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時期佛教的流傳與中國化
摘 要:三國時期佛教在中國的傳播與發(fā)展主要集中在一些中心城市,如曹魏的洛陽、許昌,孫吳的武昌、建業(yè)、廣州、交州,蜀漢的彭山、樂山等。佛教經(jīng)典的翻譯借用了當時盛行的玄學思想與語言,大乘佛教的般若思想與玄學在交流中融會貫通。佛教戒律與當時的社會文化與風俗相適應,逐漸形成了中國佛教的戒律與制度體系。佛教音樂傳入并經(jīng)過中國化,形成了中國佛教梵唄。(剩余7617字)
-
-
- 廣西社會主義學院學報
- 2023年02期
目錄
- 共同富裕的文化之維...
- 馬克思世界歷史理論視域下弘揚全...
- “五一口號”與全過程人民民主邏...
- 馬克思主義人民民主思想的理論支...
- 年輕一代民營企業(yè)家思想政治引領...
- 黨外干部提升政治能力的實踐路徑...
- 基層立法聯(lián)系點的價值功能與法治...
- 中國新型政黨制度的屬性論析...
-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參政黨踐行“國...
- 不同之和:壯瑤銅鼓文化研究...
- 邊疆民族地區(qū)傳承中華民族歷史記...
- 三國時期佛教的流傳與中國化...
- 以高層次“雙通”人才培養(yǎng)深入推...
- 釋《輿地紀勝》之“歌合溪”...
- 廣西服務建設中國—東盟命運共同...
- 以禮變俗:傳統(tǒng)禮學推進鄉(xiāng)村德治...
- 我國數(shù)字政府建設的行政法規(guī)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