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目錄
-
朱熹家訓及其思想對江南文化世家的影響
關鍵詞:朱熹 家訓 江南文化世家 家訓是一個家族世代相傳的優(yōu)秀思想的結晶,從為人處世、經營家庭等多個方面對后代進行教誨和訓誡。宋代理學之集大成者、程朱理學的代表人物——朱熹(1130—1200),在總結前人教育經驗和自己教育實踐的基礎上,把...
-
錫山秦氏家訓與江南文化
作為江南名門望族的典型代表,錫山秦氏在漫長的歷史發(fā)展過程中不斷總結、沉淀下來的家訓,不僅具有獨到的家族文化底色,更具有鮮明的江南地域文化特色。以世孝崇德、讀書崇教、睦族崇宗為核心理念的家訓,是錫山秦氏江南世族大家地位得以維系和綿延的精神法寶...
-
淺析古代蠶桑詩歌主題
中國是蠶桑文化的起源地,蠶桑文化與詩詞碰撞產生了多姿多彩的火花,形成了具有獨特意義和豐富內涵的蠶桑詩詞。先秦至唐,蠶桑詩歌逐漸完善,表述意義逐漸豐富,表達方式也日漸完善。...
-
范成大《四時田園雜興》中的江南蠶桑文化
在中國古代,農桑并重,種桑養(yǎng)蠶有著悠久的歷史,并逐漸形成了融詩詞、書法、繪畫為一體的蠶桑文化,表現(xiàn)形式多樣。詩詞歌賦里有關蠶桑的內容更多,南宋詩人范成大所著《四時田園雜興》系列組詩再現(xiàn)了江南地區(qū)的蠶桑文化。...
吳文化研究
-
他者文化的建構與自我文化的認知
《 忽必烈汗》是英國著名浪漫主義詩人S·T·柯勒律治的重要代表作,有關詩人對他者文化的想象與建構方面的研究還不夠完善。本文通過對忽必烈汗人物形象及其他詩歌意象的分析,旨在揭示詩人對異域東方世界的想象和建構是基于對自我文化...
-
《中國孤兒》中成吉思汗的形象分析
伏爾泰是歐洲著名思想家和文學家,其代表作《中國孤兒》引發(fā)了學界的關注,國內外對《中國孤兒》的研究多集中在18世紀彌漫于歐洲的“中國熱”對伏爾泰的影響,然而鮮有關于主人公成吉思汗形象的研究。本文通過對成吉思汗形象的多維分析旨在揭示伏爾泰在成吉...
西方文學中的蒙古人形象研究
-
木心詩歌的互文性解讀
木心的詩歌具有強烈的互文性特征,他通過對前文本的改寫與重構建立了自己的詩歌領地。木心詩歌的前文本涵蓋古今中外,他在世界的文化資源中汲取營養(yǎng),用淬煉過的漢語重構和改造前文本,在他的詩歌領地中,木心以強烈的個人風格將傳統(tǒng)與現(xiàn)代、中國與西方的文化...
木心研究(六)
-
《白鹿原》中人物鹿子霖命運探析
《 白鹿原》描寫鹿子霖人物性格凸顯狡獪,學者對其人物性格評議甚多,其中“惡魔說”“虛偽說”較為突顯,然而筆者認為鹿子霖人物形象具有階段性反映,鹿子霖青年時好爭利,壯年時好爭名,老年時好酒色。他的性格具有謀利精明、徇私圓滑、詭計得意、遇險膽怯...
-
從《文城》看余華的創(chuàng)作變化
余華是當代文壇比較有特色的作家。時隔八年,他帶著《文城》再次踏入文壇,小說延續(xù)著他此前的創(chuàng)作風格,但又有著明顯的變化。在《文城》中,余華的創(chuàng)作手法從冷漠敘事到激情描寫,文本結構從碎片拼接到以偏補正,筆下的人物從卑微忍讓到堅強崇高。這一系列的...
-
郭沫若《女神》的浪漫主義色彩研究
郭沫若的《女神》是中國現(xiàn)代文學史上開一代詩風的新詩集,主要收錄了作者從1919年到1921之間的詩篇,這些詩歌在創(chuàng)作形式上有效突破了傳統(tǒng)格局的束縛,創(chuàng)造出了一種雄渾奔放、浪漫理想的自由詩體,成了中國新詩的奠基之作。通覽《女神》全集,不難發(fā)現(xiàn)...
-
桃紅李白,各自精彩
燕燕與紅娘,是關漢卿和王實甫創(chuàng)造的兩個婢女形象,是開在中國古代文學人物形象長廊中的兩朵奇葩,她們一個為了追求自己的愛情婚姻而努力抗爭;一個為了成全張生和崔鶯鶯的美滿姻緣與封建家長斗智斗勇。千古以來互相媲美著,這兩個人物形象就像春天的紅色桃花...
-
《三十而已》:都市情感劇中的“獨立女性”敘事
電視劇《三十而已》播出后引起了公共媒體上關于“全職太太算不算獨立女性”的討論,“獨立女性”已經成為電視劇中女性形象的基準參照系和敘事立場,本文從文本建構、女性敘事、媒介價值體系構建與傳播角度探討這個時代的“獨立女性”表征與價值體系。...
學者天地
-
篆書創(chuàng)作要點和文化素養(yǎng)表現(xiàn)研究
篆書的取法要注意順序,其理論取法和技法取法在順序上有著不同的要求。在篆書創(chuàng)作時,要注重墨法、字形、書作格局和情緒表現(xiàn),同時還要注意文化素養(yǎng)的表現(xiàn)。高質量的篆書書作,要做到金石氣和書卷氣的協(xié)調,還要做到文學美和書法美的協(xié)調。...
-
河州之痛
“ 相思湖作家群”這一文學風景已在八桂大地上蔚然成風,作家群中的“90 后”作家祁十木的作品突破地域空間的一元呈現(xiàn),逐漸融合民族敘事、南國敘事、異鄉(xiāng)言說為多元構筑,通過南國之西南與北國之西北交織的邊地書寫在故土與新居對比之痛、原生家庭關系之...
-
身體符號與身份轉喻
創(chuàng)作始于20世紀中期、結束于21世紀初期的多麗絲·萊辛,不可避免地關注了這一時期由于西方國家海外擴張和全球化高漲所帶來的身份認同問題。身份問題是一個復雜的問題,和不同的因素交織在一起,萊辛在創(chuàng)作中就充分關注了身體符號與身份之間的關...
博士之聲
-
《壇經》隱喻句式英譯研究
文章以內容分析為方法,借助Nvivo12計算機質性輔助軟件,選取《壇經》及其三個海外英譯本為樣本,進行隱喻主要句式的推導及其英譯對策的發(fā)現(xiàn)。研究表明:《壇經》源語中存在大量隱喻句式,主要可分為機鋒隱喻、寓言隱喻和偈頌隱喻。文章通過對英譯本的...
研究生創(chuàng)新園地
-
清代“杜詩”的評判與討論
中國詩歌史上兩顆璀璨的明星都誕生于唐朝,作為其中之一的中唐詩人——杜甫,有著兼濟天下的理想信念,其詩歌上至達官貴族,下承黎民百姓,無不散發(fā)著“詩史”的氣息,意義之深遠引起歷朝歷代的“杜詩”研究。清代作為“杜詩”研究的高潮時期,誕生了數(shù)不勝數(shù)...
-
產業(yè)資本聯(lián)姻新文化重鎮(zhèn)
20世紀20年代革新后的《小說月報》成為中國現(xiàn)代文學史上一份舉足輕重的文學期刊,但《小說月報》作為商務印書館旗下的文化商品,也不可避免地具有商業(yè)和文化的雙重性質,本文將從商務印書館和接手革新的茅盾兩方面對《小說月報》的成功革新進行分析,探討...
-
新媒體影像:新時代背景下中國故事的敘述者
隨著時代進步發(fā)展以及智能手機的普及,各大短視頻平臺涌現(xiàn),傳播主流價值的方式選擇更加多元。影像傳播成為傳播主流價值觀的主力軍,了解影像傳播,分析其特點及利弊,有助于我們更好地運用影像傳播手段來講好新時代的中國故事。...
-
-
黔桂瑤族歌謠生態(tài)隱喻敘事
瑤族歌謠通過生態(tài)元素的描繪,映射、謳歌本民族的生產、生活情感和價值觀,幾乎每一句歌詞都散發(fā)著濃郁的生態(tài)韻味,是概念隱喻映射機制的生動反映。山是穩(wěn)健堅定的內涵,水是靈動深邃的象征,莊稼是生產的收獲,也是精神的寄托,“香草善鳥”承載著民族的精神...
-
論姚璇秋表演藝術的特征
論文從三個方面探討姚璇秋表演藝術的特征:第一,扎實圓融的表演基本功;第二,兼收并蓄、推陳出新的藝術創(chuàng)新精神;第三,對藝術真實的高度追求。姚璇秋的表演超越了地域和語言疆界,使非潮汕地區(qū)的觀眾也領略到了潮劇的魅力。...
-
維克拉姆·塞斯《拙政園》詩集研究
維克拉姆·塞斯的詩集《拙政園》的成功可歸因于詩人在印度、美國和中國豐富的跨國游歷經歷,也離不開中西文學的熏陶。其詩歌具有新形式主義的特點,遵循傳統(tǒng)詩歌押韻的同時,也關注普通百姓生活,聚焦現(xiàn)代社會熱點話題,充滿著人文主義關懷。...
-
中國傳統(tǒng)志愿思想及其對深圳城市精神建設的意義
孔子、曾子、子思、張載、王陽明、徐復觀等人在其言語及行為中傳承與發(fā)展了儒家的志愿思想。《道德經》及《太上感應篇》等文獻傳遞的關于志愿服務中的起心動念、關于如何看待榮譽與善舉等觀點體現(xiàn)了道家與道教的志愿思想。釋迦牟尼、法顯、玄奘、鑒真、太虛等...
項目呈現(xiàn)
-
-
《山海經》“肥遺”考
《 山海經》 描寫的“肥遺”共有四種,分別是游蛇“肥遺”、飛蛇“肥遺”、飛鳥“肥遺”與人蛇“肥遺”。飛蛇“肥遺”介于飛鳥“肥遺”與游蛇“肥遺”之間,本質是生與死的對立;人蛇“肥遺”的形象在對其他三種“肥遺”的超越中生成?!胺蔬z”的變遷過程體...
-
《詩經》中的一抹旖旎風光
《蒹葭》是人教版八年級語文下冊第三單元的課文,教師帶領學生學習領悟這篇課文有助于初中學生感受并鑒賞詩歌中的音樂美、情境美。教師如果只單純地教導學生翻譯和背誦原文的話,不僅體會不到華夏千年文明的吟唱,還會讓學生喪失想要學習國學的激情和動力?!?..
-
論《左傳》邲之戰(zhàn)的對比描寫
《左傳》的敘事技巧和敘事手法獨具匠心,謀篇布局巧妙,對后世的敘事文學產生了深遠的影響。而《 左傳》的散文敘事藝術更是爐火純青,其中戰(zhàn)爭描寫是其敘事的精華,在先秦散文中獨樹一幟。本文選取《左傳》中著名的四大戰(zhàn)役中的邲之戰(zhàn)為研究對象,其敘事以“...
-
孟浩然詩歌中的生態(tài)美學分析
孟浩然是唐代著名詩人之一,他的多篇詩作流傳后世,我們在品讀之后,不僅被他的文學才華所折服,其心胸之廣闊、追求之高潔更是讓人為之著迷。無論是孟浩然的文學才華,還是心胸追求,都潛藏于詩歌生態(tài)美學之中,而想要深入解讀其生態(tài)美學思想,了解詩歌淵源是...
-
論陸游茶詩的藝術特色
陸游一生癡迷飲茶,并且以茶入詩,創(chuàng)作了三百余首茶詩。這些茶詩不僅數(shù)量眾多,而且體現(xiàn)了陸游鮮明的創(chuàng)作特色。從表現(xiàn)手法看,其茶詩注重運用多種感官描寫,同時對動態(tài)與靜態(tài)的把握極為巧妙,描寫細致入微,傳神生動;從情感內涵看,詩中既抒發(fā)了陸游報國無門...
-
詩與靈境的傳達
本文簡述了陸游《游山西村》一詩產生的學術爭議,詳細分析詩人的游歷地點以及詩歌主旨。陸游作詩反對雕琢,兼具理想主義與現(xiàn)實主義特色,其詩“清空一氣,明白如話”,多用平易曉暢的語言以構造富有生命情調的意境。但鮮少有學者對此詩意境的創(chuàng)造進行賞析,本...
-
“十年一覺揚州夢”
揚州,古稱廣陵、江都、維揚,唐宋年間政治穩(wěn)定、經濟繁榮、文化繁盛,以其獨特的文學魅力,引起文人的向往。秦觀早年曾前往揚州冶游,寫下數(shù)首歌頌揚州和回憶揚州生活的詞作,形成了秦觀獨特的“揚州夢”書寫。本文試從藝術特色的角度,對秦觀詞中“揚州夢”...
古典叢談
-
堂吉訶德與孔乙己人物形象比較
堂吉訶德與孔乙己作為中西文學作品中具有代表性的藝術典型形象,都創(chuàng)作于一個社會矛盾激烈、現(xiàn)代性新生力量發(fā)生的時代,兩個人物在行為方式、性格特點和思想價值層面上有著某些本質性的共同點?!疤眉X德”和“孔乙己”都不是他們原初的名字,后起的名字和命...
-
當神走下圣壇
“ 后羿射日”和“嫦娥奔月”是家喻戶曉的神話,20世紀20年代,魯迅對這兩則神話以“新編”的形式進行了重寫。魯迅把英雄放置于凡俗中,既融入了自身的現(xiàn)實困境,又表達了他對戰(zhàn)士道路及未來的深度思考。紅柯的短篇小說《家》寫的是后羿和嫦娥被貶凡間后...
-
“哥特—羅曼史”與“哥特—反羅曼史”
孫頻《異香》是關于帶有哥特式恐怖、神秘色彩的“灰姑娘”追逐婚姻的故事,與英國維多利亞時代夏洛蒂·勃朗特《簡·愛》經典“哥特- 羅曼史”敘事相比,可見出不同民族、時代的女作家借用哥特小說范式,在情感書寫中表達階級與性別身份...
-
顧城與洛爾迦詩歌自然意象之比較
顧城和洛爾迦都是天才型詩人,在詩歌領域均取得了重要成就,擁有廣泛的讀者群體。并且,洛爾迦的詩歌對顧城的詩歌創(chuàng)作產生了重要影響。他們都傾心于大自然,受到大自然的熏陶與浸染,運用眾多的自然意象來表達自己對生命、死亡與愛的思考。本文從比較視域出發(fā)...
-
從中西思維方式的異同解讀小說《不一樣的太陽》
《不一樣的太陽》是《不一樣的太陽》中篇小說集的開篇之作。小說由德國作家劉瑛女士創(chuàng)作,講述了中國小學生蔚伶跟隨父母到德國求學過程中遇到的種種學習和生活難題,并在其母親泓韻的努力下,學業(yè)和生活問題都得到了圓滿解決。文章中的事件反映出中德兩個家庭...
求同存異
-
元雜劇女性形象個性成因再探
元代作為我國戲劇第一個繁盛期,佳作薈萃。元雜劇在觀照現(xiàn)實生活中塑造了諸多極具個性的女性形象。目前學界對于元雜劇女性形象的研究成果豐碩,而對其成因探索較為薄弱。本文從封建道統(tǒng)的弱化、創(chuàng)作主體的覺醒、婚姻觀念的變化和女性形象的傳承等四個方面進行...
-
許地山婚戀小說中的女性觀念及創(chuàng)作機制
許地山作為“五四”時期新文學運動的先驅之一,在作品中塑造了多樣的女性形象,為推動女性意識覺醒、思想解放提供了方向和動力,其作品展現(xiàn)了男作家書寫女性的優(yōu)勢,也不可避免地暴露了思維慣性影響下創(chuàng)作的不足。本文以許地山婚戀小說為研究對象,試分析文本...
-
生態(tài)女性主義視角下的《毒木圣經》
芭芭拉·金索沃是當代美國文壇極具影響力的女作家?!抖灸臼ソ洝肥瞧渥钬撌⒚拇碜?,也是她最豐富、最意味深長的小說。本文從女性生態(tài)主義視角出發(fā)分析被壓迫的女性以及被人類統(tǒng)治的自然,以女性的覺醒和自然的反抗為例,探討兩位普萊斯女性所體...
性別世界
-
質樸淡雅,趣遠情真
汪曾祺小說語言獨具特色,在繼承前人的基礎上有獨特的發(fā)展。其小說語言的特點可概括為回歸傳統(tǒng)、取法民間、詩意表達。以傳統(tǒng)中文句式、詞匯的運用、白描手法的運用來達到回歸傳統(tǒng)的目標;語言取法民間表現(xiàn)在口語方言的妙用、俗詞透雅、善用短句三方面;詩意表...
-
李劼人《天魔舞》的欲望書寫
李劼人創(chuàng)作的《天魔舞》以雙線并進的敘事方式對抗戰(zhàn)時期成都地區(qū)人民的社會生活進行了細致描繪,作者從欲望這一視角刻畫各色人物,通過書寫物質、情愛、權力等多種欲望來表現(xiàn)人物的內心世界,客觀反映出個體面臨的生存和精神方面的雙重困境以及在欲望的膨脹下...
-
生態(tài)美學視野下阿城《樹王》解讀
《 樹王》是阿城“三王”系列中的一部,這部作品中的莊禪意味、道學氣息受到眾多研究者的關注。而這部小說也包含濃重的生態(tài)意識,包括作品中對靈性自然的描寫、對生態(tài)平等思想的呼吁以及對“天人合一”的追求,都體現(xiàn)了阿城對人類破壞自然的行為的反思。本文...
-
《北京折疊》:冰冷之下,希望猶存
《 北京折疊》作為郝景芳的代表作,又以現(xiàn)實中的繁華熱鬧、人口眾多的北京為參照物,本身就展現(xiàn)了社會生活的巨大差異,具有獨特的人文意義,體現(xiàn)了學者的社會關懷。作者以科幻為外殼,更清晰地把日常生活的階層斷裂展現(xiàn)出來,既令人膽戰(zhàn)心驚又在細節(jié)之處倍感...
-
用弗洛伊德的三重人格理論分析中國當代網絡玄幻小說中的三界模式
中國當代網絡玄幻小說在中國傳統(tǒng)神仙志怪文化和西方魔幻文學的共同作用下孕育了其獨特的三界模式。三界模式根據東方式萬物有靈的思維將人的靈分為仙界、人界、鬼界。與此同時,西方精神分析學派弗洛伊德的三重人格理論將人格分為三個層次:超我、自我、本我。...
-
淺析狄更斯的浪漫主義精神
狄更斯的作品大多關注批判現(xiàn)實主義,盡管狄更斯的出生背景、人生歷程等注定了狄更斯走現(xiàn)實主義創(chuàng)作道路,但狄更斯所經歷的情感經驗、文學歷程等讓他的作品帶有濃厚的浪漫主義傾向。浪漫主義精神貫穿在《遠大前程》這部作品中,因此本文將從“回歸自然”“關注...
-
“等待和希望”
《 基督山伯爵》作為大仲馬的著名長篇通俗小說,其最突出的主題除了復仇之外,還蘊含了主人公從水手唐泰斯到基督山伯爵的成長歷程。在當時復雜的社會歷史背景之下,作者將目光從歷史的沉浮中拉近,聚焦于小人物成長為“英雄”這一富有傳奇色彩的經歷,展現(xiàn)了...
-
幽默與諷刺:馬克·吐溫小說的語言藝術
馬克·吐溫是美國批判現(xiàn)實主義文學的代表作家,一生中創(chuàng)作了大量的優(yōu)秀作品。他的小說大都立足于美國的社會現(xiàn)實,用真情實感的語言藝術、波瀾起伏的故事情節(jié)和性格鮮明的人物形象來揭露社會的苦難和黑暗,具有強烈的幽默與諷刺效果,是浪漫主義和現(xiàn)...
小說論叢
-
21世紀前二十年(2001—2020)李清照《詞論》研究綜述
經統(tǒng)計與整理,21世紀以來,對《詞論》 的研究主要涉及作者作年研究、寫作成因探析、文本細節(jié)研究,以及價值研究,呈現(xiàn)多元化態(tài)勢??傮w上,李清照《詞論》 研究呈現(xiàn)不斷深化、細化的趨勢,李清照《詞論》 價值研究仍是《 詞論》研究的熱點,而其他方面...
-
從評價標準看現(xiàn)代中國文學史建構的可能性與艱巨性
“ 現(xiàn)代中國文學史”觀的提出是必要和合理的,單從評價標準來看,這一史觀的實踐存在著艱巨性,具體表現(xiàn)在書寫者的精神文化信仰的焦慮、現(xiàn)代中國文學的界定的復雜和人道主義內涵的復雜三個方面 。但并不是不可行的,我們可以確定一種相對客觀的臨時性評價標...
-
新媒體背景下學術期刊“兩個效益”的辯證思考
學術期刊在新媒體背景下傳播范圍更廣、傳播速度更快,產生的社會效益與經濟效益也更明顯,所以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說,學術期刊在新媒體的傳播下,“兩個效益”相輔相成的關系愈顯緊密。為實現(xiàn)學術期刊的“兩個效益”,需明確學術期刊雖具有商品屬性,但當前還不...
-
和諧的狂歡:論勞倫斯作品中的直覺藝術與生命整體性
勞倫斯的作品以兩性和諧為媒介,追尋高貴的生命的和諧,以反諷工業(yè)資本主義對人性的異化和戕害。本文將分析勞倫斯的兩部作品《兒子與情人》和《虹》當中顯在的對生命整體性的追求,在直覺的體驗中達到靈性的終端,在此種和諧的場域中獲得純粹和崇高的生命本質...
-
饒余燕鋼琴音樂創(chuàng)作探究
饒余燕先生是當代著名的作曲家和音樂教育家,一生創(chuàng)作了700 余部不同體裁的音樂作品,涉及聲樂與器樂眾多領域。本文集中對其鋼琴音樂創(chuàng)作進行總結與探究,饒余燕先生在鋼琴音樂創(chuàng)作上展現(xiàn)出他精湛的技法、豐富飽滿的情感、濃郁的地域色彩,同時具有很強的...
-
宮澤賢治童話敘事中幻想與現(xiàn)實統(tǒng)一的文學手法
宮澤賢治童話集在日本文學界有較高的地位,這得益于作者宮澤賢治所創(chuàng)造的獨特的敘事手法。作為佛教徒,宮澤賢治在塑造了玄妙的幻想情境后,加入了大乘佛教的一系列思想觀點,使得童話故事在現(xiàn)實和幻想中穿梭交融,呈現(xiàn)出了相輔相成相融的文學敘事結構。作者更...
文苑經緯
-
叛逆與悲劇交織美
《 雷雨》是中國現(xiàn)代話劇的代表作品,以構建了徹頭徹尾的悲劇為主要特色。其中的主要人物,分別在封建社會中扮演不同的角色,他們雖然階級不同、身份不同,但同樣受到封建社會的掣肘?!独子辍防萌宋镏g的沖突以及人物和社會背景的沖突,塑造了自由思想與...
-
席勒個人政治美學在其人物塑造方面的體現(xiàn)
《陰謀與愛情》以愛情和死亡為兩個關鍵線索,通過人物、事件來反映那個時代德國的政治權力觀念。愛情和死亡屬于兩種特殊介質,表面上是在闡述最普遍的情感思維,但當這兩種元素被滲透進政治意識、權威、信仰、集體等要素時,便被賦予一定的攻擊性。而劇中的女...
-
后現(xiàn)代主義視域下的電影研究
《 午夜巴黎》是伍迪·艾倫導演的一部以巴黎為中心展開的電影,榮獲第八十四屆奧斯卡最佳原創(chuàng)劇本獎。它具有后現(xiàn)代主義藝術作品的諸多特征:多時空交錯的敘事手法,匠心獨運的視聽語言,充滿哲學意蘊的臺詞對白。本文基于后現(xiàn)代主義視域,對電影的...
-
電影《畢業(yè)生》結尾部分對“尋找意義”的影像詮釋
美國電影《畢業(yè)生》通過講述一段背徳而混亂的三角戀情,展現(xiàn)了戰(zhàn)后新一代年輕人對傳統(tǒng)生活標準的懷疑與反叛以及陷入人生無意義狀態(tài)的茫然失措。電影結尾部分視聽語言的巧妙運用與設計,使得這部電影脫離青春電影對哲學命題“什么是意義”的慣常詮釋,實現(xiàn)了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