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經》“錫”“受”考
摘要:《詩經》文本中常見“錫”“受”二字。商代甲骨、西周金文多以“易”字表“賞賜”義;但在今本《毛詩》及三家詩中,表“賞賜”、音“賜”的字形卻皆作“錫”,是漢代用字情況發(fā)生轉變的體現。前人訓“受”,有“給予”和“接受”兩義,并認為表示“給予”義的“受”與“授”通;但在《詩經》文本內部,“受”“授”的意義并不等同。(剩余12050字)
試讀結束
目錄
- 試論郭店楚簡《大一生水》的生態(tài)...
- 楚墓出土漆木梳篦研究...
- 司馬相如作《招隱士》考...
- 旅美華人作家程寶林的荊楚鄉(xiāng)村文...
- 《詩經》“錫”“受”考...
- 論傅斯年的宋代文化認同...
- “遠讀”與中國現當代文學史書寫...
- 無為而自正:論王弼玄學思想的內...
- 《共產黨宣言》中的“現代性”批...
- 比較視野下中國、俄羅斯在中亞地...
- “變”與“不變”:中國式和平發(fā)...
- 論妨害興奮劑管理罪的法益構造與...
- 突發(fā)公共衛(wèi)生危機下藥品專利強制...
- 結構功能主義視角下教育“雙減”...
- 應屆博士畢業(yè)生爭做高校輔導員現...
- 中小學科學教育提檔升級的政策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