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找二氧化碳捕集與封存自然鑰匙
——記中國地質大學教授毛世德
一塊礦石的內部有什么?透過礦石,人們或許可以從里面發(fā)現氣體、水、鹽等成分,礦物在成長過程中將這些成分捕獲并封存,便形成了流體包裹體。如果清楚了解流體包裹體的組成、壓力、體積、溫度等物理化學性質,便會得到“一把由自然通向人類社會運轉的鑰匙”。
試想一下,在國家提出“雙碳”目標,大力提倡綠色經濟的當下,如果能夠將工廠等地排放的大量二氧化碳捕集并封存,是不是可以更快地實現綠色發(fā)展?對微觀流體包裹體等地質流體的研究還對能源的開發(fā)、了解地質的演變起著重要推動作用。(剩余4290字)
目錄
- 動態(tài)...
- 聲音...
- 為飛機播種設計的自動覆土播種器...
- 數字化營銷時代的理想與奮斗...
- 從交叉處求創(chuàng)新 自開放中圖發(fā)展...
- 激活煤礦大數據,賦能煤礦綠色低...
- “水專項”讓問題水變成放心水...
- 跨越萬水千山,聚力遠距離輸電...
- 助力油氣行業(yè)智能升級...
- 銻化物半導體開拓先鋒...
- 用心照亮康復路...
- 尋找二氧化碳捕集與封存自然鑰匙...
- 以奮進鋒芒,見萬物之“光”...
- 腳下是現實,心上是理想...
- 以科研觸及更多可能...
- 自立自強守護采輸安全...
- 探索柔性機器人 推進科研產業(yè)化...
- 熱潮下的冷思考...
- “四有”青年抗炎路...
- 付巧妹獲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阿勒福...
- 《基因彩票》...
- 航天育種:一顆種子,一個希望...
- 旅行生活 科技添彩...
- 為國科研,練就“千里眼和順風耳...
- 助力云南高質量跨越式發(fā)展...
- 2023年度索尼世界攝影大賽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