人上座率、社交平臺數億次傳...
專欄
-
-
觀鳥,自然之美觸目可及
越來越多的人選擇走出家門,走進自然,加入觀鳥的行列,用望遠鏡和相機鏡頭尋覓靈動的飛羽們。觀鳥不僅成為一種時尚的戶外活動,更在潛移默化中改變著人們對自然的認知和態(tài)度。 標題 從北京玉淵潭池水中嬉戲的鴛鴦到川西若爾蓋草原上翩翩起舞的黑頸鶴,從大...
地球故事
-
-
“雪龍2”號帶來極地海洋新故事
南極萬里之遙,但科考成果與我們息息相關。 6月8日是世界海洋日。??谛阌⒏?,完成中國第41次南極考察的“雪龍2”號靜靜??吭诖a頭,向一撥撥參觀公眾訴說極地海洋的故事。 漂洋過海,往返南極。時長超7個月,“雪龍”號、“雪龍2”號和“永盛”號貨...
萬象
-
-
金沙遺址:太陽神鳥起飛的地方
標題 太陽神鳥金飾精美靈動,薄如蟬翼,展現了商周時期高超的黃金加工技藝。2005年,它從上千件文物中脫穎而出,被選為中國文化遺產標志。 塵封千載,金沙重輝;器以載道,四海同觀。 當地時間6月9日,“太陽之光——古蜀文明與世界”展覽亮相美國紐...
文化
-
黃立華:深耕鹽堿地的工匠
2005年至今,黃立華一直從事鹽堿地治理與農業(yè)高效利用研究工作。他前期主要從事鹽堿地生態(tài)恢復的研究工作,即“以草治堿”。 今年4月的一天,在吉林大安農田生態(tài)系統國家野外科學觀測研究站(以下簡稱大安站),中國科學院東北地理與農業(yè)生態(tài)研究所正高...
人物
-
-
紙條斷裂位置之謎
日常生活中我們經常會提到力,力是物體對物體的作用,它可以使物體發(fā)生形變,也可以改變物體的運動狀態(tài)。 物體在短時間內受到的巨大作用力叫作沖力,沖力通常發(fā)生在碰撞、沖擊等過程中,其作用時間極短,但瞬時力的大小很大。沖量是力對時間的累積效應,反映...
科學課堂
-
-
當科學史遇見八卦:一場輕松有趣的知識之旅
這本書就像一個充滿驚喜的科學“瓜田”,用114個真實有趣的科學故事,讓讀者看到了科學背后的人性溫度與趣味橫生的一面,為青少年打開了一扇親近科學的大門。 標題 → 圖書名稱:《科學界的八卦新聞》→ 作者: [美]西蒙·弗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