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場2500年前的辯論
法律的公開透明,在如今看來是天經(jīng)地義的事。然而,在中國5000年文明史中,前2500年,法律都是密而不發(fā)的,直到公元前536年的一次重大改革后,中國才有了公開的成文法。這次改革,史書稱之為“子產(chǎn)鑄刑書”。
子產(chǎn),春秋時期鄭國的貴族,是主管一國司法的高級官員。所謂“鑄刑書”,就是將法律條文的具體內(nèi)容鑄刻在青銅鼎上,向全社會公開。(剩余1356字)
試讀結束
目錄
- 人生的樂趣...
- 甲狀腺疾病盯上年輕人...
- 技術怎樣改變社會...
- 給自己一處精神自留地...
- 當一位教授成為24小時照護者...
- 我,盲人,出發(fā)去看海了...
- 一個雞蛋的溫暖...
- 第一代北漂沈從文...
- 盧梭:我要變成植物...
- 寸厘之差毀巨艦...
- 一場2500年前的辯論...
- 莎士比亞的“甜言蜜語”...
- 無生之覺悟與有生之事業(yè)...
- 魯濱遜的結局...
- 云的路標...
- 無用之詩...
- 小時候背的詩...
- 流浪的字...
- 借力,也是一種能力...
- 理想的生活...
- 戀愛腦是個寶...
- 烹飪與療愈...
- 在她身上,我看到了生命本身...
- 表面光鮮,背后辛酸...
- 種田就是這么快樂...
- 如何成為有趣的人...
- 龍駒悲歌...
- 無聊與創(chuàng)造力...
- 一元包郵賺錢嗎...
- 職場善意有回報...
- 做加法容易,做減法很難...
- 日本人搞副業(yè),都有哪些內(nèi)容...
- 漫游法國尋鵝肝...
- 阿哥拉學?!吧B(yǎng)”之道...