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言有利,止謗有害
—讀《邵公諫厲王弭謗》
本文選自《國語·周語上》,通過敘述周厲王暴虐無道,壓制輿論,拒絕邵公廣開言路的諫言,最終被國人流放的史實,深刻揭示了民言有利而止謗有害的道理。文章立意深刻,章法精巧,文辭警策,對后世影響深遠(yuǎn),值得我們細(xì)細(xì)品味。
章法:起伏照應(yīng),精巧縝密
《國語》雖以記言見長,但本文敘事亦頗有可觀之處。文章緊扣“謗”字展開,章法縝密,可分為三個部分:開篇簡述厲王暴政引發(fā)國人謗王,以及厲王監(jiān)謗、弭謗的手段,凸顯其殘暴不仁;接著詳寫邵公力諫厲王停止弭謗,彰顯其政治智慧;最后略述厲王不聽諫言、持續(xù)壅謗所導(dǎo)致的嚴(yán)重后果。(剩余3208字)
試讀結(jié)束
目錄
- 天高任鳥飛,海闊憑魚躍...
- 桐花萬里丹山路,雛鳳清于老鳳聲...
- 邵公諫厲王弭謗 《國語...
- 民言有利,止謗有害...
- 三月三日懷微之...
- 酬樂天三月三日見寄...
- 聽蜀僧濬彈琴...
- 君自故鄉(xiāng)來...
- 廢墟的召喚...
- 漢代畫像描繪的蜀地生活...
- 人為天地之心...
- 教為成人之道...
- 直諫諍臣,還是權(quán)貴爪牙?“小人...
- 《尚書》第三...
- 愛國...
- 漢朝人如何教育女兒...
- 哪吒到底從何而來...
- 驚蟄閑話...
- 從春晚李子柒的彩裙聊聊傳統(tǒng)的五...
- 鴟吻...
- 動心與不動心...
- 漢字中的青青“草”...
- 從《折獄龜鑒》看中國古代的司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