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學的彌散:元宇宙之下的感官經驗與文學形態(tài)
在很長一段時間內,元宇宙這個概念廣泛地存在于科幻小說和電影的各種設定中。追溯其起源,尼爾·斯蒂芬森創(chuàng)作于1992年的科幻小說《雪崩》已經設想了一個掃描人腦而構建的平行宇宙。十二年前,詹姆斯·卡梅隆的電影《阿凡達》,主人翁通過意識操控外星生物“納美人”的軀體,在潘多拉星球展開與人類生活完全并行的另一重生活。(剩余5285字)
-
-
- 創(chuàng)作評譚
- 2022年03期
目錄
- 深情為你守候...
- 近年來江西美術展覽的學術性探索...
- 中國抗疫紀錄片中的新現(xiàn)實主義...
- 文膽為表,詩心為里...
- 拓展·深化·...
- “元宇宙與文學”筆談...
- 烏托邦的幻滅:論元宇宙與文學創(chuàng)...
- 文學的彌散:元宇宙之下的感官經...
- 虛擬文明的詩意及其藝術形態(tài)...
- “地方路徑與區(qū)域寫作”筆談...
- 于文化中心構建地方特色...
- 由“地方”而“世界”...
- 當代詩歌的地方美學與地理轉向...
- 陳荒煤集外佚文三則簡釋...
- 油畫民族化的新生力量...
- 用獨特的嗓子抵達詩歌原鄉(xiāng)...
- 木夜的詩...
- 塑造一座座文化名人雕像的寫作...
- 追夢者的熱情禮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