腦機接口與神經康復
人類對自身奧秘的探索古已有之,對健康長壽的追求也未曾衰減半分,但從來沒有哪個學科的發(fā)展會像生命科學尤其是神經科學這般極度依賴理化技術的進步。公元17世紀,高倍光學顯微鏡的出現(xiàn)和發(fā)展首先為人類打開了觀察微觀世界的大門。之后,德國植物學家施萊登(M. Schleiden)和動物學家施旺(T. Schwann)在1830年代提出細胞學說,極大促進了人類對動植物的生理學研究。(剩余8553字)
人類對自身奧秘的探索古已有之,對健康長壽的追求也未曾衰減半分,但從來沒有哪個學科的發(fā)展會像生命科學尤其是神經科學這般極度依賴理化技術的進步。公元17世紀,高倍光學顯微鏡的出現(xiàn)和發(fā)展首先為人類打開了觀察微觀世界的大門。之后,德國植物學家施萊登(M. Schleiden)和動物學家施旺(T. Schwann)在1830年代提出細胞學說,極大促進了人類對動植物的生理學研究。(剩余8553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